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课程,是由“两个平面-多个维度”建构而成的。“两个平面”即古代汉语平面和古籍元典平面,这是本课程的外框;“多个维度”可概括为十五个字:学语言,读经典,习方法,立思想,传文化,这是本课程的内核。我们用15章81讲经纬课程内容,通过学习古代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知识,精读泛览经史子集四部中代表性古籍元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习得修身之法、做事之术、齐家之方、治国之道、安天下之策。

开设学校:湖北大学;学科:文学文化、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课程:前往报名学习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视频慕课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课程,是由“两个平面-多个维度”建构而成的。“两个平面”即古代汉语平面和古籍元典平面,这是本课程的外框;“多个维度”可概括为十五个字:学语言,读经典,习方法,立思想,传文化,这是本课程的内核。我们用15章81讲经纬课程内容,通过学习古代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知识,精读泛览经史子集四部中代表性古籍元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习得修身之法、做事之术、齐家之方、治国之道、安天下之策。

前往报名学习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课程列表:

第一章 緒論

-1.1 古代漢語“體”與“用”

--1.1.1 古代漢語“體”與“用”

--古代漢語“體”與“用”+學習方法+繁簡字·課件

-1.2 古代漢語的沉澱與呈現:經史子集

--1.2.1 古代漢語的沉澱與呈現:經史子集

--古代漢語的沉澱與呈現:經史子集·課件

-1.3 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與網絡資源

--1.3.1 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與網絡資源

--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與網絡資源·課件

-1.4 本章习题

--第一章習題15道

--第一章學習資料

第二章 古代漢語之文字:“六書”及古書用字

-2.1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一)象形

--2.1.1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一)象形

--“六書”理論 +《說文解字·敘》導讀·課件

-2.2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二)指事

--2.2.1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二)指事

--漢字構造“六書”之象形、指事·課件

-2.3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三)會意

--2.3.1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三)會意

--漢字構造“六書”之會意、形聲·課件

-2.4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四)形聲

--2.4.1 “六書”理論與漢字本義探求(四)形聲

--漢字構造理論應用:“六書”与漢字本義探求·課件

-2.5 古書用字現象(一)通假字

--2.5.1 古書用字現象(一)通假字

--古書用字現象·課件

-2.6 古書用字現象(二)古今字

--2.6.1 古書用字現象(二)古今字

--古書用字之古今字、通假字和同源字·課件

-2.7 古書用字現象(三)繁簡字、異體字

--2.7.1 古書用字現象(三)繁簡字、異體字

--古書用字之繁簡字、異體字

-2.8 本章習題

--第二章習題20道

第三章 恒久不變之至道:《論語》《孟子》選講

-3.1 “君子”與人生修養:《論語》語錄講讀(一)

--3.1.1 “君子”與人生修養:《論語》語錄講讀(一)

--《論語》語錄講讀(一)·課件

-3.2 “仁愛”與社會治理:《論語》語錄講讀(二)

--3.2.1 “仁愛”與社會治理:《論語》語錄講讀(二)

--《論語》語錄講讀(二)·課件

-3.3 “忠恕”與做事待人:《論語》語錄講讀(三)

--3.3.1 “忠恕”與做事待人:《論語》語錄講讀(三)

