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彰显文化自信,透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理性看待多元文明的交融与共存。
开设学校:中央民族大学;学科:哲学、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彰显文化自信,透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理性看待多元文明的交融与共存。
-作业
-作业
-作业
-作业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作业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题
-作业
-讨论
-作业
-期末考试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现已退休),享受国务院1992年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华侨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顾问等 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与张践教授合写的《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宗教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刘成有,哲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及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主要编修成员、国家民委领军人才,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与中国哲学。出版专著有《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尹志华,哲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家哲学和道教历史。出版专著《北宋〈老子〉注研究》《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等,参与编纂《老子集成》(任副主编)、《中华道经精要》(任常务副主编)。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上发表《〈老子〉通行本分章问题再探讨》《“道法自然”的理论困境与诠释取向》等论文。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中央民族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奖。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吴宝麟,哲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任助理研究员,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学术兼职有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道家文化研究》编辑部编辑。近年来,独立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参与校级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家文化研究》、《周易研究》发表论文4篇,另有1篇书评发表于《哲学与文化》,1篇译著发表于《道家文化研究》。
首尔国立大学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东亚儒学、中国哲学中的性情论问题。在《哲学研究》、《外国哲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李炳宪的儒教思想》、《东亚儒学视域下“忠”的难式与形塑——以日本德川时代儒者对管仲的论述为中心》、《丑命生德——<逸周书>中的人性、道德与制度》等数篇。目前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性其情:玄学向理学的演进与转化》、校级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科研项目《畿湖学派“明德”思想研究》。
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出版专著《从法身至佛性——庐山慧远与道生思想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東アジア仏教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中国初期佛教中的相续思想——以伯3291号、伯2908号及上博3317号为中心》《有无之间、系心于佛——再论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南北朝時代の仏性説に関する一考察——P.3291を中心に》等数篇。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南北朝敦煌遗书〈涅槃经〉注疏整理与研究》。
孙宝山,原籍山东省泗水县,1968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91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师从陈来教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南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教授,曾先后至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韩国实学会等访问交流。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专著四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兼任山东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中国实学会理事、中华朱子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联络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班班多杰,男,1952年,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特聘专家;中央统战部涉藏问题咨询专家;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特邀研究员;国际儒联理事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藏传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暨藏传佛教思想史论》,项目批准号:14ZDB117,担任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代表专著有1、《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再版。2、《宗喀巴评传》,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年。3、《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代表性论文成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藏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等刊物上公开发表。2008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年,《藏传佛教思想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10年,在北京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北京高校育人标兵;2014年,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21年,藏传佛教课程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课件奖。
杨桂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宗教学和哲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近三十年,潜心教书育英才,立足讲坛铸师魂。独立讲授《民族宗教学》《伊斯兰教与当代世界》《伊斯兰哲学专题研究》等课程,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主讲《中世纪哲学经典研读:阿拉伯哲学》课程共10讲。现为中央统战部宗教工作特聘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宝贵贞,女,内蒙古奈曼旗人,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专家。 主要工作: 1、 教学方面:承担哲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教 学工作。主要承担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民族宗教学基础理论、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等课程的教学。 2、科研方面:承担“211工程”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 “985工程”之“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横向项目“雍和宫与蒙藏地区关系研究”、 “丝绸之路与宗教对话”;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圈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20BZC052)等课题研究。《现代南传佛教发展问题及对策》(2015)报告被教育部采纳。近几年出版著作《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史》(2016)《中国少数民族宗教》(2016)近年发表了《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写作范式问题》《彝族毕摩教的哲学意蕴》《“五大发展理念”与民族哲学研究》《“花谭气”思想与张载气学的渊源关系》《民间儒学视域下曾国藩家训的修养功夫》等多篇学术论文。 3、 社会工作:2018年,担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理事长。
王海锋,哲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2020年度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入选者、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之“优秀人才”;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提名奖”获得者。近年来,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4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1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国内学术理论报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哲学原理》(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