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建筑消防安全 >  第2章 建筑火灾与建筑防火对策 >  2.2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 >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

返回《建筑消防安全》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在线视频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

下一节:建筑材料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返回《建筑消防安全》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今天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建筑火灾基本防火对策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20万起死2000多人伤近4000人

火灾每年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

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建筑呈现出向高层、地下、大空间发展的趋势

建筑功能日趋综合化

建筑规模日趋大型化

建筑材料日趋多样化

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危害

为避免、减少建筑火灾发生

我们就必须在研究建筑火灾的发生

发展、扩大蔓延规律的基础上

总结火灾教训采取消防措施防患于未燃

今天的课程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讲授

一是建筑消防技术

二是建筑消防措施

三是建筑消防对策

防火工作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历史上对于防火管理和防火技术的记载就有很多

如东汉史学家荀悦提出

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当前我国消防工作贯彻八字方针

即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通过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来实现

通过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来实现

即降低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危害性

就是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减小火灾造成的

人员死亡率、人员负伤率、火灾经济损失

建筑防火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建筑火灾危害的学问

是人类在长期与火灾的斗争中

在建筑设计时采用的防火技术措施的总结

这些防火技术措施总体可归纳为防火技术

避火技术、控火技术和耐火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依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采暖通风设计和电气设计等相

关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其中防火技术是指防止火灾发生的技术

即建造中采用非燃性建筑材料

例如易燃易爆场所设置防爆电气、不发火地面

电气线路的链接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各种热流装置的控制要求等

避火技术是指在火灾发生时

人员安全脱离火场的技术

例如火灾的探测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疏散设施和安全出口、声光警报等

控火技术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期增长阶段

如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系统

进行初期火灾有效的扑救

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设置防火分隔

划分防火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一定防火间距

切断火灾蔓延的途径减少成灾面积

耐火技术是指加强建筑构件的耐火稳定性

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

尤其是不能发生整体倒塌

建筑消防措施分为被动防火措施和主动防火措施

其中被动防火措施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防火间距

2耐火等级

3防火分区

4消防扑救条件

5防火分隔设施

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灭火器材

2消防给水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防烟排烟系统

5自动灭火系统

6疏散设施

大家请看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

未加防控的室内建筑火灾基本

都会经历从初起到发展再逐渐熄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消防技术和消防措施在各个阶段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在火灾的阴燃和初起阶段

可以通过火灾探测来及时发现火情

并组织人员疏散

在火灾到达危险状态以前

通过自动喷水灭火的动作和现场人员的扑救

可以有效扑灭火灾

这一时期还要依靠建筑防排烟系统

将高温烟气进行排除并及时报警

由消防人员进行专业扑救和人员搜救

当火灾进一步扩散

甚至建筑的大部分区域卷入燃烧

这时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将体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为防止建筑坍塌和火灾后的修复使用提供保障

根据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应以积极对策为重点进行防火

由此从根本上减少火灾起数

同时要重视采用消极对策

以达到控制火灾损失之目的

简而言之防火对策就是通过安全管理

实现依法治火

通过技术措施实现科学治火

建筑火灾的防控主要围绕科学治火进行研究

即采用积极对策争取不失火

失火时 主动控制

消极对策直观的说就是控制火灾的危害

积极防火对策是指最大限度破坏火灾产生条件

以积极防火对策进行防火

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次数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发生

积极防火对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表现为要严格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进行科学

合理地设计排除建筑先天性火灾隐患

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积极防火对策在建筑使用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对“人与物”的管理

积极排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

尽可能破坏火灾构成条件

主要的方法是

一是加强管理预防人为因素引发火灾

即加强人员培训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教育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二是严格设施设备的设计要求

消除各种设施设备安全隐患预防火灾发生

即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设计规程和要求提高设备

设施的安全系数降低各项设施、设备系统发生火灾概率

加强对新工艺、新设备安全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用火用电易燃易爆设备的安全问题的研究

三是科学设计安全疏散系统

首先是要科学合理的设计疏散通道、疏散设施 安全出口

防排烟设施为受灾区域人员安全逃生创造条件

其次要加强安全疏散系统的管理

确保火灾时完整好用

四是合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是早期发现火灾、控制火灾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往往与自动灭火系统连动灭火

达以阻止火势扩大的目的同时有利于人员疏散

五是合理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是建筑火灾早期扑救的主要力量

是全天侯的消防员它的诞生

使建筑火灾的控制得到质的飞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得到了普遍广泛的运用

有力的保障了建筑的安全

据统计80%的火灾一般只要

开启1~4个喷头就能有效的控制

六是合理设置防排烟系统

烟气是导致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有效地控制火灾时烟气的流动

对于保证安全疏散

以及火灾救援行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介绍消极防火对策

消极防火对策是指针对可预见的建筑火灾

而采取的设法及时控制火灾与消灭火灾的一系列措施

从定义可以看出消极防火对策主要体现在“控”字上

“控”就是要控制火灾的燃烧范围

防止火灾扩大蔓延而增加火灾损失

一是合理设定建筑的耐火等级

确保建筑具有良好合理的抗火能力

建筑的耐火等级主要涉及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

建筑结构负载着整个建筑荷载

也包含了人员的生命一旦结构在火中出现垮塌

那么人员生命也将受到伤害

所以建筑结构的抗火能力就成了

保护建筑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此要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

包括结构特点、使用特点、火灾危险性

正确选择建筑的耐火等级

确保建筑的安全和人员生命的安全

二是合理确定建筑防火分区

有效控制火灾蔓延在建筑物内

划分防火分区和设置防火分隔物

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有利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

达到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

三是合理确定建筑的防火间距

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

往往会因热辐射等作用

而将火灾蔓延到相邻建筑造成大面积燃烧

因此要根据相邻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防火间距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消极防火措施是一种被动的保护措施

是建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通常单独使用一种措施

往往效果都不会太理想

即无法保障人员安全经济上也不合算

只有将积极防火对策和消极防火对策

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好了

这节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建筑消防安全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建筑防火概述

第2章 建筑火灾与建筑防火对策

-2.1建筑火灾发展

--建筑火灾发展

-2.2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

第3章 建筑材料

-3.1建筑材料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建筑材料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3.1建筑材料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测试题

-3.2 钢材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钢材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3.2 钢材及其火灾高温特性 测试题

第4章 建筑物耐火等级

-4.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4.2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用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用

-4.2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用 测试题

第5章 建筑物总平面布局防火

-5.1 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

-5.1 防火间距 测试题

-5.2 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

-5.2 消防车道 测试题

第6章 防火分区与平面布置

-6.1防火分区概述

--防火分区概述

-6.1防火分区概述 测试题

-6.2防火墙

--防火墙

-6.2防火墙 测试题

-6.3 外墙保温

--外墙保温

-6.3 外墙保温 测试题

第7章 安全疏散

-7.1 建筑安全疏散概述

--建筑安全疏散概述

第8章 建筑防排烟

-8.1 建筑防烟系统概述

--建筑防烟系统概述

-8.2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8.3 机械加压送风与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与机械排烟系统

第9章 建筑防爆设计

-9.1 建筑防爆概述

--建筑防爆概述

-9.2 爆炸危险性厂房(仓库)的布置

--爆炸危险性厂房(仓库)的布置

建筑火灾与基本消防对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