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健康与健康能力 >  9.阅读 >  9.5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返回《健康与健康能力》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资料文件与下载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奇妙的身体变化
青春期的符号
性意识的萌动
性心理的变化阶段
青春期的性冲动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性压抑的转移与升华
对早恋的解析

在人一生的经历中都有这样一段难忘的时期,他们原本还是个孩子,很快就从身体和体形上开始经历一些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开始令人捉摸不定,好像充满好奇,好像欲言又止,好像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好像又有些话题难以启口。他们开始懂得一些新的东西,渐渐地要准备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感情,这个时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首先经历身体上的变化,生理上的一些困惑不期而至,性意识进一步萌动,性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终身难忘的性冲动,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环境造成的性压抑。早恋问题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这个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正面影响。

一 奇妙的身体变化

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但是变异很大,最早的可提前到5—6岁,晚的也可延迟到15—16岁。在这个时期,由于某些至今还未能完全弄明白的因素,人体中下丘脑的生物钟开始启动。垂体腺陆续分泌多种激素,分别作用于两性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高水平的性激素对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女性的青春期始于9—12岁,较男孩早。其身体变化最开始是乳房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发育,出现乳房初芽,乳晕增大,乳头开始突出。由于乳头下的乳腺管和乳房本身的结缔组织、脂肪的增生,乳房持续地增大和隆起,成为女孩身上最明显的变化。在乳房出现后不久,女孩开始长出阴毛。起初阴毛柔软色淡,随着发育逐渐增粗、卷曲、颜色加深,最终长到耻骨区,呈倒三角形分布。与此同时,女孩的身形也出现显著变化,她们迅速增高长大,骨盆也同时增宽,髋部、臀部、大腿和背部的脂肪增多,呈现女性特有的体形。

在生殖系统方面,内外生殖器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迅速发育,输卵管、子宫、宫颈和阴道都迅速增大,子宫肌层变得肥厚,阴道也增厚了。阴阜脂肪组织增厚,小阴唇增大,大阴唇增大并且更加丰满,前庭正中合拢并掩盖了增宽的阴道入口。在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的作用下,阴蒂增大变得更加敏感。

男孩的青春期较女孩来得晚,约11—13岁左右,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最先开始变化的是睾丸和附睾,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增大,阴茎也开始有了生长。12—13岁的时候阴茎的基部出现阴毛。到13—14岁时,男性青春期身体变化则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睾丸增大了一倍多,分泌雄激素的能力随之增强。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身形也开始变化。男孩的身高到18岁以前增长很快,一般会延续到20岁。男孩的发育特点是骨骼和肌肉发达而皮下脂肪较少,肩膀和胸部宽阔。

男孩到了14岁左右才会出现腋毛、体毛和胡须。起初,胡须很软、很淡,如同桃子上的绒毛一样,只限于口唇上方。到了17岁左右,出现又黑又粗的成人的胡须。男性另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喉结,也是在14岁左右,受雄激素作用而出现。

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

二 青春期的符号

男孩的困惑——遗精问题

男子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称为遗精。这是在青春发育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后,睾丸产生的精子与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液混合而成的精液,在性欲冲动或生殖器受到外界刺激后,不自觉地排出体外的一种生理现象。伴随着睡梦而发生的遗精,称为梦遗。

首次遗精的年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都有差异,并且有提前的趋势。在1980年代初期,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美国12.5岁,日本13岁,苏联15岁。据北京市1980年对180名男性青少年的调查,首次遗精的最小年龄为12岁,至18岁时97%的男生都有首次遗精发生。平均首次遗精年龄为15.6岁,比女性月经初潮约晚2岁。

尽管遗精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受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元气,因而产生一种遗精有害健康的错误看法。有报告显示,在其调查对象中,仅有25%的人认为遗精是完全正常的。许多人认为遗精可导致以下的疾病:心理疾病、神经官能症、阳萎不孕症,甚至是性病。还有许多人在遗精后觉得身体不舒服,甚至感到头痛、不能集中精力、疲劳、虚弱。其实这些与遗精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由于对遗精的恐怖而引起的。

向青春期的男孩讲述有关遗精的知识是我们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使他们懂得,男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后,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精子。精子在体内贮存至一定数量后,不是被身体吸收,就是排出体外。遗精似乎起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周期性地排出精子,是为了让新产生的精子有生存之地。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精满自溢”的道理。还要使他们懂得,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极微量的纳、钾、维生素B等,还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所谓精液是人体的“精华”、“元气”之类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

女孩的困惑——月经问题

月经之所以称为“月经”,是因为这是妇女每月必然发生的周期性的经由阴道的流血。月经开始于性成熟时期,但此时并不是有规则的。随着性发育的完全成熟,它获得了周期性的特点: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距(月经周期)约为28—30天,整个月经期约持续3—5天。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月经初潮提前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欧洲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9世纪中叶是16—17岁,到20世纪中叶是12—13岁,提前了4岁。美国女孩子初潮的平均年龄,五十年前是15—16岁,现在是12—13岁,提前了3岁。日本女孩子1945年平均初潮年龄是15.3岁,1981年是12.39岁,约提前了3岁。

