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心才能育心,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心理学基础》是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是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是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定的重要课程板块。本课程为师范类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师范类学生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该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既概括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探讨心理学的社会应用,特别是心理学基础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开设学校:渭南师范学院;学科:理学、
知心才能育心,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心理学基础》是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是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是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定的重要课程板块。本课程为师范类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师范类学生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该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既概括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探讨心理学的社会应用,特别是心理学基础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1.3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第一章 绪论 单元测试
-2.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2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现象
-2.3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1)
--知觉的种类(2)
-2.4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特征
-2.5 观察的品质及培养
--观察的品质及培养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单元测试
-3.1 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种类
-3.2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1)
--记忆的过程(2)
-3.3 遗忘
--遗忘
-3.4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品质
-3.5 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
-第三章 记忆 单元测试
-4.1 无意注意的规律
--无意注意的规律
-4.2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3 有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的规律
-4.4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4.5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
-4.6 青少年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4.7 青少年注意力的培养
-第四章 注意 单元测试
-5.1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5.2 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种类
-5.3 表象
--表象
-5.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5 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
-5.6 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
-5.7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9 想象
--想象的种类
--想象的品质
-第王章 思维与想象 单元测试
-6.1 情绪情感的概念和构成
-6.2 情绪的早期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6.3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6.4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 单元测试
-7.1 意志的概述
--意志的概述
-7.2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7.3 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
-第七章 意志 单元测试
-8.1 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8.2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8.3 学习动机的分类
--德西效应
-8.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8.5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8.9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8.8 兴趣
--兴趣
-第八章 行为的动力系统 单元测试
-9.1 什么是能力
--什么是能力
-9.2 能力的差异
--能力的差异
-9.3 能力的理论
--能力的理论
-9.4 能力的测量
--能力的测量
-9.5 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
-第九章 能力 单元测试
-10.1 人格的含义和特征
--人格的含义和特征
-10.2 气质
--气质
--气质研究的意义
-10.3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结构特征
-10.4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
-10.5 人格的理论
--A-B型人格理论
-第十章 人格 单元测试
-后象
-错觉
-错觉
-错觉
-错觉
-错觉
-期末考试试题
马雅菊,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承担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1部,主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西彩,女,陕西合阳人,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先后承担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异常心理学》、《团体心理咨询》等10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获评获渭南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10余项。主持并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9项,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撰写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
刘峰,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讲授《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论文获全国心理学大会社会心理学类优秀论文二等奖,参编专著3部。
蒙宗宏,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博士生,副教授。承担《心理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等课程教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教育心理与发展研究。近年来,在各种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4部,主持参与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
刘星,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承担《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认知与学习》等课程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篇,中文核心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