--《論語》語錄講讀(三)·課件

-3.4 “王道”思想與措施:《孟子•梁惠王上》講讀

--3.4.1 “王道”思想與措施:《孟子·梁惠王上》講讀

--“王道”思想與措施:《孟子·梁惠王上》講讀·課件

-3.5 “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告子》選讀

--3.5.1 “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告子》選讀

--人心“四端”與修煉:孟子《公孫丑》《告子》選讀·課件

-3.6 本章習題

--第三章習題20道

第四章 古代漢語之詞彙

-4.1 古漢語詞彙特點:單音節詞為主及其指導閱讀的意義

--4.1.1 古漢語詞彙特點:單音節詞為主及其指導閱讀的意義

--古漢語詞彙特點:單音節詞為主及其指導閱讀的意義·課件

-4.2 古漢語詞義系統:本義、基本義和引申義

--4.2.1 古漢語詞義系統:本義、基本義和引申義

--古漢語詞義系統:本義、基本義和引申義·課件

-4.3 古漢語詞義引申理據:相似、相關與因果

--4.3.1 古漢語詞義引申理據:相似、相關與相因

--古漢語詞義引申理據:相似、相關與相因·課件

-4.4 古漢語詞義引申方式:鏈條式和輻射式

--4.4.1 古漢語詞義引申方式:鏈條式和輻射式

--古漢語詞義引申方式:鏈條式和輻射式·課件

-4.5 古代漢語詞義變遷:古今詞義異同

--4.5.1 古代漢語詞義變遷:古今詞義異同

--古代漢語詞義變遷:古今詞義異同·課件

-4.6 本章習題

--第四章習題18道

第五章 屬辭比事以道義:《左傳》《戰國策》文章選講

-5.1 歎為觀止第一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講讀

--5.1.1 歎為觀止第一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講讀

--歎為觀止第一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講讀·課件

-5.2 君君臣臣要守正:《左傳•晉靈公不君》講讀

--5.2.1 君君臣臣要守正:《左傳·晉靈公不君》講讀

--君君臣臣要守正:《左傳·晉靈公不君》講讀·課件

-5.3 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傳•齊桓公伐楚》講讀

--5.3.1 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傳·齊桓公伐楚》講讀

--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傳·齊桓公伐楚》講讀·課件

-5.4 推己及人好說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講讀

--5.4.1 推己及人好說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講讀

--推己及人好說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講讀·課件

-5.5 縱橫家的三寸舌:《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講讀

--5.5.1 縱橫家的三寸舌:《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講讀

--縱橫家的三寸舌:《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講讀·課件

-5.6本章習題

--第五章習題18道

第六章 古代漢語之語法(一)詞法

-6.1 古代漢語的連詞

--6.1.1 古代漢語的連詞

--古代漢語的連詞·課件

-6.2 古代漢語的介詞

--6.2.1 古代漢語的介詞

--古代漢語的介詞·課件

-6.3 古代漢語的使動用法

--6.3.1 古代漢語的使動用法

--古代漢語的使動用法·課件

-6.4 古代漢語的意動用法

--6.4.1 古代漢語的意動用法

--古代漢語的意動用法·課件

-6.5 名詞活用作狀語

--6.5.1 名詞活用作狀語

--名詞活用作狀語·課件

-6.6 輔助性代詞:“者”和“所”

--6.6.1 輔助性代詞“者”和“所”