尽管如同男子首次遗精是男子性成熟的标志一样,女性月经初潮标志着女性性成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性心理卫生学知识的匮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对此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据姚佩宽(1985)对上海市893名女中学生的调查,有67.1%的女生初潮时产生消极色彩的情绪体验,如不愉快、悲伤、讨厌、羞耻、紧张、恐惧、担心等。除了月经初潮外,在一般情况下,月经也会使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产生不适应反应。一些研究指出,上述各种月经期的不良情绪反应,倘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月经紊乱乃至痛经、团结等心身症状,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地进行月经期的性心理卫生教育,使青少年能及早地掌握有关知识,对于增进其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月经初潮。当一个12—13岁的女孩初潮来临时,如果她思想上毫无准备,常常会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如果再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例如认为来月经是难为情的事,则会产生羞愧的情绪;或者认为月经是“脏血”,则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认为月经是“流血”,因而产生痛苦的情绪,等等。如前所述,约有67.1%的女孩对月经初潮有各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反应。向少女做好青春期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少女是否在心理上对月经的到来做好准备并愉快地接受,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状况。不仅如此,最初经期的感受会形成条件反射的泛化,因而也会影响到日后经期的心身状况。因此,要给青春期的女孩做好性教育,这样可以使她们从心理做好准备,不再对突如其来的流血手足无策,让她们对月经初潮从不希望变为期待,从而避免心理上的冲突和恐惧。

初潮以后到下一次月经的间隔时间个体差异很大,据调查,间隔1个月的占76.4%,2个月的占14.22%,3个月的占6.25%,4个月的占12.5%。有过初潮的女性往往认为这种不规则是不正常或病态现象,因而感到焦虑不安;又由于下一次月经何时来难以预测,所以常常对参加正常的课外活动产生担心,甚至逃避活动。对此,家长和老师也要向她们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是由于刚进入青春期,卵巢功能尚未健全,内分泌系统之间欠协调,初潮之后,月经在半年之内不规则是正常现象,随着卵巢功能日趋完善,月经即可正常。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内以下腹部为主的,伴有神经、消化等系统异常的综合症状。这种疼痛可以是剧烈的绞痛,也可以是坠胀感或小腹、腰部、骰骨有压迫感似的隐痛、酸痛。少女在此期间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容易激怒或寡言少语;还有的人在疼痛时会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患有痛经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再如体弱多病、贫血、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窄、子宫过度倾屈、子宫发育不良等,都可能引起痛经。同时,心理因素也可能加重痛经,例如积极、乐观、愉快等情绪会削弱疼痛的刺激强度;反之,消极、焦虑、恐惧等情绪会增强疼痛的刺激强度。痛经与女孩子的神经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多见于弱型和强而不平衡型的人。痛经还具有暗示性,即本来没有痛经毛病的人,因看到同伴痛经的痛苦,也会发生痛经;或者原来痛经很轻的,由于别人痛经严重的暗示,痛经也加重了。因此,我们在教育女孩时不仅要让她们把月经看成是青春期“每月必经”的正常现象,从而解除许多不必要的猜疑和困惑,还要告诉她们要精神愉快,情绪放松,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些。临床实践让明:心胸狭隘的人痛经较多,而性格开朗者痛经较少。

3.经前期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是由于神经一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的,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前期,约有1/3—2/3的妇女会出现这种常见的生理机能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这些症状也会引起女孩子的心理变化,但表现各异:如有些人易怒、好攻击,对周围的人苛求;有些人烦躁、事事不如意、坐卧不安,易与人发生口角;有些人孤僻、忧郁、多愁善感、多疑好猜、好哭;此外,还有些人感到乳房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涣散等。一般月经过后,症状即减弱或消失。但也有少数人为此造成心理紧张,每到月经前几天,即害怕出现上述症状,因而焦虑恐慌、烦躁不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反而加重了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机能,并造成其他疾病。

三 性意识的萌动

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这一期间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上也开始有了性意识的萌醒,表现在行动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性知识的追求。青少年由于性成熟而对性知识、生育现象有了探求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这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有些青少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这种现象看做是羞耻、下流的行为,甚至是罪恶的心理,影响了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个别青少年在青春期没有从学校和家长那里得到科学的性知识,而是凭着兴趣秘密地探求性知识,从社会上得到了一些非科学的、不健康的性知识,对其个人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2.对异性的爱慕。青年男女彼此之间互相爱慕,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并且,爱慕异性是青少年恋爱成功与婚姻美满的性心理基础。一般来说,青年男女追求异性的情感特点不同。男青年对爱情往往表现得外露、热烈,显得热情奔放,但稍嫌粗犷。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情感往往内含、深沉,表现得娇媚、自尊,而略嫌羞涩、被动。

