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使人类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十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燃烧取决于一种特殊的“燃素”。18世纪中叶,法国拉瓦锡和俄国罗蒙诺索夫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英国斯波尔丁等提出一系列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开辟了研究燃烧理论及其应用的新途径。
开设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工学、
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使人类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十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燃烧取决于一种特殊的“燃素”。18世纪中叶,法国拉瓦锡和俄国罗蒙诺索夫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英国斯波尔丁等提出一系列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开辟了研究燃烧理论及其应用的新途径。
-1. 燃烧学发展简史
--Video
-2. 常见的燃烧设备
--Video
-3. 常见的燃料
--Video
-第一章单元测验--作业
-1.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基本概念概述
--Video
-2. 化学反应速率与质量作用定律
--Video
-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定律
--Video
-4. 压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级数
--Video
-5. 惰性气体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Video
-6. 链式反应
--Video
-7. 氢气燃烧机理
--Video
-8. 烃类燃烧机理
--Video
-9. 传质学基本原理
--Video
-10. “三传”的比拟
--Video
-11. 球体在无限大空间的传质
--Video
-12. 自由射流的混合与传质(上)
--Video
-13. 气固气液两相射流中的混合与传质
--Video
-14. 自由射流的混合与传质(下)
--Video
-15. 旋转射流中的混合与传质
--Video
-16. 钝体、平行、相交射流中的混合与传质
--Video
-第二章单元测验--作业
-1. 热自燃基本模型
--Video
-2. 影响热自燃的因素
--Video
-3. 热自燃的孕育时间
--Video
-4. 强迫点燃理论(上)
--Video
-5. 强迫点燃理论(下)
--Video
-6. 零维燃烧系统热工况
--Video
-7. 一维燃烧系统热工况
--Video
-第三章单元测验--作业
-1. 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
--Video
-2.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1:数学模型(上)
--Video
-3.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1:数学模型(下)
--Video
-4.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2:影响因素
--Video
-5.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3:实验测量方法
--Video
-6. 湍流火焰燃烧
--Video
-7. 预混火焰的稳定性及其结构
--Video
-8. 火焰稳定技术
--Video
-第四章单元测验--作业
-1. 液体燃料燃烧的特点
--Video
-2. 液体燃料雾化原理与技术
--Video
-3. 液滴的蒸发
--Video
-4. 液滴的燃烧1:数学模型
--Video
-5. 液滴的燃烧2:影响因素
--Video
-6. 液体燃料燃烧方式与调风器
--Video
-第五章单元测验--作业
-1. 固体燃料燃烧特点
--Video
-2. 氧气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模型
--Video
-3. 碳球的动力燃烧与扩散燃烧
--Video
-4. 碳燃烧化学反应机理
--Video
-5. 碳球表面扩散燃烧模型
--Video
-6. 碳球表面动力燃烧模型
--Video
-7. 內孔隙和灰分对燃烧的影响
--Video
-8. 煤粉气流送输送与分配
--Video
-9. 煤粉气流的着火、燃尽与结渣
--Video
-10. 煤粉气流燃烧技术简介
--Video
-第六章单元测验--作业
-1. 硫氧化物生成及控制
--Video
-2.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Video
-1. 化学动力学模拟软件CHEMKIN简介
--Video
-2. CHEMKIN求解举例1
--Video
-3. CHEMKIN求解举例2
--Video
-《燃烧学》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6月17日生。200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2006年~2008年、2014年两次赴美国哥伦比亚任高级访问学者,2018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任高级研究学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燃烧流体力学、电站锅炉技术、燃料的清洁燃烧与污染物防治。201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锅炉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DBC—OPCC型双调风低NOx旋流燃烧器”。2006年获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液幕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锅炉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60余篇,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20万吨年硫磺回收反应炉燃烧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澳及海外合作项目“基于纳米流体技术的新一代能量提取/吸收材料的基础研究”等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教育部教改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1项,其他教改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2项,西安交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1项,在线课程专项1项,普通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201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奖教金”,201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奖。2017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