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世纪西方音乐,什么是音乐、什么是20世纪西方音乐及什么是有效聆听为全课核心线索,引导学生发展美感能力,促进其全面聆听能力的培养。
开设学校:北京大学;学科:艺术设计、
基于20世纪西方音乐,什么是音乐、什么是20世纪西方音乐及什么是有效聆听为全课核心线索,引导学生发展美感能力,促进其全面聆听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史纲
-第一讲 音乐的史纲--课后习题
-音乐的风格
-第二讲 音乐的风格--课后习题
-音乐的空间
-第三讲 音乐的空间--课后习题
-音乐的时间
-第四讲 音乐的时间--课后习题
-多元新秩序
-第五讲 多元新秩序--课后习题
-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德彪西
-第六讲 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德彪西-课后习题
-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拉威尔
-第七讲 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拉威尔--课后习题
-表现主义与勋伯格
-第八讲 表现主义与勋伯格--课后习题
-表现主义与贝尔格、韦伯恩
-第九讲 表现主义与贝尔格、韦伯恩--课后习题
-新古典主义(上)
-第十讲 新古典主义(上)--课后习题
-新古典主义(下)
-第十一讲 新古典主义(下)--课后习题
-民族主义(上)
-第十二讲 民族主义(上)--课后习题
-民族主义(下)
-第十三讲 民族主义(下)--课后习题
200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后,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历史博士,音乐人类学硕士,钢琴艺术表演与教学学士。崇尚大学之长、贵在综合,艺术养心、音乐化人之教育理念;倡导消弭专业界限、音乐与多学科交叉互补之治学思路,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电影音乐、音乐聆听技能训练、音乐欣赏、钢琴演奏、中国音乐表演等领域,多次赴国外讲学交流,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公开发表文字逾40余万,代表作品《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约翰·凯奇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聆听贝多芬》、《马勒<大地之歌>研究》(编)、《西方音乐史教程》(合著)、《西方后现代音乐研究新动向》、《困境中的抉择:中国风格》、《无声》(译著)等。先后开设《音乐与文化专题系列研究》、《20世纪西方音乐》、《大师电影创作中的音乐研究》、《音乐学原典研读》、《钢琴音乐实践与理论》、《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英文)等课程。曾获中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演示大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等。目前正致力于《20世纪西方音乐》、《电影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英文)等教材与专著的研究与写作。2009年春,毕明辉以义工身份加入北京大学中乐学社(前身笛箫学社),出任指导教师与民族管弦乐团指挥至今,在帮助学社参与北大众多校园学术、公益、传习活动之外,先后指导“弦动“、“云之南”、“五周年社庆”、“喜洋洋新年音乐会”、“‘乐以化学’国际化学年专庆音乐会”、“‘乐以感恩’北京论坛之夜专场音乐会、“‘跨越时空的交汇’北大中乐与台大薰风国乐团联合音乐会”、“‘中乐之声’爱丁堡大学音乐会”、“‘中国之声’爱丁堡皇家教堂音乐会”等演出。2012年,中乐学社校园音乐活动被正式立为北京大学系列课程《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同年,该社获得北京大学学生活动最高奖“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