3.性欲望和性冲动。性欲望和性冲动是青少年发育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青少年的性欲望的生理诱因是性激素的刺激作用,性激素控制和促进了人的第二性征和附属器官的发育。与性有关的感觉、情感、记忆与想象,是引起性欲的心理因素。在青春期,每个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会有性心理的欲求,每个热恋中的青少年都不可避免地会伴有性冲动,但人是有理智的,可以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冲动。因为爱情包含着性欲望,但是性欲不等于爱情。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和自制能力,正确看待和克制自己的性欲望和性冲动,对青少年来说十分必要。

四 性心理的变化阶段

人的性心理从儿童时就具有,当发展到青春期后,发展的步伐突然加快,并趋向成熟。性心理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1.两小无猜阶段。一般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虽然有了“性别自认”,即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个女孩,同时也认识到别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是这种异性的差别心理并不明显,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并没有什么顾虑、羞耻和不安,一切都是天真烂漫的。

2.疏远异性阶段。一般在青春期之初,随着性的发育,孩子们性别差异的心理增强了。女孩束胸怕显露日益增大的乳房,男孩怕别人看见自己长了阴毛,这时男女两性界限分明,男女同学间很少在一起。尤其在初中阶段,很多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会使得双方都产生一种羞耻不安的感觉,个人之间接触稍多就会遭到非议,即使童年两小无猜的朋友,这时也自然回避而疏远了。这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异性疏远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期的男孩和女孩都以同性为群进行活动,而对异性充满排斥,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男女不同气质的孕育。由于个体具有不同的气质,到了成年以后才会进行互补,对异性充满吸引力,进而彼此爱慕。如果不能正常地经历这个阶段,则有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一个8岁的男孩偏偏喜欢和女孩一起玩,则他的气质很可能就会因为这个环境的影响而女性化。这种现象有两种变异形式:一种是厌恶同龄的异性,在学校里男女同学互相攻击指责;另一种是喜欢接近年龄很大的异性,似乎是一种代偿。

3.接近异性阶段。在青春期开始1—2年之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种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他们逐步摆脱心理上的隔离状态而趋向于了解、认识和接触异性的心理状态。最初,往往表现为美化和崇拜以及对年龄稍长异性的热情;随后,则表现为对同龄异性的爱慕,这时在对方面前的自我显示往往是极不自然的,有时甚至是笨拙的,但却充满天真。这种天真的表现,包括有意打扮自己,总认为异性的眼睛盯着自己,因而一举一动都觉得又紧张又有意义。女子显得羞涩、腼腆、温柔;男子有意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威严,说话、办事都要让对方认为是“好样的”。在自我显示和被异性吸引的同时,有可能有意接近对方,找借口与对方讲话,主动帮助对方做事或求对方帮忙,以此试探对方有无爱的反应等等。这一阶段对异性的亲近,其对象往往广泛而不专一,处于幼稚期而情感强烈,易冲动而失控,所以给以指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五 青春期的性冲动

青春期性冲动与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青春期性幻想。性幻想是指人在觉醒状态时,通过幻想方式获得性快感的现象。一般特指不伴有明显性行为活动的情况。性幻想是一种相当广泛、普遍的人类特有的性现象。性幻想对象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时可以是纯性的,有时则完全没有直接的性的成分,但都与某种性快感的获得相联系,有时会导致性兴奋、性器官充血及出现性高潮。性幻想在青春期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形式,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应因此而自卑或自责;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过分沉溺其中,则有害于身心健康。

2.青春期性梦。性梦是指人在睡梦中与性对象(通常为某种理想化和幻想化的异性)发生性接触而出现冲动或性高潮的现象。其机理尚不明,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及睡眠中性器官受刺激有关。目前性心理卫生学界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性梦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一般伴有性高潮。男性性梦常导致遗精(梦遗),女性性高潮的出现则并不普遍。性梦常有使人醒后清心舒泰、心旷神怡的效应,越是生动逼真,肉体的快感愈大,醒后愈感到轻松。女性醒后往往可以回忆梦境详情,并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午睡,梦游太虚幻境,因云雨情而梦遗。性幻想、性梦是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种心理的反映,青少年要懂得这种现象的实质,不必因此而苦恼或惶恐不安。

3.青春期手淫。手淫是指性欲冲动时,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玩弄生殖器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它是人对性冲动和性欲的一种处理方式,是暂时的自慰行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材料显示,青少年对手淫问题仍有许多不正确的看法,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手淫究竟有无害处,还需要对发生手淫的生理原因有科学的认识。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性器官和副性腺都开始发育和分泌,此时便会产生一种胀满感,随之就会产生一种通过排泄的方法把这种胀满感消除掉的强烈愿望。对于已婚者来说这种涨满感可以通过性生活来解除,而未婚青年没有性接触的机会,便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手淫来解除。由此可见,这乃是性生理活动中的正常现象。日本学者大山博山说:“除非是性器官异常或有特殊疾病无法引起性欲外,所有的男性青少年都会手淫。”当然,上述这种性器官的胀满感井非男性才有,女性也有。由于阴道和副性腺的分泌增多,以及性欲冲动引起的生殖器官和盆腔充血,女性也会出现自然充满的感觉,随之也会出现缓解欲,这种缓解欲便是女性手淫的生理原因。

