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旭,男,1971年10月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国际事务部主任、法医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曾任法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主要承担法医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 1989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1994年7月毕业,同年考取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获医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博士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麻醉科访问交流。1997年9月任助教,1999年9月任讲师,2005年9月任副教授,2011年9月任教授。 在教学中主要承担法医专业本科生《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专业英语》,非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包括五年制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外国留学生班)的《法医学》及研究生《实用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规划教材《法医毒理学》第四版及第五版、《法医学》(第二版)、创新教材《法医学》(第一版)。参加编写专业著作《实用法医学》(第一版)、《法医学辞典》(第一版)。参加编写校内教材《法医学专业英语》、《法医病理学实习手册》。承担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一项。中国医科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法医病理心脏解剖术虚拟现实训练考评软件系统”负责人。 在国际及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及省市各类课题多项。目前主要从事毒麻药品(Ketamine、Isoflurane、Sevoflurane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症关系,以及颅脑损伤分子病理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获二等奖1项、“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6项,省级8项。指导学生参加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辽宁省比赛获银奖。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本科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2项。 作为研究生导师,每年招收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培养7名博士后。 除科研、教学及培养研究生等工作外,还承担和参加省内外司法机关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鉴定工作,并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内外疑难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辽宁省法医学会常务理事、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辽宁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先后荣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中国医科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人;中国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中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医科大学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医科大学“杰出青年知识分子”; 中国医科大学2012-2014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2016—2017学年度中国医科大学 “优秀教师”;“2015、2016、2018、2019年辽宁省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度中国医科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和称号。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邮编: 110122 E-mail:xwu@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