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是发现和创造新物质的根本途径,是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更重要的是,化学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了药物化学、绿色化学、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等交叉学科和新兴研究领域。《化学进展》将介绍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和新兴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开拓科研视野和专业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 同学们,你想了解化学的新兴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吗?你想了解里面蕴藏着的化学家的精神和品质吗?你想了解“倚天屠龙记”和“女娲补天”封面文章背后的科研故事吗?那就快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进展》,一起享受化学盛宴,欣赏化学之美吧。
开设学校:江苏师范大学;学科:理学、
化学是发现和创造新物质的根本途径,是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更重要的是,化学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了药物化学、绿色化学、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等交叉学科和新兴研究领域。《化学进展》将介绍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和新兴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开拓科研视野和专业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 同学们,你想了解化学的新兴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吗?你想了解里面蕴藏着的化学家的精神和品质吗?你想了解“倚天屠龙记”和“女娲补天”封面文章背后的科研故事吗?那就快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进展》,一起享受化学盛宴,欣赏化学之美吧。
-1.1 化学发展的历史
--化学发展的历史
-1.2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
-1.3 合成化学的发展和作用
-1.4 合成化学与药物研发
-1.5 合成化学与现代农业
-1.6 无处不在的化学
--无处不在的化学
-1.7 化学塑造我们的未来
-第一章作业
-2.1 手性杂环与催化不对称合成
-2.2 吲哚类平台分子的设计与分类
-2.3 3-吲哚甲醇参与的催化不对称反应
-2.4 2-吲哚甲醇参与的催化不对称取代反应
-2.5 2-吲哚甲醇参与的催化不对称环化反应
-2.6 其他新型吲哚甲醇参与的催化不对称反应
-2.7 新型吲哚烯参与的催化不对称反应
-2.8 其他吲哚类平台分子参与的催化不对称反应
-第二章作业
-3.1 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3.2 药物合成研究简介
--药物合成研究简介
-3.3 糖尿病及相关治疗药物
-3.4 长效化GLP-1类药物的设计策略
-3.5 基于GLP-1受体的多靶点药物
-第三章作业
-4.1 金属有机化学简介
--金属有机化学简介
-4.2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
-4.3 C-H键活化反应简介
-4.4 官能团导向的C-H键活化反应
-4.5 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化学反应简介
-4.6 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反应
-4.7 可见光驱动的金属催化不对称反应
-4.8 有机电化学合成简介
-4.9 不对称电化学合成
--不对称电化学合成
-第四章作业
-5.1 有机小分子催化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概述
-5.2 手性烯胺和亚胺催化
-5.3 手性路易斯碱催化
--手性路易斯碱催化
-5.4 手性氮杂卡宾催化
--手性氮杂卡宾催化
-5.5 手性布朗斯特酸碱催化
-5.6 其他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
-5.7 金属催化中的优势手性配体
-5.8 金属和有机小分子联合催化概述
-5.9 金属和有机小分子联合催化最新研究进展
-第五章作业
-6.1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6.2 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水体污染物富集和检测中的应用
--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水体污染物富集和检测中的应用
-6.3 新型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用于细胞内功能分子的检测
-6.4 新型清洁能源简介
--新型清洁能源简介
-6.5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简介
-6.6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构筑
-第六章作业
教授,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徐州市“五一”巾帼建功标兵。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奖等奖项。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担任《有机化学》青年编委、《Org. Chem. Front.》《J. Org. Chem.》和《Eur. J. Org. Chem.》国际编委,20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特邀审稿人。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研究,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in. J. Chem.》、《ACS Catal.》、《Org. Chem. Front.》等业界公认的国际重要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引用6800余次,H指数46,入选Elsevier“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8项。
张宇辰,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研究生《化学进展》、《不对称催化》等课程。主要从事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杂环骨架构建、磷手性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2020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2020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今年来以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Org. Chem. Front.》,《Chin. J. Chem.》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重要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2项。
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轴手性骨架的催化不对称构建;手性药物活性分子的催化不对称合成。近年来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 Org. Lett., Chem. Commun., J. Org.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副教授,理学博士(药物化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小分子和多肽类药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抗糖尿病及肥胖领域的新药筛选,以及药用新材料的设计等。近几年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9项,主持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2项,在药学及化学领域顶尖期刊Chem. Sci., J. Med. Chem., Euro. J. Med. Chem., Chem. Commun., Brit. J. Pharmacol., Biochem. Pharmacol.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7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现为J. Med. Chem., Euro. J. Med. Chem., Chem. Commun., Biochem. Pharmacol.等权威刊物特约审稿人,聊城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化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构筑及其在环境和生物分子检测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被国内外学者引用14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4项。曾获2018年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排名第三)、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淮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三)、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二等奖等。
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研究生《化学电源》、《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界面电化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2018年获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徐州市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019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