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无价,健康是成就人生一切的前提!”在全球COVID-2019肆意横行的今天,《传统健身功法》课程就是基于关爱人类健康的大背景下开设而成。《传统健身功法》课程是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从事传统健身功法教学、训练和科研的老、中、青博士教师团队倾力打造。所推内容,一是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方面的一些教学和科研成果;二是具有荆楚文化内涵和特质的传统体育健康促进的健身功法。课程颇具传统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
开设学校:武汉体育学院;学科:教育教学、
“健康无价,健康是成就人生一切的前提!”在全球COVID-2019肆意横行的今天,《传统健身功法》课程就是基于关爱人类健康的大背景下开设而成。《传统健身功法》课程是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从事传统健身功法教学、训练和科研的老、中、青博士教师团队倾力打造。所推内容,一是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方面的一些教学和科研成果;二是具有荆楚文化内涵和特质的传统体育健康促进的健身功法。课程颇具传统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
-第一节 什么是拍打
--什么是拍打?
-第二节 什么是八虚
--什么是八虚
-第三节 拍打与免疫
-第四节 拍打与应激
-第五节 拍打的技法
--拍打技法
-作业单元考核1
-第一节 健身气功·易筋经的源流与特点
-第二节 预备势与韦驮献杵第一势
--预备式
-第三节 韦驮献杵第二、三势
-第四节 摘星换斗势
-第五节 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节 出爪亮翅势
-第七节 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节 三盘落地势
-第九节 青龙探爪势
-第十节 卧虎扑食势
-第十一节 打躬势
--第十一式 打躬式
-第十二节 掉尾势与收势
--第十二式 掉尾式
--收式
-第十三节 健身气功·易筋经完整演练
--完整演示
-作业单元考核2
-第一节 养生态能拳的概念与特点
--养生态能拳概述
--前言
-第二节 预备势与舒肝势
--预备式
--第一式 舒肝势
-第三节 开心势
--第二式 开心势
-第四节 调脾势
--第三式 调脾势
-第五节 宣肺势
--第四式 宣肺势
-第六节 固肾势与收势
--第五式 固肾势
--收势
-第七节 养生态能拳规定套路演练
-第八节 养生态能拳自由势
-作业单元考核3
-第一节 武当九式太极拳与健康
--概述
-第二节 武当九式基本技法
--基本练习方法
-第三节 预备式、引气归元、怀抱阴阳、野马分鬃
-第四节 揽雀尾、叶底摘桃、玉龙抖麟、道人闩门、推山填海
-第五节 反面讲解、收式
--反面讲解、收式
-第六节 全套动作演示
--全套动作演示
-作业单元考核4
-考核须知
--考核须知
--《传统健身功法》试题
龙行年,男,历史学搏士,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搏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同年特招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任教(现空军预警学院),从事军事体育教学和研究,授予大校军衔,荣立三等功1次,获全军院校教书育人育才奖银奖,空军高层次人才。2006年任教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主要从民族体育历史与文化研究,在武当武术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成果丰硕。一是将武当武术推向了国家竞技武术竞赛层面:主持的《武当武术竞赛套路整合组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团队所创编的“两拳一械”竞赛套路,2016年通过国家武管中心的专家评审,使武当武术正式进入国家竞技武术赛事中;二是将武当武术推向了国家哲学社科研究层面:主持的课题《新时代鄂西地区武当武术的创新保护与发展研究》201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先后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湖北社会科学》《中国军事教育》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和教学课题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奖。
苏健蛟:男,副教授,体育学博士。曾工作于山西师范大学、韩国龙仁大学,2019年3月以“东湖学者”引进到武汉体育学院工作,现为武汉体育学院东北亚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科研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Journal of Asian Society for Health & Exercise》(ISSN 2671-7573)副发行人,韩国跆拳道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韩国龙仁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项目、山西省体育局科研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9项,参与国家社科、中国侨联、省社科、省教育厅等项目6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The Korea Journal of Sport》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仁川亚运会科报会,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第八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论文报告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和平,第十一届体科大等学术会议中作专题报告。2020年受聘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组成员,参与《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开展条件与技术要求》《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运行规范》《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办赛指南》《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参赛指引》《武术散打国家标准》等多个国家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工作,以及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武术散打智能护具研发与测评工作。
雷 斌,男,博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员,中国健身气功对外技术等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级健身气功裁判,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会员,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明目功(成人版)的主要编创人员,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二十四节气养生功编创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精英计划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医学、健身气功、养生专项、武医康复理论与方法、养生态能拳等课程教学。自幼学习武术、气功,系统学习中医骨伤专业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长期研究武当太极和武当丹道,于1990年提出态能拳概念并创编了养生·态能拳。先后受国家体育总局派遣41次前往法国、德国、芬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加拿大、巴西、秘鲁、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教学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及健身气功,并培养了大批健身气功教练员和裁判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2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其中健身气功·大舞教材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在世界各国受到好评;发表养生学方面的学术论文55篇,有6篇入选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并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成果推广三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吴雪琴,女,国家健将,博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讲师。曾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术队、国家武术队专业运动员,多次代表国家、湖北省及武汉体育学院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体育院校对抗赛等大型赛事,在太极拳剑、传统拳术、对练等项目中,先后获得2007年全国武术套路精英赛太极拳第1名,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太极拳剑全能第3名,2010年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女子CD组形意拳2等奖、女子C组剑术2等奖,2011年全国体院对抗赛太极剑第1名,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女子自选太极拳第1名,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预赛太极拳剑全能第1名,2016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吴氏太极拳第1名的优异成绩,曾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枚,奖牌27枚;多次代表中国武术队出访新加坡、文莱、日本等国家进行武术交流表演,以及两次代表国家武术队出访台湾进行两岸太极拳交流,为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做出来突出贡献。2011年主演全国智运会开幕式开篇《黑与白》及2016年参加春晚并主演《中国骄傲》和多次主演湖北省大型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武当》节目;2017年获得武汉体育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得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教育厅等基金课题近10项,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编出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研究》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