总之,从以上关于手淫的简要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手淫无害。适度的手淫可以缓解性生理、心理的紧张,起着对性不能满足的补偿作用。尤其在婚前性行为不被道德和法律所接受的文化背景下,手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性行为。

六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心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自立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明显变化,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们要从父母的怀抱中独立出来,进入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从依赖转变为自立,从盲目信任父母转变为只信任自己,从尊重父母转变为十分自尊。青春期的孩子们常常过分自信,口气很大,有意地贬低一切,借以提高自己,获得一些自我欣赏和安慰。曾有一篇漫画生动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漫画的旁白是:5岁时:爸爸真了不起,好像什么都懂。10岁时:爸爸很能干,我长大了要像他那么能干。15岁时:爸爸没什么了不起,他似乎也很平凡。20岁时:老头子是个笨蛋,老保守,死脑筋。30岁时:虽然有时话不投机,但是他似乎也知道不少道理。50岁时:爸爸真的十分聪明,如果我早一点儿向他请教该多好啊。

2.自尊心。男孩女孩在过了心理的断奶期后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不满于父母处处管着自己的做法,要求受尊重、受信任、被理解。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还是从习惯思维出发,依然用孩子小时候的管教方法,事无巨细,样样管束。从在家出门上学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孩子身边的朋友,他们都试图弄清搞懂。更有甚者,以为自己是孩子理所当然的监护人,有权了解孩子的一切,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偷看孩子的一些个人隐私,如翻看日记、私拆信件、偷看手机短信等等,往往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种过分的管束、监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交友需要。人不可以无群,交往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这种需求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变化而更为强烈。本来他们可以找父母、老师来谈这个问题,但是有很多父母和老师并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不习惯和他们平等、民主地沟通和交流,同时孩子的“自我”又过于膨胀,于是他们觉得和父母、老师交流总是谈不来,好像隔着什么东西。就这样,和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就成了一种迫切需要,他们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者情绪低落时,十分需要同龄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以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比起父母长辈的劝告、教导,同龄人之间的内心倾诉能够使他们获得思想上的放松,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正确的交往对少年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交友,自然是同性、异性都要交往。我们这个社会原本就是由两性构成的,和同性朋友交往、也和异性朋友交往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学校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男女生同班、同校,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两性交往还不是很了解,性的神秘色彩深深地影响了这些教育者,他们一看到少男少女在一起就认为是在谈恋爱,是早恋,要及早防范。这种观念给孩子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使得孩子们的性心理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无法解脱。

4.情绪动荡。青春期孩子们的心境常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在顺境时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而在逆境时则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强烈性。青年不同于少年和成人,少年的心扉是敞开的,进多少出多少,有委屈和痛苦可随时发泄,没有情绪的积累,因而不至于发展到悲痛欲绝的强烈状态。青年则在见到钟情倾慕的异性对象时爆发出热烈的情感,渴望永不分离。其强烈性从《红楼梦》“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章中宝玉得悉黛玉要南行的痴呆状可见一斑。

二是丰富性。青年情感的丰富性不但表现在内容的复杂多样上,而且表现在表达形式的多彩上,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在青年人看来,都值得去大胆一试。

三是波动性。青年情绪易走极端,顺利时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挫折时灰心丧气乃至悲观绝望,情绪的波动性和行为的冲动性往往导致其在失意时行为越轨,铸成大错甚至犯罪。

青年应认识到自身这种情绪特点,发扬强烈性的合理成分,抑制其破坏成分;利用丰富性的有益成分,克服其消极成分;将其波动性引向积极、健康的方面,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

5.性意识的萌生。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渐趋成熟,心理上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产生的是对异性的爱慕,并开始寻找异性朋友,萌生出最初的性意识。这时候的青少年,异性爱和友谊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往往是从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友谊开始,到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爱情。相互交往和接触,以至互相了解是亲密的爱情必经的阶段,是互相信任、爱慕的基础。因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考虑自己的恋爱和婚姻问题,正确而明智地处理好这一时期的感情问题,就能为日后建立美满幸福的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还要懂得维护这种心理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6.群体效应的影响。青少年处于一个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性格可塑性强,渴望交友的时期,因此其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受环境、社会风气以及朋友的影响极大。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工具也给青少年带来特殊的影响,一些男女亲昵的行为和镜头使得他们开始跟着去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波逐流,不知所以。

