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  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管理 >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返回《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在线视频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下一节:1.3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返回《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这节课我们学习固体废物的特点

固体废物的固有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决定了对其进行管理

和污染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

概括地讲固体废物的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 资源和废物的双重性

二 固体废物产生量大 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三 固体废物是其他处理过程的终态

又是污染环境的源头

第四 固体废物当中污染物滞留期长 危害性强

我们分别对每一个特点做一个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特点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固体废物是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

与其他物态的污染物相比

固体废物具有高浓缩态的特征

同时它具有污染源释放

和资源化潜力的双重特性

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从时间特征来看

所谓的废物它只是在目前的科学技术

和经济条件下无法利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变化

今天的废物可能成为明天的资源

从空间特征上来看

所谓的废物仅仅是相对于某一过程

或者是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

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

往往一个过程的废物可以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料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用生态工业园区来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那么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它是从原有的贵糖集团企业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

扩展为贵港市制糖业整体的生态工业格局

通过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

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

世界一流的制糖 造纸和酒精生产基地

和多门类工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贵港生态工业园区它有六个系统组成

分别是蔗田系统 制糖系统 酒精系统

造纸系统 热电联产系统和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通过蔗田系统生产甘蔗

送到制糖系统来生产有机糖 果糖等等

蔗渣用于造纸

废蜜糖水送到酒精系统生产酒精

蔗髓用于热电系统获得电能和热能

蔗田系统 制糖系统 酒精系统

以及热电系统产生的废渣 废水 废气

进入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经过处理合格后

水可以回用于造纸系统

废渣可以制成复合肥回用于蔗田种植系统

可见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

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

和废弃物的互相交换而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

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废物得到有效的利用

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再一个例子我们看一下石河子造纸生态工业园区

那么这个工业园区它是通过芨芨草的种植系统

获得的芨芨草秆用于造纸

芨芨草叶用于养牛或者是养羊

形成养殖系统

然后进行牛奶和牛肉等的加工

形成畜产品加工系统

同时芨芨草种植系统可以作为生态景观

发展生态旅游

那么畜产品加工废水经过处理以后

可以回用于芨芨草的种植系统

养殖系统的牛羊粪便等可以堆肥

然后施用于芨芨草的种植系统

这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

整个园区基本可以实现零排放

再一个我们看固体废物的第二个特点

就是产生量大 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我们这个从生活垃圾 工业固废

危险废物三个方面来分析

以我国为例

首先来看城市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很快

2006年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以每年4.8%的速度进行快速的增长

2006年以后增速逐渐放缓

但也平均维持在1.5%左右

据统计1999年底全国668个城市

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大概是1.14亿吨

全国生活垃圾的处理量大概是7241万吨

处理率大概是63%

到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

大概是1.58亿吨

无害化处理率是77.9%

那么到了2014年清运量基本上达到了1.8亿吨

农村生活垃圾基本上也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数量

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率更低

只有10%到30%

所以农村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再一个我们来看工业固体废物

这个表给出了1985到2009年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它的处理情况

可见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的增长 生产规模的扩大

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

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工业固废的年产生量超过了6亿吨

1995年工业固废产生量大概是6.45亿吨

2002年大概是9.4亿吨

2009年达到20亿吨

年平均增长率约10%

在这期间我国平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

大概也是10%左右

也就是说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的增长率

与工业产值的增长率相接近

据国家环保局统计

到1995年止全国累计堆存的

工业固体废物量达66亿吨

占地大概是5.5万公顷

此外每年约有2000万吨的工业固体废物

非法的排入环境

其中有1/3直接排入水体

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

每年由固体废物造成了环境污染事故

大概有一百起左右

由此造成的环境纠纷也时有发生

不过可喜的是

20世纪90年代后

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足30%

到了20世纪末已经超过了50%

这样的话历年累计堆存的工业固废量

开始呈下降的趋势

我们再来看一下危险废物

我国是危险废物的产生大国

在1995年以前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没有统计数据

那么在1995年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大概是2561万吨

2007年年产生量大概是4573万吨

我国危险废物具有数量相对集中

和分布广泛的特点

那么从危险废物的种类上来说种类比较多

在危险废物名录中的49类危险废物

在我国均有产生

再一个是产生源比较分散 产生源多

年产生量1万吨以上的企业大概是290多家

但是占产生源总量的0.014%

产生量却占总量的70%

而产生量小于一万吨的产生源却达两万多家

而平均产生量却不到400吨每年

从行业分布的特点来看

国民经济的所有99个行业都有危险废物的产生

但其中20个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占总产生量的93%

从地区分布的特点来看

我们国家所有的省 市 自治区

均有危险废物的产生

不过像浙江等几个省区的

危险废物产生量相对较大

再一个我们看一下固体废物的第三个特点

固体废物是其他处理过程的终态

同时又是污染环境的源头

比如说在废气治理过程当中

一些有害的气体或者是飘尘

通过洗气 吸附或除尘

那么最终富集成为固体废物

那么在废水治理过程当中

废水当中的一些有害的溶质和悬浮物

通过物化处理或者是生物处理

最终水变干净了

但是这些有害的物质被分离出来

成为污泥或者是残渣

这些终态的物质当中的有害成分

在长期的自然因素的作用下

又会转入大气 水体和土壤

成为大气 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的源头

固体废物的第四个特点

是污染物的滞留期长 危害性强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污染物的释放

进入水 气和土壤进行的

固体废物在环境当中的呆滞性大 扩散性小

并且具有不可稀释性

其中的有害物质向环境当中的扩散速率相对较慢

比如说渗滤液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在粘土层当中的迁移速率

在每年只有几厘米的数量级

其危害可能在几年以至几十年以后才能发现

与废水和废气污染环境的特点相比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滞后性非常强

而且固体废物往往集中了多种高浓度的有害成分

一旦发生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

其影响具有潜在性 长期性和不可恢复性

这节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下节课我们将讲述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绪论

