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她将偌大的地球变成地球村,将广袤的宇宙变成人类生活的乐园。《航空航天技术》课程将为大家展示航空航天发展的壮丽诗篇,领略航空航天的独特魅力,探索她的奥秘和未来。Learn more with Aerospace Technology, Fly closer to your dreams.
开设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工学、
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她将偌大的地球变成地球村,将广袤的宇宙变成人类生活的乐园。《航空航天技术》课程将为大家展示航空航天发展的壮丽诗篇,领略航空航天的独特魅力,探索她的奥秘和未来。Learn more with Aerospace Technology, Fly closer to your dreams.
-0.0 课程概况
--课程概况
-0.1 虚拟课堂
--虚拟课堂
--虚拟课堂
-0.2 知识宝库
--知识宝库
-本篇内容简介
--本篇内容简介
-1.1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第一章第一节测试题
-1.2 航空航天的概念
--航空航天概念
--第一章第二节测试题
-1.3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第一章第三节测试题
-1.4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第一章第四节测试题
-1.5 无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
--第一章第五节测试题
-1.6 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第一章第六节测试题
-2.1 新中国成立前的航空状况
--第二章第一节测试题
-2.2 航空技术崛起——中国制造
--第二章第二节测试题
-2.3 航空技术崛起——中国创造
--第二章第三节测试题
-2.4 中国现役航空装备
--中国现役航空装备
--第二章第四节测试题
-2.5 中国先进航空技术
--中国先进航空技术
--第二章第五节测试题
-2.6 中国的大飞机
--中国的大飞机
--第二章第六节测试题
-3.1 “两弹一星”计划
--“两弹一星”计划
--第三章第一节测试题
-3.2 载人航天八大系统
--载人航天八大系统
--第三章第二节测试题
-3.3 航天员进入太空
--第三章第三节测试题
-3.4 太空行走和太空对接
--第三章第四节测试题
-3.5 空间站建设
--第三章第五节测试题
-3.6 探月工程启动
--探月工程启动
--第三章第六节测试题
-3.7 探月一期工程——“绕”
--第三章第七节测试题
-3.8 探月二期工程——“落”
--第三章第八节测试题
-3.9 探月三期工程——“回”
--第三章第九节测试题
-4.1 波音系列飞机概况
--波音系列飞机概况
--第四章第一节测试题
-4.2 空客系列飞机概况
--空客系列飞机概况
--第四章第二节测试题
-4.3 民机发展基本条件及要求
--第四章第三节测试题
-4.4 中国民用飞机发展的机遇
--第四章第四节测试题
-4.5 中国民用飞机的市场需求
--第四章第五节测试题
-4.6 中国民机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第六节测试题
-4.7 飞机先进试验技术
--飞机先进试验技术
--第四章第七节测试题
-4.8 民用飞机的适航要求与竞争
--第四章第八节测试题
-4.9 中国民机发展的技术基础
--第四章第九节测试题
-本篇内容简介
--本篇内容简介
-5.1 空气动力前沿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章第一节测试题
-5.2 气动设计方法与流程
--第五章第二节测试题
-5.3 增升减阻技术
--增升减阻技术
--第五章第三节测试题
-5.4 气流分离抑制
--气流分离抑制
--第五章第四节测试题
-5.5 漩涡控制技术
--漩涡控制技术
--第五章第五节测试题
-5.6 气动减噪技术
--气动减噪技术
--第五章第六节测试题
-6.1 航空发动机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第一节测试题
-6.2 早期的航空发动机
--早期的航空发动机
--第六章第二节测试题
-6.3 涡轮喷气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第六章第三节测试题
-6.4 涡轮风扇发动机
--涡轮风扇发动机
--第六章第四节测试题
-6.5 推力矢量发动机
--推力矢量发动机
--第六章第五节测试题
-6.6 涡轮螺桨和涡轮轴发动机
--第六章第六节测试题
-6.7 冲压发动机
--冲压发动机
--第六章第七节测试题
-6.8 新能源航空动力装置
--第六章第八节测试题
-7.1 航天推进系统的特点
--第七章第一节测试题
-7.2 火箭发动机的分类
--火箭发动机的分类
--第七章第二节测试题
-7.3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
--第七章第三节测试题
-7.4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七章第四节测试题
-7.5 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
--第七章第五节测试题
-7.6 火箭发动机的应用
--火箭发动机的应用
--第七章第六节测试题
-7.7 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第七章第七节测试题
-7.8 非常规火箭发动机
--非常规火箭发动机
--第七章第八节测试题
-8.1 起飞与着陆装置
--起飞与着陆装置
--第八章第一节测试题
-8.2 飞机的起飞
--飞机的起飞
--第八章第二节测试题
-8.3 飞机的着陆
--飞机的着陆
--第八章第三节测试题
-8.4 无人机的发射与起飞
--第八章第四节测试题
-8.5 无人机的回收与着陆
--第八章第五节测试题
-9.1 航天器的发射窗口
--航天器的发射窗口
--第九章第一节测试题
-9.2 航天器的发射
--航天器的发射
--第九章第二节测试题