七 性压抑的转移与升华

性压抑是青春期相当普遍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既有合理、必要的一方面,也有有害的一方面。对人类而言,适当地压抑性欲是符合社会安定和发展需要的,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对成熟性欲的适当压抑是合理的,对未成熟性欲的压抑也是必需的。一个社会化的人,应当学会适当地压抑自己的性欲,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意识的力量,使压抑性欲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压抑虽与性本能相抵触,但不论对社会还是对本人健康都是有益的,而且,其本身也是纠正性偏离的一种有力措施。

但性压抑也有有害的一面。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性压抑可引起躯体性症状,如夜晚失眠、恶梦不断、头晕头痛、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有人认为这是性欲能量躯体化转换的结果。同时在心理上,压抑性欲多伴有痛苦体验,其强度与性欲强度是一致的。对微弱性欲的压抑基本上不会引起感情痛苦,而对强烈性欲的压抑引起的感情挫伤则十分明显。波兰性心理学家依莫林斯基指出,长期的性压抑会表现出性情绪的失调——常导致在提高性兴奋基础上的性神经官能症,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性偏离。弗洛伊德也认为为,性压抑会导致性冷淡,是心理症的根源,因为禁欲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大无畏精神的发扬和对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性压抑作为一种制约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尤其对两类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一类是性冲突感明显、强烈而心理素质又比较脆弱,难以找到转移、代偿等途径的人。他们往往焦虑不安、苦恼,形成一种压抑情绪,长此以往易导致心理异常,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另一类是对性反感、厌恶、冷漠的人。他们往往背离正常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心理上对性的这种态度,会导致生理上的感应失灵,从而陷入无法得到性满足的不幸之中,并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类人尤以女性居多。前者是能为个体(也包括外界)所感知的压抑,即显压抑;后者则是一种变相的压抑,是性发展不健全的结果,但这种压抑甚至都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故称隐压抑。

既然过分地压抑性欲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我们就应该既要看到性放纵所带来的恶果,也要重视性压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性冲动加以科学的治理和调节。这种调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性教育。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的性压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不少青少年由于不清楚伴随着性成熟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缺乏性道德、性情感的教育,缺乏处理两性关系和性问题的方法指导及帮助,因而在性问题上往往是自我摸索。他们对性问题既好奇又迷茫,既有兴趣又有罪恶感,既感到神秘又感到恐惧。生理成熟的提前与心理成熟的延缓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他们在性问题上的困惑。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青少年对性问题有一个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清楚而又理智的认识,实践证明,这对帮助他们解除性压抑、促进性心理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大学开展性心理卫生教育后,大学生普遍认为非常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很多大学生反映,过去缺乏这种教育,常胡思乱想;现在知道了一些过去迷迷糊糊的东西后,将有利于自己正确对待这一问题。众所周知,手淫是青少年宣泄自己性压抑的一种手段,曾有学者在授课前后用同一张表格对手淫问题进行了调查。授课前调查时,有些学生不敢承认自己手淫,不少人把手淫看成是可耻、堕落、下流的事。听完课后,有些同学对这种观点作了修正,正视了自己的手淫问题,改变了对手淫的不正确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性教育不仅仅是性生理、性心理的教育,也包括性道德、性卫生、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青少年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就为他们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用宣泄、转移、升华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性冲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2.性转移。所谓性转移,是指通过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男女交往等多种合理的途径,使性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和有效的转移。转移之所以有利于解除性压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日常生活压力与性驱力呈负相关性,生活压力越重,性驱力越低。所以,给青少年适当的学习、工作等压力,对于避免性压抑的不良影响是有利的。其二,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是青少年性心理的正常表现,两性交往其实也是满足性欲望的一种方式,交往双方都可以从中减缓性紧张和神秘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不言而喻,这些也将有利于恋爱的顺利进行和未来的家庭幸福。反之,与异性的关系处理不好,往往有可能导致性挫折而引起性压抑。

3.性升华。性升华是指当性欲在环境限制下难以发泄时,当事者将其转化为另外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欲望,使其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以发泄。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性欲转化为其他欲望或被其他欲望替代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确实可行的。歌德在遭受失恋痛苦,不堪压抑而企图自杀之际,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以自己破灭的爱情为素材,写出了世界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一例。概言之,性升华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欲转化为进取和动力,成为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源泉,从而把满足性心理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不失为解除性压抑的最佳方法。

八 对早恋的解析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早恋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属于社会历史范畴。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法律上并无关于恋爱年龄的具体规定,但人们习惯上以下述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如用这两个标准进行甄别,则中学生所进行的恋爱都可以叫做“早恋”。

早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1984年世界银行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怀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常见,约占全世界出生率的10—15%。

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青少年早恋往往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有时像爱,有时又不像,彼此间的爱在一种似爱非爱的朦朦胧胧的状态下进行,有的是把异性间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和异性交往则仅仅是出于好奇。

2.单纯性。和成人的恋爱相比,青少年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并且感情比较纯洁,很多青少年往往追求一种近似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交往,而排斥肉体接触。

