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理与法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了让同学们更系统地掌握中医的理法原则,并将理与法应用于指导临床课程的学习,我们开设了《中医的理与法》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黄帝内经》,阐释中医的理;通过《中医诊断学》的学习阐释中医的法。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各专业开设,也可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学习课程。
开设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医药卫生、
中医的理与法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了让同学们更系统地掌握中医的理法原则,并将理与法应用于指导临床课程的学习,我们开设了《中医的理与法》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黄帝内经》,阐释中医的理;通过《中医诊断学》的学习阐释中医的法。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各专业开设,也可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学习课程。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理论
--阴阳理论
-演绎阴阳的应用
--思考题
-藏象
-灵兰秘典论(上)
--灵兰秘典论
-灵兰秘典(下)
--灵兰秘典(下)
-灵枢-本神
--灵枢-本神
-灵枢-经脉别论
--素问-经脉别论
-心藏象
-脾藏象
-肝藏象
-肾藏象
-营卫
-思考题
-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望面色
-思考题
-望舌苔
-思考题
-闻诊
-思考题
-问寒热
-问汗
-问睡眠
-思考题
-问食欲
-脉诊手法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紧脉
-弦脉
-涩脉
-革脉
-滑脉
-思考题
-血瘀证
-气虚证
-气逆证
-思考题
-思考题
-肾阳虚证
-思考题
-脾气虚证
-风淫证候
-寒淫证候
-暑淫证候
-思考题
古继红,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经教学及理论研究20多年,主讲课程包括内经、中医运气学、中医之五运六气。研究方向为内经病证及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先后主持省级教学及科研课题3项,校级教学课题3项。主编精品资源共享课教材《内经讲记》,出版专著《内经临床精要》,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及《中医运气学》共6部,发表论文30余篇。
黎敬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唐飞舟,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师,讲授《黄帝内经》和《古代文化》。
张小虎,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经专业博士,从事内经教学、内经全英教学、内经研究、临床19年。曾赴美国、英国等国家从事内经全英教学(博士班),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1项,出版专著6部(副主编),2009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
修宗昌,教授,医学博士/后。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诊专业分委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诊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学概论等课程教学以及脾胃病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省级校级教学课题2项。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全国精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第3版)以及著作10余部。 先后荣获“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优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先进工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学术论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新南方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陈启松,副教授 ,中医诊断学专业,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8年。
唐永祥,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三十年,主讲《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等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参与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2项,获2项教学成果和2项科研成果奖励。 2011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五届新南方优秀教师提名奖,2017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称号。 临床工作上,一直从事内科门诊工作,尤专长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刘亚梅,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及理论研究10余年,主讲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研究方向为中医舌脉证和治法的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课题4项,省级和校级教学课题3项,第四批全国中医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1项。主编十三•五规化教材《中医学概论》、校内选修课教材《临床医案选读》,参编教材二部。已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9 篇,第1作者4篇。
武哲丽,女,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医诊断学系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中医舌、脉、证与方药的研究;中医肝胆病的临床研究。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访学一年,研究方向:肝癌的免疫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教学科研课题,参与国家省校各级课题10余项,荣获省级成果及专利等奖项,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材参编1部,论文发表约50余篇。
杨爱萍,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及理论研究近20年,主讲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研究方向:中医妇科舌、脉、证与方药的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及厅局等各级科研课题8项,参编专业著作4部,在国内学术杂志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余丽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教师。主讲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医案选读、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课程。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教学及科研课题2项,参编《中医学概论》教材1部。
富文俊,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兼青年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常金荣,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及临床工作八年。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参与省级教学课题2项,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15篇!
张书河,1974年生,江苏淮阴人,研究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医师。199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擅长中医脉诊,摸脉以诊病,重经方六经以辨证。讲授的专业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伤寒杂病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等。多年来,作为广州市科普讲师团讲师、首批广州市科普名师,积极开展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
吴祖春,男,1977.04,中医诊断学系讲师,主要讲授《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概论》、《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