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

本课程又称“环境污染与健康”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毒性作用机理,明确人群健康免受危害的措施,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课程负责人孟紫强教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毒理学(基础)》第一版至第三版的主编。由孟老师和来自多所大学的老师主讲。

开设学校:山西大学;学科:工学、

环境毒理学课程:前往报名学习

环境毒理学视频慕课课程简介:

本课程又称“环境污染与健康”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毒性作用机理,明确人群健康免受危害的措施,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课程负责人孟紫强教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毒理学(基础)》第一版至第三版的主编。由孟老师和来自多所大学的老师主讲。

前往报名学习

环境毒理学课程列表:

{{'上次学习:'+learn_list['sxu08301002821']['last_leaf_name']}}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1.2 环境毒理学概念的发展

--1.2 环境毒理学概念的发展

-1.3 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关系

-1.4 环境毒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1.5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

-1.6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1.7 环境毒理学简史与展望

--1.7 环境毒理学简史与展望

-讨 论

-章测验

第二章 环境化学物的人体吸收和体内生物转化

-2.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2.2 环境化学物生物转运的方式

--2.2 环境化学物生物转运的方式

-2.3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吸收

--2.3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吸收

-2.4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2.4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2.5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排泄

--2.5 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排泄

-2.6 环境化学物生物转化概述

--2.6 环境化学物生物转化概述

-2.7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氧化反应

--2.7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氧化反应

-2.8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2.8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2.9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结合反应

--2.9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结合反应

-2.10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2.10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讨 论

-章测验

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I.一般毒性

-3.1 毒物、中毒、毒性及剂量的概念

--3.1 毒物、中毒、毒性及剂量的概念

-3.2 效应、反应、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3.2 效应、反应、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3.3 毒性作用的类型及联合毒性作用

--3.3 毒性作用的类型及联合毒性作用

-3.4 环境健康效应谱

--3.4 环境健康效应谱

-3.5 环境化学物对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毒性作用

--3.5 环境化学物对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毒性作用

-3.6 环境化学物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毒性作用

--3.6 环境化学物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毒性作用

-3.7 环境化学物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毒性作用

--3.7 环境化学物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毒性作用

-3.8 损伤的生物修复与修复障碍

--3.8 损伤的生物修复与修复障碍

-3.9 环境化学物的结构对其毒性的影响

--3.9 环境化学物的结构对其毒性的影响

-3.10 机体状况对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

--3.10 机体状况对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

-3.11 染毒条件与环境因素对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

--3.11 染毒条件与环境因素对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

-讨 论

-章测验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II.特殊毒性

-4.1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及遗传损伤分类

--4.1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及遗传损伤分类

-4.2 环境化学物遗传损伤的机理

--4.2 环境化学物遗传损伤的机理

-4.3 环境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4.3 环境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4.4 环境化学物的生殖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4.4 环境化学物的生殖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4.5 环境化学物的发育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4.5 环境化学物的发育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讨 论

-章测验

第五章 大气环境毒理学与健康

-5.1 大气环境毒理学的概念与污染分类

--5.1 大气环境毒理学的概念与污染分类

-5.2 大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2 大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3 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影响

--5.3 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影响

-5.4 二氧化硫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5.4 二氧化硫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5.5 氮氧化物对健康的影响

--5.5 氮氧化物对健康的影响

-5.6 氮氧化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5.6 氮氧化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5.7 光化学烟雾与臭氧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理

--5.7 光化学烟雾与臭氧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理

-5.8 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5.8 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5.9 大气颗粒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5.9 大气颗粒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讨 论

-章测验

第六章 水环境毒理学与健康

-6.1 水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6.1 水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6.2 藻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2 藻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3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3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4 氰化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4 氰化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5 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5 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6 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6.6 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讨 论

-章测验

第七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与健康

-7.1 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特点

--7.1 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特点

-7.2 土壤环境化学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7.2 土壤环境化学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7.3 土壤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3 土壤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讨 论

-章测验

第八章 工业环境毒理学与健康

-8.1 工业环境毒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8.1 工业环境毒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8.2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I.按工业行业划分