3.盲目性。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把握对方,真正理解爱情的深刻内涵,因此早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是受好奇心的驱使面被异性吸引,有的是被同学起哄哄到了一起,有的是由于某种偶然事件或出于对对方某方面的羡慕走到了一起,真正经过理性思考的不多。

4.不稳定性。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可塑性强,变化较大。他们的理想、志趣、爱好、性格等往往会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常常会引起爱情的变化。同时,青少年早恋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青少年恋爱的不稳定性。由早恋开始而最终成功,双方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人是不多见的。

早恋的类型

1.模仿性的游戏型:这些人大多是初一年级学生中年龄较小者。他们情窦未开,即男生尚未有梦遗,女生尚未有初潮,由于接受了不健康的性信息,便开始向异性同学“求爱”(写信、约会等)。这些孩子的行为并非受成熟的性欲望所推动,其“恋爱”是纯模仿性的,且带有游戏性的特点。这种“早恋”在小学高年级就可能出现。由于受好奇心的驱使和带有很强的游戏性,这些“早恋”者在和异性的接触中,往往不考虑时间和地点,随心所欲。

2.孩子般天真型:这些人大多是初一年级中年龄较大的学生,初二、初三年级中年龄较小且社会成熟度又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性发育已经开始成熟,由于受性欲望的驱动和渴望探寻性的奥秘,而向异性眉目传情、暗送秋波、递字条、订约会或互相发出一些天真的山盟海誓。这些早恋者虽然互相传递着爱的信息,但其行为的主要内部动机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亲近欲和难以自控的好奇。尽管他们口口声声说“我爱你”,但并不理解爱的意蕴,多数人是把对异性的好感误作爱情,尤其未能认真考虑为什么要恋爱,以及恋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等问题。选择对象亦无明确的标准,几乎遇到谁都可以谈。这些早恋者的恋爱并不具有自觉的婚姻目的,也做不到情有独钟,因此带有盲目性和非专一性。

3.少男少女的认真型:这些人大多数是初三年级中年龄较大的学生及高中学生。他们的性意识已超越了朦胧阶段,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他们之所以恋爱,大多是出于对对方的学业优异、身体强健和容貌秀美的爱慕,并且把求爱的目标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希望和对方单独相处或幽会。他们虽然还不能全面理解恋爱和婚姻的全部内涵和对对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双方在内心深处都憧憬着未来夫妻生活的幸福,其恋爱是以婚姻为目的的。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的人数较少。这类早恋虽然缺乏性欲的动因,但也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因为这些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行为往往不计后果,在不良诱因的驱动下,很容易发生令人震惊的过失行为。调查表明,许多少女的性罪错,就是在初潮前一年开始的。由于年龄小,这些学生还未超越“他律”的发展阶段,其教育工作还是比较好做的。第三种类型的人由于年龄较大,心理发展渐趋成熟,行为有更多的理智成分,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早恋就较少会导致性罪错,也比较容易接受教诲。相比之下,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第二种类型的早恋者。这一类型的人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由于性开始发育成熟,性激素分泌增多,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出现了一种狂风暴雨般的性骚动,不仅对性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性,且常常产生进行性尝试的愿望。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虽然在恋爱,却不懂恋爱的真正意义。其中一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性行为才能表现出爱情,性行为完全是个人或相爱者双方的事,丝毫无碍于他人和社会。这类早恋者被动地受着性冲动的驱使,盲目地探求性的奥秘,同时理智水平差,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不仅容易发生荒唐和失礼的行为,且潜隐着性失足的危险。

青少年早恋的防范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正确教育青少年,防止早恋现象的产生:

1.加强教育,防患未然。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确实,只有当人们对早恋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知后,才能自觉地与早恋告别。从性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之所以不宜恋爱,主要是因为:

(1)思想尚未定型。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有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几年后更可能分道扬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学时代谈恋爱者失败的居多,后来能结为伴侣的为数极少。

(2)心理上尚未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尚处在发展阶段。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存在着一种“盲目的成熟感”,喜欢自以为是;在情感发展方面,他们好冲动,易转移;在意志发展方面,他们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同学来说,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终身无法弥补的。也许她们当时并不觉得什么,但日后伴随而来的挫折感、自卑感、悔恨心情会伴随终生。

(3)经济上尚未独立。中学生的经济主要依赖父母或他人,自己尚不能自力更生。而从恋爱到结婚、生育,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也是一般人都在工作几年后才恋爱结婚的原因之一。而中学生由于无力支付恋爱期间的物质需要,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而误入歧途,就是证明。

(4)事业上尚未定向。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尚未定向。青少年时代又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人的精力最充沛,求知欲最旺盛,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也最强。因此,中学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奠定人生基础,为自己未来的事业逐步定向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上自然分心,成绩也就下降了。目前的青少年尽管生理成熟提前,但心理成熟却远滞其后,不具备恋爱的条件。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在离婚案件中,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19岁前就早婚的为巅峰。可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踏上恋爱之路,是不适宜的。

