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经纬:面料设计与织造工艺》这门课程,将带着大家领略辉煌的织造技艺历史文化,体验高效的现代生产技术,学会面料的综合分析鉴别,掌握面料设计方法和织造工艺,实践各种各样的艺术创意技法。 传承中华优秀纺织文化,结合当代时尚潮流,营造美好品质生活,开展灵活多样的面料产品设计创新,创造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价值的面料作品。 探索承载古今的织造技艺, 玩转变幻无穷的组织结构, 实战创意面料的设计织造, 让我们一起开始有趣的学习体验吧!
开设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学科:艺术设计、
《艺术经纬:面料设计与织造工艺》这门课程,将带着大家领略辉煌的织造技艺历史文化,体验高效的现代生产技术,学会面料的综合分析鉴别,掌握面料设计方法和织造工艺,实践各种各样的艺术创意技法。 传承中华优秀纺织文化,结合当代时尚潮流,营造美好品质生活,开展灵活多样的面料产品设计创新,创造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价值的面料作品。 探索承载古今的织造技艺, 玩转变幻无穷的组织结构, 实战创意面料的设计织造, 让我们一起开始有趣的学习体验吧!
-1.1 织造简史与非遗传承
-1.2 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章节测试
-2.1 络筒
--2.1 络筒
-2.2 整经
--2.2 整经
-2.3 浆纱
--2.3 浆纱
-2.4 穿结经
--2.4 穿结经
-2.5 定捻、卷纬和并捻
-2.6 织造
--2.6 织造
-第二章节测试
-3.1 样品选取与初步判断
-3.2 测定经纬纱密度与缩率
-3.3 分析纱线规格
-3.4 分析织物组织及色纱配合
-3.5 综合分析面料类别
-第三章节测试
-4.1 主题方案设计
-4.2 织物组织类型及特征
-4.3 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4.4 工艺参数设计
-第四章节测试
-5.1 织造原理
--5.1 织造原理
-5.2 织机构造
--5.2 织机构造
-5.3 上机图
-第五章节测试
-6.1 纱线准备
--6.1.3 整经
--6.1.4 卷纬
-6.2 穿结经
--6.2.2 穿综
--6.2.3 穿筘
-6.3 织造
-6.4 手工织造
-第六章节测试
-7.1 创意织造
-7.2 材料创意
--7.2 材料创意
-7.3 缂织
--7.3 缂织
-7.4 蕾丝织
--7.4 蕾丝织
-7.5 换经
--7.5 换经
-7.6 编织
--7.6 编织
-第七章节测试
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导、副教授,毕业于东华大学。 主持国家基金、省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50万以上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收录4篇。授权专利20余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1项。 主讲多门主干必修课程。主持多项省部级、厅局级教改项目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获浙江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三彩奖教金”、“致知教师科技创新奖教金”、“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奖教金”等荣誉。指导学生竞赛,获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50余个奖项,并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结合理论与应用、艺术与工程,服务纺织行业。带领学生团队致力于祖国纺织服装文化的传承传播、设计创新与科技创新。
博士、博士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导、研究员。 从事柔性半导体材料的热电输运机理、温差发电织物、三维触感织物及原型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双创计划”等项目9项。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上海市挑战杯特等奖、上海市创青春铜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优秀硕士论文奖、2019年美国MRS秋季学术年会最佳海报提名奖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arbon,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Nanoscale等发表35篇SCI论文。发表一作/通讯作者论文26篇,一区论文20篇,3篇封面论文,被引1200余次,H指数=18。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5项、专利池1组(10项专利)、PCT专利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
博士,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导、教授。 从事纤维及其制品绿色改性、现代纺纱技术及产品开发等领域研究,致力于生物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和拓展。发表论文80 余篇,其中SCI检索40 篇,授权专利12件,参编英文专著1部。作为项目总联系人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10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二等各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2项。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参与《纺纱工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纺纱学》,共同主编部委级规划教材《新型纺纱》。主持和参与多项教改项目,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纺织教育发展基金会教学奖、荣智权奖教金、青年教师教学会讲比赛二等奖;获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红绿蓝杯”第十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国家级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服装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师,纺织产品设计实验室主任。2009年开始在中心担任实验教师至今,一直从事实验教师一线工作。承担中央财政支持实验室建设项目、省部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厅局级一般项目和5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指导科研项目和学生竞赛各类获奖10余项。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助教。主攻面料设计梭织方向,致力于研究二维纺织品向三维性的转变,以及织物面料转变成产品的可能性,善于利用实验性和概念性方法构建纺织品设计,并借此展开织物于人、物和空间之间的关联和讨论。作品方向涉及织物面料、时尚配饰、产品装置、剧场表演等,并先后展出于伦敦设计周,中国工艺周,伦敦工艺周等海内外艺术设计平台。
博士,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讲师,毕业于东华大学。 主讲本科生的《服装材料学》、《机织物工艺与设计》、《创新织物设计》等多门必修课,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研类项目等,获得“教书育人奖”、“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项目,并发表数十篇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智能/功能纺织材料及其织物的设计研究,以及智能可穿戴器件及产品的设计研究,并致力于艺术与技术和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助教,毕业于东华大学。主要承担《家用纺织品设计》、《图案设计与应用》、《织物组织分析与CAD》等多门必修课程,参与并撰写课程标准制定。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五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