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外交是外交学专业核心必修课。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重大外交事件的具体史实和前因后果,各个时期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内容和含义。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为您解读新中国重大外交决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动力,为您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恢弘画卷!
开设学校:外交学院;学科:其他、
当代中国外交是外交学专业核心必修课。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重大外交事件的具体史实和前因后果,各个时期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内容和含义。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为您解读新中国重大外交决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动力,为您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恢弘画卷!
-绪论
-2.1三大外交政策的提出
-2.2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工作的展开
-2.3毛泽东访问苏联与中苏结盟
-第二章作业
-3.1朝鲜问题的由来
-3.2出兵朝鲜的决策以及战场与外交两条战线的斗争
-3.3朝鲜停战谈判
-第三章作业
-4.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支停战
-4.3参加万隆会议
-第四章作业
-5.1台湾问题的产生
-5.2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5.3中美大使级会谈
-5.4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和炮轰金门
-5.5对金门实行“半停半打”的策略
-第五章作业
-6.1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6.2中苏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分歧
-6.3中苏大论战
--6.3中苏大论战
-6.4中苏边界问题与珍宝岛冲突
-第六章作业
-7.1发展“中间地带”,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7.2中日民间外交
-7.3与法国建交
--7.3与法国建交
-第七章作业
-8.1外交路线的转变与安全战略的调整
-8.2乒乓外交与波罗行动
-8.3尼克松访华
--8.3尼克松访华
-8.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八章作业
-9.1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9.2反霸统一战线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9.3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第九章作业
-10.1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
-10.2中美关系的发展
-10.3中苏关系正常化
-10.4积极面对国际热点问题
-第十章作业
-11.1二十字外交方针的提出
-11.2打破西方制裁
-11.3后冷战时代初期中国对外关系的大发展
-第十一章作业
-12.1“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2.2香港回归祖国
-12.3澳门回归祖国
-第十二章作业
-13.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2创建国际合作机制
-13.3提出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
-第十三章作业
-14.1建立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4.2积极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14.3“以史为鉴”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第十四章作业
-15.1中美关系
--15.1中美关系
-15.2中欧关系
--15.2中欧关系
-15.3反对外国支持分裂主义势力
-第十五章作业
-16.1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新发展
-16.2大国关系的新阶段
-16.3周边外交
--16.3周边外交
-16.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6.5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第十六章作业
教育经历:2012.10-2017.1 英国杜伦大学 政治学 博士 (PhD in Politics),政治学博士学位2010.10-2011.9 英国杜伦大学 国际关系(东亚方向) 硕士,文学硕士学位2006.9-2010.7 中国人民大学 外交学 本科,法学学士学位研究兴趣:中日关系,国际关系与国家间信任,海外利益保护,亚太地区政治,中国外交
夏莉萍,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今在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2000.3-2002.6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领事部工作。2006.11-2007.11任外交学与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任。2007.11-2013.8任系教学副主任。2013.8-2014.6月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访问学者。2016年4月起任科研处处长,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涉外安全专家组成员、首都女教授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外交、领事与侨务问题,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译著等10余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及外交部、中国侨联等省部级课题。
梁晓君,副教授 教育经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学士(1990-1995)、硕士(1996-1999)、博士(2003-2006)。研究领域:国际谈判、外交决策、当代中国外交史、对外援助。
李潜虞,外交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外交史、冷战史和中美关系史。曾在《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美国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论文还曾被译为法文、日文在海外发表,出版专著《从万隆到阿尔及尔——中国与六次亚非国际会议(1955-1965)》,合著有《中美关系讲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