2.鼓励交往,加强指导。要有意识地开展和增加男女青少年之间的交往,这样可以淡化彼此对异性的好奇,有助于他们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有效指导,使他们了解,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避免大错铸成。

3.抓住苗头,防微杜渐。部分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是正像古语“月晕而风,而雨”说的那样,任何事情既然要发生,就会有先兆,就会有蛛丝马迹可寻。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认真观察,把握每个学生性心理活动的每个细节。一般说来,中学生早恋的“先兆”包括:突然过分地喜欢修饰打扮;上课失神,甚至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活泼好动、喜欢与别人交往的学生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接触;经常瞒着父母与同龄异性一起去看电影;突然有人寄信来,且寄信人不留地址;手机短信增多,收发短信时间变长;迷恋于网络聊天,等等。上述情况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学生可能是在早恋了。当然,事情并不是绝对的。例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尤甚。过分追求修饰打扮,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未必是早恋所致。故对于上述种种表现,必须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发现了学生早恋的端倪后,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应该不是为了进行责备,而是为了教育;其教育的最重要原则是理解和信赖;其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甚至不是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必须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达到教育者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的目的。此外,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往往先于认知领域的发展,对长者的教诲,他们往往是先有情绪的震动,后有理智上的感知,这就决定了教育者不仅要对他们晓之以理,更重要的是动之以情。正像成语“通情达理”所表述的,只有使学生“动情”之后,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提高道理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从而引起他们的自我反省,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提高素质,加强理解。这里所谓的素质是指教育者的性文化素质。国内一些成功的性教育实践证明,教育者必须摆脱落后的性文化观念的羁绊,理解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更不要将其看做比任何其他道德问题都不可饶恕的问题。一个学生早恋了,或者向异性同学表示了爱恋之情,这实在与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一样,并无特别值得教师更加“深恶痛绝”之处。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让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孽,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真诚关心。正像前面已述及的那样,早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而且难以达到婚姻的目的;即使达到了婚姻的目的,也多以悲剧告终。教育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待学生的早恋问题,必须采取正面疏导的原则,帮助他们除难解忧,以顺利地度过躁动不安的青春萌动期。反过来,对早恋问题采取组织措施,处处防范,甚至禁、堵、卡、压,则不仅会造成社会性的性压抑,而且会强化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驱使其去探性的底蕴,甚至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从恋爱的“地下游击队”转为“正规军”。

青春期对性知识的态度是好奇伴随着羞怯。青春期的好奇和对性知识的需求是性发育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一时期他们突然遇上身体的各个方面如此之大的变化,震惊、迷惑、想得到正确解释的心情是在所难免的。性心理的觉醒几乎总是伴随着羞怯的,因为这些涉及的都是孩子最隐私的地方。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孩子懂得性需要是正常生理和心理的表现,既非可耻,亦非罪恶或下流。获得科学的性知识,会促进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改变对性的愚昧无知状况,破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为生理和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节:第四讲 青年性健康

返回《健康与健康能力》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健康与健康能力课程列表:

1.健康与健康能力

-1.1健康的概念

--教学目标

--健康的概念

-1.1健康的概念--作业

-1.2 健康与疾病

--教学目标

--健康与疾病

-1.2 健康与疾病--作业

-1.3 健康与亚健康

--教学目标

--健康与亚健康

-1.3 健康与亚健康--作业

-1.4 预防的概念

--教学目标

--预防的概念

-1.4 预防的概念--作业

-1.5 健康行为

--教学目标

--健康行为

-1.5 健康行为--作业

2.合理膳食与健康促进

-2.1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

-2.1合理营养--作业

-2.2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

-2.2合理膳食--作业

-2.3世界膳食结构模式

--世界膳食结构模式

-2.3世界膳食结构模式--作业

-2.4我国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2.4我国膳食结构及存在的问题--作业

-2.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

-2.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业

-2.6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

-2.6平衡膳食宝塔--作业

3.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3.1慢性病概念和特征

--教学目标

--慢性病概念和特征

-3.1慢性病概念和特征--作业

-3.2 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目标

--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

-3.2 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作业

-3.3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目标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

-3.3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作业

-3.4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教学目标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3.4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作业

-3.5 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

--教学目标

--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1)

--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2)

-3.5 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作业

-3.6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教学目标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3.6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作业

-3.7 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4.心理就医与心理应激能力

-4.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4.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作业

-4.2 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

-4.2 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作业

-4.3 什么是心理问题

--教学目标

--什么是心理问题

-4.3 什么是心理问题--作业

-4.4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教学目标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4.4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作业

