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学》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专业的桥梁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涵盖康复评定基本理论、各种功能障碍评定操作以及应用等内容,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容量要求很高! 课程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融入了产业定位、行业现状、专业细分“业态”等知识,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思维过程”进行讲授,将“懂行业”“强理论”“善思辨”的课程要求贯穿其中,强调康复评定操作的身心整体参与,康复工作的情境性质以及“标准化障碍者”为载体的独特的学习特点。 在内容上,课程坚持以“障碍者”为出发点,从“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三个维度,强调背景因素,构成康复功能评定的核心内容。将课程内容“重构”为课程的产业定位、康复评定基本理论、康复分项评定、康复评定技术应用四个部分。 根据每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分别采用理论讲授、理实一体化等线上教学形式,探索“标准化障碍者”为载体康复评定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确保理论及实践教学质量。 最后,该门课程的教学对象,除了康复治疗类专业学生以外,还适合于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转岗培训时学习。
开设学校:西安翻译学院;学科:医药卫生、
《康复功能评定学》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专业的桥梁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涵盖康复评定基本理论、各种功能障碍评定操作以及应用等内容,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容量要求很高! 课程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融入了产业定位、行业现状、专业细分“业态”等知识,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思维过程”进行讲授,将“懂行业”“强理论”“善思辨”的课程要求贯穿其中,强调康复评定操作的身心整体参与,康复工作的情境性质以及“标准化障碍者”为载体的独特的学习特点。 在内容上,课程坚持以“障碍者”为出发点,从“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三个维度,强调背景因素,构成康复功能评定的核心内容。将课程内容“重构”为课程的产业定位、康复评定基本理论、康复分项评定、康复评定技术应用四个部分。 根据每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分别采用理论讲授、理实一体化等线上教学形式,探索“标准化障碍者”为载体康复评定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确保理论及实践教学质量。 最后,该门课程的教学对象,除了康复治疗类专业学生以外,还适合于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转岗培训时学习。
-1-1 课程产业定位
--课程产业定位
-1-2树立康复治疗学专业思想
-1-3 课程特征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习题
-2-1 康复评定概述
--康复评定概述
-2-2 康复评定的方法
--康复评定的方法
-2-3 康复评定的内容
-2-4 康复评定的实施
--康复评定的实施
-第二章 习题
-3.1 人体形态学概述
--人体形态学概述
-3.2 身体姿势的评定
--身体姿势的评定
-3.3 体格评定
--体格评定
-第三章习题
-4-1 概述
--概述
-4-2 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第四章 习题
-5-1 概述
--5-1 概述
-5-2 心功能评定
-5-3 肺功能评定
-5-4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5-5 六分钟步行测试
-第五章习题
-6-1 认知功能
--6-1 认知功能
--6-1 习题
-6-2 知觉障碍
--6-2 知觉障碍
--6-2 习题
-6-3 注意障碍
--6-3 注意障碍
--6-3 习题
-6-4 记忆障碍
--6-4 记忆障碍
--6-4 习题
-6-5 执行能力障碍
--6-5 习题
-6-6抑郁和焦虑
--6-6 习题
-7-1 概述
--7-1 概述
-7-2 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七章习题
-第一学年期末考试
-8-1 概述
--8-1 概述
-8-2 感觉功能评定
-第八章习题
-9-1 概述
--概述
-9-2 肌张力评定
-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习题
-10-1 概述
--10-1 概述
-10-2 评定工具与检查方法
-10-3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10-4 应用仪器评定肌力
-11-1 概述
--11-1 概述
-11-2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第十一章作业
杨延平,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3年至2000年在蒲白矿务局职工总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03年至2006年,主要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及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工作,先后负责陕西省交通医院和陕西省友谊医院的康复医学技术工作,并任西安创伤医院业务院长兼康复医学科主任职务;2007年至2017年担任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及康复专业带头人。2018年至今负责西安翻译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工作,同时兼任西安社区康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职务。 2003年,在陕西省率先早于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申报成功“康复治疗技术”统招专科专业。2012年主编《作业治疗技术》校本教材一部,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至2011年,主持并完成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陕西省康复治疗现状与治疗技术人才需求状况研究与对策》(课题编号ZC-0910),用一年时间对陕西省十个地区的三万余名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现状、一百二十所医院及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人才需求及二十五所医药院校康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得到结论:陕西省残疾人数增加,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人数在增加。陕西省康复人才数与与日俱增的康复患者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陕西省医药专业院校对康复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陕西省康复人才的需求。 2020年主持并完成了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统计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康养专业群产教融合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TJ-12), 对康养专业群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应用型大学康养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不利因素,形成调查报告。 通过调研得知我国康养专业群总体上对核心技术的需求及对应的专业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物理治疗岗位;作业治疗岗位;语言治疗岗位需求量大。 2、养老护理岗位需求量大:对于掌握老年照护技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技术,总之,对康复护理技术人才需求旺盛。 3、对健康管理师岗位有一定需求,但不及康复治疗岗位需求量。 4、传统临床医师、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萎缩。 总之,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不是对传统医疗行业临床治疗的人才需求旺盛,而是对康复、养老技术岗位需求旺盛。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结合当今康养产业的发展需求及目前国内康养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在探索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张王孝,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延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2006年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毕业,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 专业硕士毕业。 主要从事医学临床主干课教学工作。先后承担《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诊断学》、《健康评估》、《外科学》、《西医外科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疾病概要学》、《老化与老年康复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疾病急救和个人保健方面尤为擅长。任职以来先后获“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与编写教材5篇,主持或参与科研、教改课题4项。 任职以来,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为人师表,遵守劳动纪律,通过不断地钻研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试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作用。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在教学中钻研《疾病概要学》、《老化与老年康复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诊断学》、《健康评估》、《外科学》、《西医外科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在生源差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医学护理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融校内外教学实践、企业顶岗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措施有机地融合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思路,课程教学全面推行“学中练,练中学”,实行融校内教学实践、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时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由于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 作为学院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李丰收,医学硕士,外科副教授,普外科主治医师。1998年毕业于延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06年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毕业。现为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康复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工作。
李璐,社会工作师(中级)。201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社会学专业,获得社会学(法学)硕士学位,于2015年开始于西安翻译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教育、医务社会工作、康复心理、社会心理等。
杨勇,男,医学硕士、讲师、主治医师,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评审专家,陕西省民政厅养老护理员培训专家库成员。1994.7-2003.9任职于兴平市145医院,担任医师、主治医师;2003.9-2006.7年攻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内科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护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高职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2017年5月至今,任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担任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先后承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康复生理学》、《临床疾病概要》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任职以来以学生文本,钻研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在健康与运动学院率先进行线上考试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即时收集学生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同行、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多次获得校内外各类教学、课件比赛奖项,并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6篇(含北大核心一篇)。
李荣,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初级康复治疗师。2013年毕业于延安医学院临床医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与健康学专业,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运动人体学专业。现为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康复评定学》、《康复医学概论》等教学工作。
宋磊,初级康复治疗师。201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现为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等教学工作。
赵舒蒙,初级执业医师,中共党员。201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2019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在校期间发表期刊专业论文8篇,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现任西安翻译学院康复治疗系专职教师,主要从事《传统康复治疗学》、《中医学基础》等教学工作。
刘菲洋,女,汉族,理学学士。2021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现为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言语治疗学》教学工作。
张茜,女,汉族,教育学硕士。2017年6月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2021年7月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学专业。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工作, 职务为康复治疗师。现为西安翻译学院健康与运动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言语治疗学》、《医用物理学》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