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园林植物景观学原理与方法 > 第七章 > 第二讲 植物进化系统及植物专类园规划 > Video
各位同学
下面我们讲一下第七章第三个问题
植物的进化系统
前面说到了了解植物进化
对于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沿袭生物进化规律
基础上的植物
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
被分成多种植物进化系统
特别是被子植物的群体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较多
但应用最广泛的是
恩格勒系统 哈钦松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
中国现有的植物园
广泛采用的是恩格勒系统
哈钦松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等
但是经过比较认为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没能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间的演化关系
但因科的数目较少
而仍然有使用价值
塔赫他间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
比较准确的解释了
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
塔赫他间系统阶层数目太多
在前任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
“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不利于日常使用
然而近年来
随着以DNA测序为基础的
分子系统学的日趋成熟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
来得到更自然的系统演化关系
已经成为有效且普遍的途径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
APG系统即是一例
最新的APGIII系统
甚至成为以保守著称的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
邱园标本馆的馆藏标本
也成了排列的依据
我们基于济南植物园植物现状
以及最新理论的成果
提出了被子植物进化
以APGⅢ植物分类系统
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贯穿在济南植物园景观改造
和提升的整个过程
这个呢就是简要的介绍了一下
这个植物的进化系统
尤其是讲了四个重要的系统
恩格勒系统 哈钦松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 克朗奎斯特系统
以及最新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APG系统
现在APGⅠ APGⅡ APGⅢ
已经到了APGⅣ了
下面我们讲一下
第七章的第四个问题
植物专类园
植物专类园是指根据地域特点
专门收集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品种
或者同一个“属”内的若干种
或品种著名的树木或者花卉
运用园林配置艺术
按照科学性 生态性和艺术性
相结合的原则
构成的观赏游览 科学普及
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就叫植物的专类园
植物的专类园
也可以把同一“科”甚至不同科
但是生物学特性
或者是生态习性相近的种类
布置在一起
如仙人掌科的多肉植物专类园
蕨类植物专类园
竹子专类园 棕榈专类园
水生植物专类园
松柏园 凤梨科专类园
高山植物园等
植物专类园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秦汉时期
皇家园林少林院中
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
植物专类园栽培形式
“长杨宫” “竹宫”
“棠梨宫” “葡萄宫”
以及青梧观 细柳观
樛木观 蕙草殿等
都是明确的以较大规模
分别采集了垂柳 竹子
梨 葡萄等观赏植物
为造景材料
以专类形式布置的场所
例如汉朝的葡萄宫
在周至县境内
是汉武帝时兴建的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
“昔孝武帝伐大宛
采葡萄种之离宫”
可知这是一处专为引种葡萄
而培育繁殖的园艺建筑
而“长杨宫”则是秦之旧宫
《三辅黄图》载
“至汉修饰以备行幸
宫中有垂杨数亩 因为宫名”
这些宫 观均以建筑占有较大比重
在现在看来就是专类园的雏形
如此同时文人墨客
笔下也早已有专类园的记载
如兰圃 菊圃 梅园 牡丹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栽培
以观型为主
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
孤植以观形 观叶 赏花为主
花木的选择与使用
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即所谓的“梅之独傲霜雪
竹之虚心有节
然之幽谷清香”之类
群植讲究搭配造景
同时也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
在组景上
注意通过疏密高低的变化形成帷幕
屏风式的空间界面
使景观有似连又断的流动感
似遮又露的景深层次
依照济南植物园
景观提升和改造的概念
在植物园专类园规划的过程中
也依照APGⅢ类植物分离系统的分类
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划分
规划得到的植物专类园一共有13个
分别是松柏园 国树园
单子叶植物园 鸭跖草类植物
木兰园 真双子叶植物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
蔷薇园 豆香园 锦葵园 菊园
唇形园和桔梗园
这一节主要的向大家介绍了一些
专类园的起源
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历程
以及针对济南植物园
如何将科学体系与专类园的配置
及其专类园根据相同植物取舍的问题
-第一讲 风景园林的定义及职能范畴
--Video
-第二讲 国内外风景园林的发展
--Video
-第三讲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及植物景观营造
--Video
-第四讲 风景园林种植设计
--Video
-第五讲 园林植物的美化、生态、经济功能
--Video
-第六讲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
--Video
-课后作业
--第一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园林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Video
-第二讲 园林植物的观赏形态特征
--Video
-第三讲 绿色雕塑
--Video
-第四讲 色叶植物及水生植物
--Video
-第五讲 藤本植物、岩生植物以及观赏草
--Video
-课后习题
--第二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Video
-第二讲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Video
-第三讲 上海常用各类园林植物
--Video
-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生态学的定义
--Video
-第二讲 生态系统服务及城市生态系统
--Video
-第三讲 园林生态、植物群落、生态位、群落演替及园林植物生态等相关概念
--Video
-第四讲 温度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Video
-第五讲 水分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Video
-第六讲 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Video
-第七讲 空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Video
-第八讲 土壤、地形地势及生物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Video
-第九讲 生态设计
--Video
-第十讲 案例分析——辰山植物园
--Video
-课后习题
--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美学的定义
--Video
-第二讲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色彩美原理
--Video
-第三讲 园林植物配色原则基础一
--Video
-第四讲 园林植物配色原则基础二
--Video
-第五讲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美原理
--Video
-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园林植物的文化性及园林植物文化
--Video
-第二讲 佛教文化、书法文化、诗词文化与植物造景
--Video
-第三讲 养生文化、名人文化与植物造景
--Video
-课后习题
--第六章--课后习题
-第一讲 济南植物园项目引言及植物进化
--Video
-第二讲 植物进化系统及植物专类园规划
--Video
-第三讲 松柏园与竹园植物景观营造
--Video
-第四讲 岩石园与蔷薇园植物景观营造
--Video
-第五讲 豆香园、木兰园及木樨园植物景观营造
--Video
-第七章--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八章--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九章--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十章--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