--輔助性代詞“者”和“所”·課件

-6.7 本章習題

--第六章習題20道

第七章 百家爭鳴以治世:“先秦諸子”文章選講

-7.1 被誤解兩千年的老聃:《老子•小國寡民》講讀

--7.1.1 被誤解兩千年的老聃:《老子•小國寡民》講讀

--被誤解兩千年的老聃:《老子•小國寡民》講讀·課件

-7.2 沒有差等的普世之愛:《墨子•兼愛上》講讀

--7.2.1 沒有差等的普世之愛:《墨子·兼愛上》講讀

--沒有差等的普世之愛:《墨子·兼愛上》講讀·課件

-7.3 人人夢想的生存狀態:《莊子•逍遙遊》講讀

--7.3.1 人人夢想的生存狀態:《莊子·逍遙遊》講讀

--人人夢想的生存狀態:《莊子·逍遙遊》講讀·課件

-7.4 看看古人的世界觀:《荀子•天論》講讀

--7.4.1 看看古人的世界觀:《荀子·天論》講讀

--看看古人的世界觀:《荀子·天論》講讀·課件

-7.5 二難推理的高高手:《韓非子•歷山之農者侵畔》講讀

--7.5.1 二難推理的高高手:《韓非子·歷山之農者侵畔》講讀

--二難推理的高高手:《韓非子·歷山之農者侵畔》講讀·課件

-7.6 本章習題

--第七章習題20道

第八章 古代漢語之語法(二)句法

-8.1 古代漢語判斷句

--8.1.1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課件

-8.2 古代漢語被動句

--8.2.1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課件

-8.3 賓語前置(一)敘述句中“之是斯”等複指提前的賓語

--8.3.1 賓語前置(一)敘述句中“之是斯”等複指提前的賓語

--賓語前置(一)敘述句中“之是斯”等複指提前的賓語·課件

-8.4 賓語前置(二)否定句和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8.4.1 賓語前置(二)否定句和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二)否定句和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課件

-8.5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

--8.5.1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課件

-8.6 古代漢語的省略表達

--8.6.1 古代漢語的省略表達

--古代漢語的省略表達·課件

-8.7 本章習題

--第八章習題20道

《古代漢語與元典閱讀》第一學期 期末考試

-《古代漢語與元典閱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51道

第九章 恭儉莊敬以導行:《儀禮》《禮記》選講

-9.1 “禮”是什麼:讓經典說“禮”

--9.1“禮”是什麼:讓經典說“禮”

--9.1 “禮”是什麼:讓經典說“禮”--張鵬飛(湖北大學文學院)

-9.2 怎樣操辦個人終身大事:《儀禮·士昏禮》講讀

--9.2 怎樣操辦個人終身大事:《儀禮·士昏禮》講讀

--9.2 怎樣操辦個人終身大事:《儀禮·士昏禮》講讀--張鵬飛(湖北大學文學院)

-9.3 “禮”也是治世的法寶:《禮記·禮運》“大同”篇講讀

--9.3 “禮”也是治世的法寶:《禮記·禮運》“大同”篇講讀

--9.3 “禮”也是治世的法寶:《禮記·禮運》“大同”篇講讀--張鵬飛(湖北大學文學院)

-9.4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專論:《禮記·學記》講讀

--9.4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專論:《禮記·學記》講讀

--9.4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專論:《禮記·學記》講讀--張鵬飛(湖北大學文學院)

-9.5 修齊治平的思想和路徑:《禮記·大學》講讀

--9.5 修齊治平的思想和路徑:《禮記·大學》講讀

--9.5 修齊治平的思想和路徑:《禮記·大學》講讀--張鵬飛(湖北大學文學院)

-9.6本章习题

--第九章习题21道

第十章 古代漢語之語音

-10.1 漢語的注音方式:從直音法到漢語拼音方案

--10.1 漢語的注音方式:從直音法到漢語拼音方案

--10.1 漢語的注音方式:從直音法到漢語拼音方案

-10.2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一)《廣韻》和中古韻母系統

--10.2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一)《廣韻》和中古韻母系統

--10.2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一)《廣韻》和中古韻母系統

-10.3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二)36字母及中古聲母系統

--10.3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二)36字母及中古聲母系統

--10.3 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二)36字母及中古聲母系統

-10.4 秦漢時人的發音: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

--10.4 秦漢時人的發音: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

--10.4 秦漢時人的發音: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

-10.5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上)

--10.5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上)

--10.5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上)

-10.6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下)

--10.6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下)

--10.6 中古音知識應用:近體詩格律講解(下)