-9.3 航天器的返回轨道
--航天器的返回轨道
--第九章第三节测试题
-9.4 航天器的再入方式
--航天器的再入方式
--第九章第四节测试题
-9.5 航天器的软着陆
--航天器的软着陆
--第九章第五节测试题
-10.1 导航、制导与测控的概念
--第十章第一节测试题
-10.2 无线电导航与惯性导航
--第十章第二节测试题
-10.3 卫星导航
--卫星导航
--第十章第三节测试题
-10.4 图像匹配导航
--图像匹配导航
--第十章第四节测试题
-10.5 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
--第十章第五节测试题
-10.6 寻的制导和自主制导
--第十章第六节测试题
-10.7 航天测控技术
--航天测控技术
--第十章第七节测试题
-11.1 隐身技术的概念及作用
--第十一章第一节测试题
-11.2 隐身技术的发展
--隐身技术的发展
--第十一章第二节测试题
-11.3 雷达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第三节测试题
-11.4 减缩目标RCS的技术手段
--第十一章第四节测试题
-11.5 红外隐身技术
--红外隐身技术
--第十一九章第五节测试题
-11.6 射频隐身技术
--射频隐身技术
--第十一章第六节测试题
-11.7 声学隐身技术
--声学隐身技术
--第十一章第七节测试题
-11.8 光学隐身技术
--光学隐身技术
--第十一章第八节测试题
-11.9 隐身平衡设计
--隐身平衡设计
--第十一章第九节测试题
-12.1 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第十二章第一节测试题
-12.2 载人飞船
--飞船的构造
--第十二章第二节测试题
-12.3 空间站
--空间站的构造
--第十二章第三节测试题
-12.4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构造
--第十二章第四节测试题
-本篇内容简介
--本篇内容简介
-13.1 飞机总体设计的定义与范围
--第十三章第一节测试题
-13.2 总体设计的重要性与特点
--第十三章第二节测试题
-13.3 从构思到概念方案
--从构思到概念方案
--第十三章第三节测试题
-13.4 飞机重量估算
--飞机重量估算
--第十三章第四节测试题
-13.5 飞机的推重比和翼载荷
--第十三章第五节测试题
-13.6 总体布局型式选择
--总体布局型式选择
--第十三章第六节测试题
-13.7 民用飞机的客舱布置
--第十三章第七节测试题
-13.8 民用飞机的客舱设计
--第十三章第八节测试题
-13.9 作战飞机的武器装载布置
--第十三章第九节测试题
-13.10 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第十三章第十节测试题
-14.1 飞机结构设计的要求及目标
--第十四章第一节测试题
-14.2 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
--第十四章第二节测试题
-14.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技术
--第十四章第三节测试题
-14.4 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第十四章第四节测试题
-14.5 复合材料验证技术
--复合材料验证技术
--第十四章第五节测试题
-14.6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展望
--第十四章第六节测试题
-15.1 直升机的定义及特点
--第十五章第一节测试题
-15.2 直升机的分类
--直升机的分类
--第十五章第二节测试题
-15.3 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第十五章第三节测试题
-15.4 直升机的气动和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第四节测试题
-15.5 直升机旋翼
--直升机旋翼
--第十五章第五节测试题
-15.6 直升机基本构造
--直升机基本构造
--第十五章第六节测试题
-15.7 直升机主要参数选择
--第十五章第七节测试题
-15.8 主要参数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第十五章第八节测试题
贾玉红,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199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在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进修,获双语教学硕士证书。 1993年以来一直在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任教,主讲《航空航天概论》、《飞行器工艺》和《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等课程,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主讲教师。从教20余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飞奖教金”一等奖、“校教学贡献奖”、我爱我师“十佳教师”、我爱我师“特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等多项荣誉。 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领域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飞机起落架设计、机械设计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其他类型专利1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航空航天概论》、《现代飞行器制造工艺学》等教材/专著10余本,总字数在300万字以上,主编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崔德刚,研究员,中航工业科技委顾问, 北航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28年,任结构强度副总设计师,曾参加多个型号的研制。1984-1988期间曾在英国宇航公司参与A310飞机机翼设计、在德国MBB公司参加科技合作等。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至今,培养十多名博士生、硕士生,现任北航“大飞机班”校外班主任。出版著作“结构稳定性设计手册”,发表SCI/EI检索文章20余篇。