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管理

-1.1 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

--1.1 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

-1.3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1.3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1.4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4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5 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1.5 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第一章 讨论

--关于中国发布“洋垃圾禁令”的讨论

-第一章测试题--作业

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产生、特征及采样方法

-2.1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2.1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2.2 固体废物的性质

--2.2 固体废物的性质

-2.3 危险废物的特性及鉴别

--2.3 危险废物的特性及鉴别

-2.4 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

--2.4 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

-第二章 讨论

--第二章 讨论

-第二章测试题--作业

第三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中转

-3.1 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

--3.1 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

-3.2 固体废物的收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3.2 固体废物的收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收集路线及规划设计

--3.3 固体废物的收集路线及规划设计

-3.4 固体废物的运输

--3.4 固体废物的运输

-3.5 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

--3.5 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

-第三章 讨论

--关于垃圾分类的讨论

-第三章测试题--作业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4.1 固体废物的压实

--4.1 固体废物的压实

-4.2 固体废物的破碎(一)

--4.2 固体废物的破碎(一)

-4.3 固体废物的破碎(二)

--4.3 固体废物的破碎(二)

-4.4 固体废物的分选(一)--筛分

--4.4 固体废物的分选(一)--筛分

-4.5 固体废物的分选(二)--重力分选原理

--4.5 固体废物的分选(二)--重力分选原理

-4.6 固体废物的分选(三)--重力分选方法

--4.6 固体废物的分选(三)--重力分选方法

-4.7 固体废物的分选(四)--磁选和电选

--4.7 固体废物的分选(四)--磁选和电选

-4.8 固体废物的分选(五)--浮选和半湿式选择性破碎分选

--4.8 固体废物的分选(五)--浮选和半湿式选择性破碎分选

-第四章 讨论

--第四章 讨论

-第四章测试题--作业

第五章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5.1 焚烧技术及其发展

--5.1 焚烧技术及其发展

-5.2 固体废物的焚烧特性

--5.2 固体废物的焚烧特性

-5.3 焚烧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

--5.3 焚烧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

-5.4 焚烧主要参数及热平衡计算

--5.4 焚烧主要参数及热平衡计算

-5.5 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

--5.5 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

-5.6 典型焚烧炉工作原理(一)

--5.6 典型焚烧炉工作原理(一)

-5.7 典型焚烧炉工作原理(二)

--5.7 典型焚烧炉工作原理(二)

-5.8 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一)

--5.8 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一)

-5.9 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二)

--5.9 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二)

-5.10 焚烧产生的灰渣及其控制

--5.10 焚烧产生的灰渣及其控制

-第五章 讨论

--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

-第五章测试题--作业

第六章 固体废物热解技术

-6.1 热解概念及原理

--6.1 热解概念及原理

-6.2 热解的影响因素

--6.2 热解的影响因素

-6.3 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

--6.3 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

-第六章 讨论

--第六章 讨论

-第六章测试题--作业

第七章 固体废物堆肥处理技术

-7.1 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7.1 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7.2 堆肥化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7.2 堆肥化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7.3 堆肥化原理

--7.3 堆肥化原理

-7.4 堆肥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7.4 堆肥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7.5 堆肥工艺

--7.5 堆肥工艺

-7.6 堆肥设备

--7.6 堆肥设备

-7.7 堆肥产品及其腐熟度评价

--7.7 堆肥产品及其腐熟度评价

-第七章 讨论

--第七章 讨论

-第七章测试题--作业

第八章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

-8.1 厌氧消化概念及特点

--8.1 厌氧消化概念及特点

-8.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8.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8.3 厌氧消化工艺(一)

--8.3 厌氧消化工艺(一)

-8.4 厌氧消化工艺(二)

--8.4 厌氧消化工艺(二)

-8.5 厌氧消化工艺(三)

--8.5 厌氧消化工艺(三)

-8.6 餐厨厌氧案例_陈婷

--8.6 餐厨厌氧案例_陈婷

-第八章 讨论

--第八章 讨论

-第八章测试题--作业

第九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9.1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概述

--9.1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概述

-9.2 填埋场分类

--9.2 填埋场分类

-9.3 填埋场总体规划和场址选择

--9.3 填埋场总体规划和场址选择

-9.4 填埋场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

--9.4 填埋场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

-9.5 填埋气体的产生

--9.5 填埋气体的产生

-9.6 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

--9.6 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

-9.7 渗滤液的产生及性质

--9.7 渗滤液的产生及性质

-9.8 渗滤液的处理

--9.8 渗滤液的处理

-9.9 填埋场防渗系统

--9.9 填埋场防渗系统

-9.10 填埋场终场覆盖与环境监测

--9.10 填埋场终场覆盖与环境监测

-第九章 讨论

--第九章 讨论1

--第九章 讨论2

-第九章测试题--作业

第十章 固体废物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

-10.1 生命周期评估的意义_赵岩

--10.1 生命周期评估的意义_赵岩

-10.2 生命周期评估的定义与内容_赵岩

--10.2 生命周期评估的定义与内容_赵岩

-10.3 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_赵岩

--10.3 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_赵岩

-10.4 生命周期评估的应用_赵岩

--10.4 生命周期评估的应用_赵岩

-第十章测试题--作业

1.2 固体废物的特点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