-10.7 上古音知識應用:通假字識別與同源詞推求

--10.7 上古音知識應用:通假字識別與同源詞推求

--10.7 上古音知識應用:通假字識別與同源詞推求

-10.8本章习题

--第十章习题21道

第十一章 現實浪漫兩枝花:《詩經》《楚辭》選講

-11.1 后妃之徳風之始:《詩經·關雎》講讀

--11.1 后妃之徳風之始:《詩經·關雎》講讀

--11.1 后妃之徳風之始:《詩經·關雎》講讀

-11.2 兩情相悅思無邪:《詩經·靜女》講讀

--11.2 兩情相悅思無邪:《詩經·靜女》講讀

--11.2 兩情相悅思無邪:《詩經·靜女》講讀

-11.3 多識鳥獸草木名:《詩經·卷耳》講讀

--11.3 多識鳥獸草木名:《詩經·卷耳》講讀

--11.3 多識鳥獸草木名:《詩經·卷耳》講讀

-11.4 人世幾回傷往事:《詩經·黍離》講讀

--11.4 人世幾回傷往事:《詩經·黍離》講讀

--11.4 人世幾回傷往事:《詩經·黍離》講讀

-11.5 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

--11.5 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

--11.5 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

-11.6 才多識遠,忠君憂國而命途多舛:《楚辭·離騷》講讀(一)

--11.6 才多識遠,忠君憂國而命途多舛:《楚辭·離騷》講讀(一)

--11.6 才多識遠,忠君憂國而命途多舛:《楚辭·離騷》講讀(一)

-11.7 上下求索,志潔行廉而知音難覓:《楚辭·離騷》講讀(二)

--11.7 上下求索,志潔行廉而知音難覓:《楚辭·離騷》講讀(二)

--11.7 上下求索,志潔行廉而知音難覓:《楚辭·離騷》講讀(二)

-11.8 俯仰之間,何去何從:《楚辭·卜居》講讀

--11.8 俯仰之間,何去何從:《楚辭·卜居》講讀

--11.8 俯仰之間,何去何從:《楚辭·卜居》講讀

-11.9本章习题

--第十一章习题23道

第十二章 古書句讀與訓詁注疏

-12.1 怎樣標點古文:古書標點的要訣與實踐舉例

--12.1 怎樣標點古文:古書標點的要訣與實踐舉例

--12.1 怎樣標點古文:古書標點的要訣與實踐舉例

-12.2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一) 古書注解的體例

--12.2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一) 古書注解的體例

--12.2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一) 古書注解的體例

-12.3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 古書注解的內容

--12.3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 古書注解的內容

--12.3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 古書注解的內容

-12.4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三) 古書注解的方式

--12.4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三) 古書注解的方式

--12.4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三) 古書注解的方式

-12.5本章习题

--第十二章习题20道

第十三章 記事記言資借鑒:《史記》《漢書》文章選講

-13.1 建國君民中華源:《史記·五帝本紀》講讀

--13.1 建國君民中華源:《史記·五帝本紀》講讀

--13.1 建國君民中華源:《史記·五帝本紀》講讀 張鵬飛

-13.2 人生難得是知己:《史記·管鮑之交》講讀

--13.2 人生難得是知己:《史記·管鮑之交》講讀

--13.2 人生難得是知己:《史記·管鮑之交》講讀 張鵬飛

-13.3 至情至性的書信: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講讀

--13.3 至情至性的書信: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講讀

--13.3 至情至性的書信: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講讀 張鵬飛

-13.4 積貯貴粟安天下:《漢書•食貨志•論積貯疏》講讀

--13.4 積貯貴粟安天下:《漢書•食貨志•論積貯疏》講讀

--13.4 積貯貴粟安天下:《漢書•食貨志•論積貯疏》講讀 張鵬飛

-13.5 三教九流通萬方:《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講讀

--13.5 三教九流通萬方:《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講讀

--13.5 三教九流通萬方:《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講讀 張鵬飛

-13.6本章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20道

第十四章 古代文化文體常識

-14.1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一):姓氏名字

--14.1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一):姓氏名字

--14.1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一) 姓氏名字 張鵬飛

-14.2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二):年號諡號廟號避諱

--14.2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二):年號諡號廟號避諱

--14.2 祖先傳下來的標誌(二) 年號諡號廟號避諱 張鵬飛

-14.3 今夕何夕(一):“七月流火”與古代天文

--14.3 今夕何夕(一):“七月流火”與古代天文

--14.3 今夕何夕(一) “七月流火”與古代天文 張鵬飛

-14.4 今夕何夕(二):“秋水時至”與夏商周“三正”