--8.2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I.按工业行业划分

-8.3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II.按理化特性划分

--8.3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II.按理化特性划分

-8.4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镍、锰、铊

--8.4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镍、锰、铊

-8.5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I.锡、铝

--8.5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I.锡、铝

-8.6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II.氯气、氨气、硫化氢

--8.6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II.氯气、氨气、硫化氢

-8.7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V.工业粉尘

--8.7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IV.工业粉尘

-8.8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识别与防治

--8.8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识别与防治

-讨 论

-章测验

第九章 金属的毒性与健康

-9.1 金属毒性的一般规律

--9.1 金属毒性的一般规律

-9.2 汞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2 汞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3 汞的毒性作用与机理及预防控制

--9.3 汞的毒性作用与机理及预防控制

-9.4 铅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4 铅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5 铅的毒性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

--9.5 铅的毒性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

-9.6 铅的毒性作用机理

--9.6 铅的毒性作用机理

-9.7 镉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7 镉的污染、理化性质及生物代谢

-9.8 镉的毒性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

--9.8 镉的毒性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

-9.9 镉的毒性作用机理

--9.9 镉的毒性作用机理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章 农药和肥料污染与健康

-10.1 农药的毒性作用与健康影响概述

--10.1 农药的毒性作用与健康影响概述

-10.2 有机氯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2 有机氯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3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3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6 除草剂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6 除草剂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10.7 肥料污染与健康

--10.7 肥料污染与健康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一章 环境化学致癌物与健康

-11.1 多环芳烃的种类、性质与人体吸收

--11.1 多环芳烃的种类、性质与人体吸收

-11.2 多环芳烃致癌作用与机理

--11.2 多环芳烃致癌作用与机理

-11.3 影响多环芳烃致癌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11.3 影响多环芳烃致癌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11.4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I.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N-亚硝胺类化合物

--11.4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I.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N-亚硝胺类化合物

-11.5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II.多氯联苯、生物烷化剂、氯乙烯

--11.5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II.多氯联苯、生物烷化剂、氯乙烯

-11.6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I.重金属与类金属

--11.6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I.重金属与类金属

-11.7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II.石棉

--11.7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II.石棉

-11.8 生物源化学致癌物

--11.8 生物源化学致癌物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二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

-12.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与分类

--12.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与分类

-12.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概况

--12.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概况

-1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常见毒性

--1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常见毒性

-12.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性作用机制

--12.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性作用机制

-12.5 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2.5 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三章 石油的毒性与健康

-13.1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

--13.1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

-13.2 原油及其含硫化合物的毒性与健康

--13.2 原油及其含硫化合物的毒性与健康

-13.3 石油馏分的毒性与健康

--13.3 石油馏分的毒性与健康

-13.4 石油燃烧产物以及炼油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3.4 石油燃烧产物以及炼油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四章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健康

-14.1 环境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4.1 环境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4.2 环境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14.2 环境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14.3 环境电离辐射的毒性作用与机理

--14.3 环境电离辐射的毒性作用与机理

-14.4 环境电离辐射的几种特殊效应

--14.4 环境电离辐射的几种特殊效应

-14.5 环境电磁辐射的健康影响与毒性作用

--14.5 环境电磁辐射的健康影响与毒性作用

-14.6 环境中的光污染与健康

--14.6 环境中的光污染与健康

-14.7 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

--14.7 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五章 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

-15.1 环境生物污染相关概念和特点

--15.1 环境生物污染相关概念和特点

-15.2 空气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I.概述、真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5.2 空气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I.概述、真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5.3 空气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II.流感病毒、尘螨、花粉、内毒素

--15.3 空气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II.流感病毒、尘螨、花粉、内毒素

-15.4 水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

--15.4 水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

-15.5 土壤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

--15.5 土壤环境生物污染与健康

-讨 论

-章测验

第十六章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6.1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评价内容、程序和指标

--16.1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评价内容、程序和指标

-16.2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评价方法

--16.2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评价方法

-16.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6.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6.4 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6.4 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6.5 环境健康风险的交流和管理

--16.5 环境健康风险的交流和管理

-讨 论

-章测验

环境毒理学开设学校:山西大学

环境毒理学授课教师:

