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试图从日本的精神文化入手,探讨和揭示日本文化的特质,探讨日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技术等所有日本文化领域。本课程不仅可以为学习日语及专业考研的学生提供对照学习,还可以服务更广大的群体,如非日语专业学生,涉日企业或对日交流机构的从业人员,日语爱好者等。
开设学校:南开大学;学科:外语、
本课程试图从日本的精神文化入手,探讨和揭示日本文化的特质,探讨日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技术等所有日本文化领域。本课程不仅可以为学习日语及专业考研的学生提供对照学习,还可以服务更广大的群体,如非日语专业学生,涉日企业或对日交流机构的从业人员,日语爱好者等。
-1.1中国文化的自创性和持续性
-1.2日本文化的开放性
-1.3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1.4大化改新前后对中国精神文化的吸收
-1.5对中国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吸收(一)
-1.6对中国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吸收(二)
-1.7明治维新期对西洋精神文化的吸收
-1.8对西洋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吸收
-1.9战败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
-1.10对朝鲜及印度文化的吸收
-1.11对葡萄牙及荷兰文化的吸收
-第一章 习题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和主体性--第一章 习题
-2.1稻作文化和日本的集团主义
-2.2亲植物性
--2.2亲植物性
-2.3纤细性与勤劳性
-2.4顺应自然和多神信仰
-2.5水稻栽培与相扑
-2.6稻米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
-2.7植物材质的日本房屋
-2.8天然植物与日本服装
-2.9日本人最喜欢的植物——松、竹
-2.10日本人最喜欢的植物——樱、梅、桃
-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 稻作文化的特性--第二章 习题
-3.1从社会结构看日本文化的特性
-3.2“场”与“资格”
-3.3纵式社会结构
-3.4日本的“家”制度
-3.5中日“家”制度之比较——中国
-3.6中日“家”制度之比较
-3.7日本的“家元”制度
-3.8日本企业的三大特色
-3.9日本的企业文化(1)
-3.10日本的企业文化(2)
-3.11日本人的生活
-第三章 习题
--第三章 以“家”制度为基础的“纵式”社会结构--第三章 习题
-4.1文化心理与日本文化的特征
-4.2日本人的“即物主义”
-4.3日本人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4.4神道与日本人的生活
-4.5佛教与日本人的生活
-4.6多元化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1)
-4.7多元化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2)
-4.8日本的神道思想
-4.9日本的佛教思想(1)
-4.10日本的佛教思想(2)
-4.11日本的儒学思想
-4.12日本儒学的朱子学派
-4.13日本儒学的阳明学派
-4.14日本儒学的古学派
-4.15日本儒学的民间传播
-第四章 习题
--第四章 重实用的文化心理--第四章 习题
-5.1从日本文学看日本文化的特性(1)
-5.2从日本文学看日本文化的特性(2)
-5.3“无常”与日本文学(1)
-5.4“无常”与日本文学(2)
-5.5“无常”与日本人的危机认识(1)
-5.6“无常”与日本人的危机认识(2)
-5.7“无常”与日本人的生死观-切腹
-5.8“无常”与日本人的生死观-心中
-5.9“无常”与日本人的生死观-自杀
-5.10“无常”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1)
-5.11“无常”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2)
-第五章 习题
--第五章 日本人的“无常”观--第五章 习题
-6.1从天皇制度看日本文化的特性
-6.2“记纪”神话中的天皇
-6.3从“王”“大王”到“天皇”
-6.4日本史上被政治“疏远”的天皇
-6.5近代以来的天皇
-6.6日本史上女天皇
-6.7天皇与日本的“神国”思想(1)
-6.8天皇与日本的“神国”思想(2)
-6.9日本小史(1)
-6.10日本小史(2)
-6.11日本小史(3)
-复习
--复习
-第六章 习题
--第六章 天皇崇拜的传统--第六章 习题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韩立红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至今从事日本思想文化研究,分别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主要著作为《石田梅岩与陆象山思想比较研究》,《日本文化概论》等,主讲的课程为《日本文化概论》,《日本思想文化导读》。其《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为南开大学精品课,主编的教材《日本文化概论》曾获得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南开大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