
【国家精品课】分析化学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化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
开设学校:东北大学;学科:理学、
【国家精品课】分析化学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化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
-1.1 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简史和展望
--Video
-第一章 绪论--章末测试
-2.1 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和偏差
--Video
-2.2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Video
-2.3 正态分布以及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Video
-第二章 分析化学数据处理--章末测试
-3.1 弱酸碱的分布分数-一元弱酸
--Video
-3.2 弱酸碱的分布分数-二元弱酸和弱碱
--Video
-3.3 酸碱溶液pH值计算-质子条件
--Video
-3.4 酸碱溶液pH值计算-一元强酸和强碱
--Video
-3.5 酸碱溶液pH值计算-一元弱酸和弱碱
--Video
-3.6 酸碱指示剂
--Video
-3.7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Video
-3.8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Video
-3.9 酸碱滴定曲线1
--Video
-3.10 酸碱滴定曲线2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章末测试
-4.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4.2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Video
-4.3 EDTA的副反应及其副反应系数
--Video
-4.4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其副反应系数
--Video
-4.5 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
--Video
-4.6 条件稳定常数
--Video
-4.7 络合物滴定曲线
--Video
-4.8 金属指示剂
--Video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章末测试
-5.1 条件电极电位
--1
-5.2 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Video
-5.3 条件平衡常数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Video
-5.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氧化还原指示剂
--Video
-5.5 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和应用实例之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11
-5.6 氧化还原滴定应用实例之碘量法
--Video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章末测试
-6.1 重量分析法简介
--Video
-6.2 沉淀的形成过程
--Video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章末测试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Video
--Video
-7.2 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Video
-7.3 显色反应以及光度测量误差
--Video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章末测试
-8.1 离子选择性电极及膜电位
--Video
-8.2 玻璃电极
--Video
-8.3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
--Video
-8.4 选择性电极种类和性能
--Video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章末测试
-9.1 原子发射光谱理论
--Video
-9.2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Video
--Video
-9.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Video
-第九章 原子发射光谱--章末测试
-10.1 原子吸收光谱理论
--Video
-10.2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10.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Video
-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章末测试
-11.1 色谱法概述
--Video
-11.2 色谱法分类
--Video
-11.3 色谱法的特点
--Video
-11.4 色谱分离过程及原理
--1
--2
-11.5 色谱流出曲线及术语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章末测试
陈明丽,理学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于东北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1.10-2012.10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2007年起开始讲授《分析化学》课程。
理学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0年于东北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8-2009年在西班牙University of the Balearic Islands作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论文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 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于永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光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
赵爽,女,博士,副教授。2007年起讲授《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
徐烨,女,副教授。具有多年讲授《分析化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经验。
理学博士,副教授。于东北大学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作联合培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在Lab Chip, TRAC-Trend Anal Chem等发表SCI论文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刘梅英,博士,讲师。
杨婷,女,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2013年于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分别获得本、硕、博学位。2012.11-2013.11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高校公派奖学金,赴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大学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噬菌体的分析传感平台及金属蛋白在重金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任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并在Analytical chemistry, Nanoscale, Environ. Sci. Technol, ACS Appl. Mater. Inter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主要承担《分析化学》、《高等分析化学》等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