--14.4 今夕何夕(二):“秋水時至”與夏商周“三正”

--14.4 今夕何夕(二) “秋水時至”與夏商周“三正” 張鵬飛

-14.5 或韻或散:古代文體分類及主要文體特點

--14.5 或韻或散:古代文體分類及主要文體特點

--14.5 或韻或散:古代文體分類及主要文體特點 張鵬飛

-14.6 語言藝術:古文修辭格例說

--14.6 語言藝術:古文修辭格例說

--14.6 修辭立誠:古文修辭格例說 張鵬飛

-14.7本章习题

--第十四章习题23道

第十五章 觀天察地以知幾:甲骨金文與《周易》選講

-15.1 天機或可測:甲骨卜辭選講

--15.1 天機或可測:甲骨卜辭選講

--15.1 天機或可測:甲骨卜辭選講 張鵬飛

-15.2 青銅鑑往事:利簋銘文釋讀

--15.2 青銅鑑往事:利簋銘文釋讀

--15.2 青銅鑑往事:利簋銘文釋讀 張鵬飛

-15.3 《周易》是何書:《周易·繫辭》講讀

--15.3 《周易》是何書:《周易·繫辭》講讀

--15.3 《周易》是何書:《周易·繫辭》講讀 張鵬飛

-115.4 天行健人自强:《周易·乾卦》講讀

--15.4 天行健人自强:《周易·乾卦》講讀

--15.4 天行健人自强:《周易·乾卦》講讀 張鵬飛

-15.5本章习题

--第十五章习题20道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开设学校:湖北大学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授课教师:

张鹏飞-教授-湖北大学-

张鹏飞(1975- ),男,汉族,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字学、汉语史研究以及文献整理。主讲本科生古代汉语、文字学和研究生文字音韵训诂专题、汉字文化研究等课程。已在《汉语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专著《<昭明文选>应用研究》,合著《唐代试律试策校注》,参编《诗经学大辞典》、《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等。主持完成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胡平-讲师-湖北大学-

胡平,男,1985年生,湖北阳新人,先后在湖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2020年8月入职湖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语义学和词汇类型学,先后在《汉语史研究集刊》《历史语言学研究》《古汉语研究》等期刊发表词汇学、语义演变和词汇类型学的论文10余篇,获得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一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湖北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杨红-讲师-湖北大学-

杨红,女,1986年生,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2008-2011年,求学于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2017年,求学于湖北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汉语史、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在《汉语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湖北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湖北大学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项。 电子信箱:yanghong@hubu.edu.cn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1. Chinese Ceramics(Round2)

  2. 我赢职场(2021秋)

  3. 俄罗斯历史(二)(2021秋)

  4. 雷达气象学(2021秋)

  5. 物理化学(下)(2021秋)

  6. 小儿推拿学(2021秋)

  7. 中国陶笛艺术探索(2021秋)

  8. 俄罗斯历史(一)(2021秋)

  9. 蚕体解剖生理学(2021秋)

  10. 燃烧与爆炸(2021秋)

  11. 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2021秋)

  12. 机械工程前沿技术(2021秋)

  13.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2021秋)

  14. 催化剂设计与制备(2021秋)

  15. 电子系统体验与工艺实践(2021暑假班)

  16. 程序设计技术(基于C)-提高与应用(2021秋)

  17. 新时代大学生恋爱与婚姻(2021秋)

  18. 软件理论与工程(2021秋)

  19. 电工电子技术(2021秋)

  20. 软件开发实训--动态网站开发(2021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古代汉语与元典阅读视频教程-MOOC慕课-网络教育学院-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