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科,作为化学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能为后续化工原理、分离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与设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设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其他、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科,作为化学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能为后续化工原理、分离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与设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绪论
-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3实际气体的压缩及临界状态
-2.4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4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气体
-3.1热力学概述及基本概念
-3.2热与功
--3.2 热与功
-3.3热力学第一定律
-3.4焓与热容
-3.5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3.6焦耳实验与节流膨胀
-3.8几种热效应及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3.9绝热反应
--3.9 绝热反应
-第3章测试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
-4.2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4.3T-S图及熵的统计意义
-4.5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4.6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引言与组成表示法
-5.2偏摩尔量与化学势
-5.3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5.4稀溶液中的两个经典定律
-5.5理想稀溶液中任意组分的化学势
-5.6实际溶液
-5.7相对活度的概念
-5.8稀溶液的依数性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6.1相律
--6.1相律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6.3双液系(理想液态混合物)相图及杠杆规则
-6.4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及部分互溶双液系
-6.5热分析法绘制相图
-6.6溶解度法绘制相图
-6.7生化合成物的二组分凝聚体系相图
-6.8二组分固相完全互溶与部分互溶体系
-6.9三组分系统相图简介
-相平衡
-7.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7.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
-7.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7.4复相化学平衡
-7.6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7同时化学平衡、反应耦合与近似计算
-化学平衡
-8.1概述
--8.1 概述
-8.2Boltzmann 统计
-8.3配分函数
--8.3 配分函数
-统计热力学基础
-9.1电化学概述
--9.1电化学概述
-9.2法拉第定律
--9.2法拉第定律
-9.3离子的迁移数与迁移速率
-9.4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9.5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9.6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9.7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溶液
-10.1可逆电池的条件
-10.2可逆电极
-10.3电池设计
-10.4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0.5可逆电池热力学
-10.6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10.7电势-pH图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应用
-11.1极化作用
-11.2超电势
--11.2 超电势
-11.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1.4化学电源
--11.4
-电解与极化作用
-12.1化学动力学概述
-12.2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12.3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
-12.4一级反应
-12.5二级反应
-12.6三级反应
-12.7零级反应和n级反应
-12.8反应级数确定方法
-12.9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10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12.11典型复杂反应——平行反应
-12.12典型复杂反应——平行反应
-12.14链反应
-12.15速率方程近似处理方法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3.1碰撞理论
-13.2过渡态理论
-13.3快速反应的测试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4.1界面张力
-14.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14.3液固界面
-14.4 溶液表面吸附
-14.5表面活性剂
-14.6固体表面及表面吸附方程
-14.7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表面物理化学
-15.1分散系统和胶体
-15.2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15.3胶体的性质
-15.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5.5 乳状液及相关知识
-15.6 大分子概述及唐南平衡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叶旭,男,汉族,四川渠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特种高分子”—“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药物控释)、有机光伏材料与技术、发光材料、特种高分子等领域研究工作,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成果鉴定4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Polyme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精细化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近20篇。 承担《物理化学A》、《物理化学A1》、《物理化学A2》(本科生)、《材料创造发明学》、《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创新创业指导》(硕士研究生)、《高分子科学前沿》(博士研究生)等课程的教学,学生、同行、专家评价满意度高,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承担各级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3部(《物理化学》(副主编)、《物理化学实验》(主编)、《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参编)),“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四川省级和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物理化学”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物理化学”校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学校优秀岗位青年、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本科生导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生文体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