黄俊, 1986年8月至2000年5月,在011基地飞机设计所工作,先后从事歼击教练机起落架设计、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和飞机总体设计,曾担任两个飞机型号的主管设计师,主持完成多个项目和课题的设计研究工作,参加了“山鹰”高级教练机的方案论证。 1997年、2000年分别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5月进入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出站后留校任教,曾任飞机系书记、主任,航空创新实践基地主任。现为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创新评委会主任,2014年起挂职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执行院长,2017年起兼任北航合肥通航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先后主持各类基金、预研计划、“863”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3部、教材和讲义各1本,获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军队科技成果奖1项。2008年航空科普贡献奖获得者,2009“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飞机总体设计、作战效能分析、隐身技术。
刘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主任、国家级精品课《飞机总体设计》负责人、“航空器先进设计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综合办主任、《航空学报》及《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青年编委、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年以全系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飞行器设计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完成在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同年留校在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总体设计支持技术,包括基于体系化效能评估的多任务优化技术、基于虚拟现实的训练与决策支持技术等。 负责国家级精品课《飞机总体设计》建设,两次获得北航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起并组织 “北航-美国普渡大学飞机设计联合课程”(2011-2013年)、“航空航天设计联合课程”(2014年起,已有国内外近10所高校的飞机设计课程参与)等计划,推动本科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陈铭 男 北京人 中共党员,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航直升机研究所所长。 1992年开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直升机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担任国内第一架共轴式无人直升机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职务。带领学生和技术人员主持设计并试飞成功了M22、FH-1、F-300,F-500共轴式无人直升机及F-60、F-120单旋翼无人直升机。承担并完成多项来自科研院所、军工集团、电力部门的无人直升机研制项目。获航空部二等功一次、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文章20余篇。现担任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无人机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委无人机产业联盟会员、全国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 该团队是北航唯一研制中大型直升机的创新技术团队。199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架共轴式无人直升机 ,直升机起飞重量从50公斤至500公斤。 团队无人直升机设计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方向为旋翼飞行器气动设计技术;无人直升机系统设计技术; 智能飞控技术。目前在研项目有1吨级无人直升机及2吨级飞车的研制项目;农业部无人直升机自动避障技术专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空气动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空气动力学负责人,国家级航空航天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北京市教学名师,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是课程的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