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起源在哪里? 美是如何被发现并创造? 又是怎样丰富发展起来的? 古代艺术品都有哪些? 在日常用品中如何寻找美? 又该怎样欣赏文物,以思接千载? 从远古到当代,从地上到地下, 在艺术考古的学习中锻炼一双审美的眼睛,审视人类的文明,欣赏艺术的创造。 建构艺术考古学基本框架,找寻艺术发展脉络,阐释艺术之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之路。
开设学校:西安美术学院;学科:艺术设计、
艺术的起源在哪里? 美是如何被发现并创造? 又是怎样丰富发展起来的? 古代艺术品都有哪些? 在日常用品中如何寻找美? 又该怎样欣赏文物,以思接千载? 从远古到当代,从地上到地下, 在艺术考古的学习中锻炼一双审美的眼睛,审视人类的文明,欣赏艺术的创造。 建构艺术考古学基本框架,找寻艺术发展脉络,阐释艺术之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之路。
-第一节 考古学与艺术学
-第二节 艺术考古学
-第三节 艺术考古方法论
-第一章习题
-第一节 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宫殿建筑
-第三节 陵墓建筑
-第四节 石窟寺与寺庙
-第二章习题
-第一节 石玉
-第二节 雕塑
-第三节 陶瓷
-第四节 金属
-第五节 壁画及其他绘画形式
-第三章习题
-第一节 艺术起源
-第二节 艺术考古与艺术交流
-第四章习题
周晓陆 · 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咨询中心专家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历史专业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国家文物咨询中心专家。 曾承担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再旦子课题等国家及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国家教委项目秦封泥与秦历史地理研究;教育部项目《秦汉明器研究》;陕西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读金日扎》;陕西省社科联项目《陕西窑洞研究》《陕西出土建筑明器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涵盖考古学、文物学、甲骨青铜文字、青铜器、古陶瓷、玺印封泥、古代天文学、农业起源与古代农具研究、艺术史等领域。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西安美术学院专职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士、硕士毕业,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毕业,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出站人员。从教十多年,出版专著《建筑明器美学初探》,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陕西省社科学术评审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雕塑艺术研究、美术考古、艺术创作、评论等领域均有相应成果。参与编撰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任副主编,并获第16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 “金牛奖”特等奖;出版专著《国宝档案·雕塑篇》。发表《略论六法与雕塑》、《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研究的回顾及思考》、《陕西汉代石雕研究》《荥阳大海寺唐代菩萨石刻造像研究》、《张骞墓石翼兽造型及相关问题研究》、《海外藏西部地区佛道造像》等数十篇论文。主要承担《陕西汉代石雕艺术研究》,《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等科研项目。雕塑《乡情》参加“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并获银奖。创作雕塑《三磬》、《新娘》、《奴隶》、《冥》、《大潮》、《家园》等数件作品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有《春归》、《奔腾》、《希望的田野》、《商汤》《杜甫像》等大型雕塑立于河南、陕西、长春、四川等地。
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专职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世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玉文化及鉴赏,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及鉴赏。著有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热衷于明清玉器、宋代瓷器的收藏及鉴定。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考古,艺术学理论。
明德学院副教授,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明德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兼任副教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及器物陈设研究。先后为明德学院、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讲授艺术设计、文物鉴定以及艺术考古相关课程。多篇论文发表于《南方文物》,《美术观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中国港口博物馆馆刊》等刊物。
西安美术学院讲师,艺术考古专业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周秦汉唐美术史、中古宗教美术考古、诗书画理论与实践等。
西安美术学院讲师,美术论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考古、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