孟紫强-教授 博导-山西大学-

孟紫强,男,1939 年2月出生,山西省临汾人,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山西大学环境生物毒理学研究室主任、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环保系环境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生命科学系环境与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监事会监事、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美国国家科学技术促进协会会士、国际DNA修复研究学会理事、美国化学学会会士等,多种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类期刊编委,被收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及美国《Marquis 世界名人录》。 主要学历:1955.9—58.7 运城农业学校 学生;1961.9—66.7 山西大学生物系(五年制) 学生;1966.7—68.11 待分配 山西大学学生;1968.11—70.2 学军 山西大学学生;1978.10—81.5 天津医学院 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58.7—61.9 晋北地区土壤试验站 农业技术员;1970.2—74.4 山西省临汾县制药厂 技术负责人;1974.4—78.10 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1981.5—86.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放射生物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1986.3—1994.3 山西大学环境保护学系(现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1994.3—2002.3 山西大学生物系(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导;2002.3—2009.7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现环境科学研究所) 主任。 国际合作:1989.2—90.3 英国牛津大学药学系毒理学研究室高级访问学者/合作研究;1991.11—92.10 德国汉堡大学环境与职业毒理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1995.3—95.10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院环境毒理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合作研究。 教学与学科建设:1986年,率先为山西大学环保系本科生开设“环境毒理学”课程。2000年主编出版《环境毒理学》专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主编出版国内第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毒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生态毒理学》(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同时负责制作“环境毒理学慕课”“生

张全喜-山西大学-教授、博导-山西大学-

张全喜,博士、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现任山西省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党支部书记、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委员。从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与相关教学10余年,在此期间,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加拿大劳伦森大学访学一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太原市科技项目1项并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国家级专著10余部。此外,作为主要完成人分别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并参与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

尚静-北京大学-副教授 博导-北京大学-

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研究生必修课《环境毒理学》。研究方向为大气化学、环境健康和光催化,主持及作为骨干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863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60余篇论文,总被引次数约1100次,在EST,EST Lett,Appl. Catal. B.,等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获中国专利授权8项。获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2014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获2012年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获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3)。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任Peer J(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Modern Research in Catalysis等期刊编委。

洪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北京林业大学-

洪喻,女,1982年-,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同年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环境功能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河南省科技攻关等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参与水专项、环保公益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文章36篇、EI文章12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40余次。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参编英文论著2部,中文论著多部,参与《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教材的编写。担任中国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青工委委员、国际水协会会员、亚洲化感作用协会终身会员等。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发表论文多次获得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奖,多次获得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奖等。

耿红-山西大学-教授、博导-山西大学-

耿红(1969.5- ),男,汉族,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1年获得兰州大学植物生理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师从孟紫强教授在山西大学进行硕博连读,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环境污染物化学分析与毒理效应研究,从大气颗粒物和水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入手,对它们的化学组成、迁移转化规律、健康影响、毒理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分析,尤其对沙尘暴、灰霾等特殊天气状况下大气PM2.5的理化特性与毒理效应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应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扫描和透射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研究了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形貌与化学成分,丰富了气溶胶研究手段、拓展了源解析理论;发现城市机动车流量、沙尘颗粒均对当地大气PM2.5浓度和成分产生影响,城市低矮面源对大气PM2.5的贡献较大,大气PM2.5对高层住户的健康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灰霾发生时,PM2.5中有机颗粒和二次气溶胶大量产生,新鲜海盐加速老化,碳质颗粒和矿物尘颗粒吸湿性增强,更易吸收空气中水溶性有机物和重金属,使其毒性效应增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地方基金项目多项,总经费400余万元,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部,指导本科生参加的 “创新挑战杯”分别获得山西省特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成分分析与健康效应研究”获201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同时,广泛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为地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目前担任山西省毒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2003年,参编《环境毒理学基础》(第一版)(孟紫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参加孟教授负责的《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两门慕课部分章节的讲授。

杨振华-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

博士、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医学与毒理学。从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与相关教学15年,在此期间,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此外,参编国家级专著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2012年度山西大学国家博士奖学金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1. 环境毒理学(2021秋)

  2. Statistics(Round 2)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21秋)

  4. 非洲法语国家概况(2021秋)

  5. Visual-audio Language(Round 2)

  6. 教学设计(2021秋)

  7. International Finance(Round 2)

  8.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2021秋)

  9. 攀岩基础教程(2021秋)

  10.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Round 2)

  11. 呼吸系统疾病(2021秋)

  12. 普通地质学(2021秋)

  13. 创业学(2021秋)

  14.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2021秋)

  15. 化工原理(2021秋)

  16. 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2021秋)

  17.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2021秋)

  18. 人体解剖学(2021秋)

  19. 车辆动力学(2021秋)

  20. 高分子合成材料学(2021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