-4.5 心理障碍的心理学因素

--教学目标

--心理障碍的心理学因素

-4.5 心理障碍的心理学因素--作业

-4.6 心理障碍的社会学因素

--教学目标

--心理障碍的社会学因素

-4.6 心理障碍的社会学因素--作业

-4.7 综合病因模式与精神障碍机制

--教学目标

--综合病因模式与精神障碍机制

-4.7 综合病因模式与精神障碍机制--作业

-4.8 心理健康维护

--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维护

-4.8 心理健康维护--作业

-4.9 心理问题者如何求助

--教学目标

--心理问题者如何求助

-4.9 心理问题者如何求助--作业

-4.10 精神障碍者如何就医

--教学目标

--精神障碍者如何就医

-4.10 精神障碍者如何就医--作业

-4.11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

--教学目标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

5.红色警戒信号——便血的认识

-5.1便血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标

--便血的定义和特点

-5.1便血的定义和特点--作业

-5.2常见的便血疾病

--教学目标

--常见的便血疾病

-5.2常见的便血疾病--作业

-5.3常用的检查方法

--教学目标

--常用的检查方法

-5.3常用的检查方法--作业

-5.4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痔

--教学目标

--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痔

-5.4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痔--作业

-5.5痔的非手术治疗与预防

--教学目标

--痔的非手术治疗与预防

-5.5痔的非手术治疗与预防--作业

-5.6痔的手术治疗

--教学目标

--痔的手术治疗

-5.6痔的手术治疗--作业

-5.7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肛裂

--教学目标

--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肛裂

-5.7常见便血的肛门疾病:肛裂--作业

-5.8肛裂的治疗与预防

--教学目标

--肛裂的治疗与预防

-5.8肛裂的治疗与预防--作业

-5.9直肠癌的诊断

--教学目标

--直肠癌的诊断

-5.9直肠癌的诊断--作业

-5.10直肠癌的治疗

--教学目标

--直肠癌的治疗

-5.10直肠癌的治疗--作业

6.关注牙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6.1牙齿及其疾病

--教学目标

--牙齿及其疾病

-6.1牙齿及其疾病--作业

-6.2牙周组织及其疾病

--教学目标

--牙周组织及其疾病

-6.2牙周组织及其疾病--作业

-6.3牙周病发生机制

--教学目标

--牙周病发生机制

-6.3牙周病发生机制--作业

-6.4牙周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结局

--教学目标

--牙周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结局

-6.4牙周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结局--作业

-6.5如何应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如何?

--教学目标

--如何应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如何?

-6.5如何应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如何?--作业

-6.6关注牙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关注牙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6.6关注牙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作业

7.妇科炎症与女性健康

-7.1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说明

--基础知识

-7.2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

-7.3外阴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外阴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7.4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1)

--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2)

-7.5宫颈炎

--宫颈炎

-7.6上生殖道炎症

--上生殖道炎症

-7.7强调妇科炎症的诊断要点

--强调妇科炎症的诊断要点

-7.8妇科炎症的治疗要点

--妇科炎症的治疗要点

-7.9妇科炎症的预防

--妇科炎症的预防

8.食源性寄生虫病

-8.1食源性寄生虫的概念与种类

--教学目标

--食源性寄生虫的概念与种类

-8.1食源性寄生虫的概念与种类--作业

-8.2水生动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教学目标

--水生动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1)

--水生动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2)

-8.2水生动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作业

-8.3水生植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教学目标

--水生植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8.3水生植物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作业

-8.4猪,牛,羊,鸡,鸭,蛇肉引起的肉源性寄生虫病

--教学目标

--猪,牛,羊,鸡,鸭,蛇肉引起的肉源性寄生虫病(1)

--猪,牛,羊,鸡,鸭,蛇肉引起的肉源性寄生虫病(2)

--猪,牛,羊,鸡,鸭,蛇肉引起的肉源性寄生虫病(3)

-8.4猪,牛,羊,鸡,鸭,蛇肉引起的肉源性寄生虫病--作业

9.阅读

-9.1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阅读要求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9.2 前 言

--前 言

-9.3 第一讲 性健康概论

--第一讲 性健康概论

-9.4 第二讲 儿童期的性健康

--第二讲 儿童期的性健康

-9.5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

-9.6 第四讲 青年性健康

--第四讲 青年性健康

-9.7 第五讲 人类的自慰行为

--第五讲 人类的自慰行为

-9.8 第六讲 婚姻期性健康

--第六讲 婚姻期性健康

-9.9 第七讲 人类性反应的研究

--第七讲 人类性反应的研究

-9.10 第八讲 老年性健康

--第八讲 老年性健康

-9.11 第九讲 浅谈性功能障碍

--第九讲 浅谈性功能障碍

-9.12 第十讲 人类的性心理障碍

--第十讲 人类的性心理障碍

-9.13 第十一讲 说说同性恋现象

--第十一讲 说说同性恋现象

-9.14 第十二讲 人类的生殖与避孕

--第十二讲 人类的生殖与避孕

-9.15 第十三讲 关于性骚扰问题

--第十三讲 关于性骚扰问题

-9.16 第十四讲 浅谈性病

--第十四讲 浅谈性病

-9.17 第十五讲 浅议性道德

--第十五讲 浅议性道德

-9.1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第三讲 青春期的性健康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