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学》课程追踪心理学视角越轨行为归因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以犯罪学行为归因理论发展为线索,一步步深入心理学视角犯罪归因的核心领域。通过对犯罪原因的心理学解读,我们将以科学的方法揭示犯罪的内在诱因,剥去所谓“犯罪心理”神秘化的面纱,回归人类行为归因的客观逻辑本源。
开设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理学、
《犯罪心理学》课程追踪心理学视角越轨行为归因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以犯罪学行为归因理论发展为线索,一步步深入心理学视角犯罪归因的核心领域。通过对犯罪原因的心理学解读,我们将以科学的方法揭示犯罪的内在诱因,剥去所谓“犯罪心理”神秘化的面纱,回归人类行为归因的客观逻辑本源。
-1.1:人为何会犯罪?——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课前的思考
-1.2:如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基础
--科学的功能与价值
-1.3:科学VS伪科学——犯罪学理论作为科学的评价标准
-1.4:请以科学的名义和我讲话——作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属性
-1.5:如何透过谬误发现真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测试
-2.1:经典为什么只能是经典?——经典犯罪学之落幕
--经典犯罪学
-2.2:你相信犯罪人是天生的吗?——实证主义犯罪学之兴起
-第二单元测试
-3.1:这还是你所认识的弗洛伊德吗?——精神分析理论概述与批判
-3.2:你,是不是第五人格?——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3.3:我们的性格真的可以被训练吗?——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3.4:犯罪心理学的革命性理论跨越——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第三单元测试
-4.1:我命不仅由天,更要由我!——社会学习理论(上)
-4.2:榜样怎样实现他的力量?——社会学习理论(下)
-4.3:出淤泥真的可以不染吗?——差异接触理论(上)
-4.4:叩开犯罪原因的大门——差异接触理论(下)
-4.5:理论的大楼是否根基不稳?——差异接触理论解读与评价
--《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一文的学术评价
-4.6:犯罪,也是需要“学习”的?——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
-4.7:学习理论体系总结
--学习理论体系总结
-第四单元测试
-半程学习效果评估测试
-5.1:人性本恶?——犯罪归因视角的革命性转变
-5.2:你听,内心的魔鬼在敲门!——控制概念以及社会控制
-5.3:你的人生为什么赢在6岁时?——自我控制理论
--自我控制理论
-5.4:你是否也曾这样难以自控?——自我控制的心理内涵
-第五单元测试
-6.1:一次无心插柳的理论大发现!——犯罪人格理论
--犯罪人格理论
-6.2:你的身边是否存在“潜在犯罪人”?——精神病态理论
--精神病态理论
-第六单元测试
-课程总结
周凌,汉族,副教授,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 199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系学士学位;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获刑事司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任美国新泽西州诺万大学社会人文学院刑事司法系讲师;2005年至2012年,任美国纽约州玛丽斯特学院行为与社会科学院刑事司法系助理教授,2011年获聘终身教职;2012年至今,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犯罪学,刑事政策,情报导向警务战略,比较刑事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