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与研究 >  第三章《水浒传》赏析与鉴赏 >  第4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 >  3.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

返回《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与研究》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在线视频

下一节:3.5《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五)

返回《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与研究》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这部小说它是怎么成书的呢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它和《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样

早期中国的小说

基本上都是累计成书

就是说不是一人不是一时

就完成的

而是经过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

才慢慢形成的

那么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水浒传》成书的基本情况

历史上

确实有过宋江这个人

这个人确实有

但是他究竟是何处人氏

因为什么事情而起事

起事的具体过程如何

结局又如何

这些问题历代的史书

虽有一些记载

却不够详细

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也矛盾

那么根据宋史的张叔夜传

我们知道

他说宋江是起河朔

转略十郡

官军莫敢缨其锋

那么这个地方来说

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

河北山东北部这一带

那么他是个流动作战

作为转略十郡

而且战斗力极强

但是后来被张叔夜所击败

据说击败以后

宋江就投降了

就是说历史上的宋江

他真是投降过

后来有人说

《水浒传》好就好在

写了投降

毛主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

很著名的讲话

那么实际上

宋江真的就是投降过

不是小说才开始宣扬这个

而是历史上他就降过这个朝廷

而且宋史的侯蒙传说

宋江的队伍是一个36人的

精悍队伍

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

官军数万 无敢抗者

其才必过人

侯蒙传跟这个张叔夜传

有相近的地方

所谓齐魏

正是北宋人所说的

所谓河朔

官军数万 无敢抗者

那正是官军莫敢缨其锋

不敢跟其交手

这一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

宋江这个队伍具体的人数

是多少呢

36人

这个非常有意思

36人的队伍

居然数万官军不敢与之作战

可见梁山好汉确实是什么

武艺惊人

不是一般的

非常的厉害

宋史的徽宗本纪

重审了宋江是后来

被张叔夜招降了

但是又称宋江为什么呢

叫淮南贼

淮南贼宋江犯京东 江北

入楚海州界

那这按照这个记载

宋江就不是横行齐魏了

主要的活动区域呢

在今天的江淮之间

那这个跨度就相当之大

是吧

跟齐魏

中间起码是隔着一条黄河

另外《东都事略》

《皇宋十朝纲要》

都记载了宋江被招降

或者是投降

而且有具体的时间

一个是在宣和三年

一个是在宣和元年

那么是两者有错有对呢

还是两者记载都对

只是宋江投降可能不止一次

宣和元年和宣和三年

都投降过

所以历史真实人物的宋江

实际上既有作战勇敢彪悍的

这样一个记载

同时你要看出来

他也是不断投降的

总之我们这引了一些史料

你可以看出来

宋代人关于宋江的记载

零星而散乱

各种各样的记载都有

不是只有一种

那么总的来说呢

史料记载的宋江故事

大概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人数不多

所谓36人

第二呢

战斗力极强

第三流动作战

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

第四时间主要是在宣和年间

不长

也没有提出什么

自己的理论主张口号

这些都没有

是一个来的迅猛

去的也比较快的暴风骤雨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事

虽然很快就结束了

不过他在后来的流传中间

却获得了新生

那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什么呢

就是在两宋靖康之耻以后

出现的故事的转型

就是原先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

但是后来不一样了

转了改变了

为什么呀

因为我们知道

北宋南渡以后

民族主义的情绪空前的高涨

抗战的呼声成了当时的

不可忽视的一个声音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面

宋江的故事

逐渐在民间流传发酵

而且明显的改变

改变成什么呢

那就是宋江从所谓的淮南贼

变成了英雄

是宋人非常渴望的英雄好汉

那么这一点呢

我们从宋末元初的

文人龚圣与写的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

可以看出来

这些赞序现在还保留着

宋江等三十六人

有了具体的名字

在这以前名字不清楚

有了这个赞序以后啊

我们知道南宋时期

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

三十六人姓名俱全了

不光有姓名

而且每个人还有一个什么呀

绰号

何以叫这个绰号呢

这个赞序里面

可以看出一些大致的原因来

你比如宋江叫什么

不假称王

而呼保义

岂若狂卓 专犯忌讳

那很显然

早期的宋江还是一个什么

是一个比较明显的

草莽英雄的形象

所以说他不光是狂卓

而且专犯忌讳

早期的宋江在民间的故事里面

他比较接近于一个草莽英雄

卢俊义

燕青

这些都有他的解释

那么到了南宋的后期

也有可能是元代

出了一本讲史的画本小说

叫做大宋宣和遗事

我们知道大宋呢

是宋人对自己的国家

朝廷的称谓

宣和遗事呢

就讲宣和年间的这个事情

这个讲史的小说里边

其中有一部分

专门讲到了宋江的故事

大致上包括这些一些情节

那么第一个有宋江起事的

最早出现的人物还不是宋江

它和《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一样

《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回里面

刘关张就出来了

《水浒传》不是

宋江迟迟不露面

一开始露面的根本就不是这个

后来最主要的人物

而是别人

为什么呀

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就是大宋宣和遗事

从哪讲起呢

从杨志卖刀开始说

杨志卖刀然后讲到什么呢

劫取生辰纲

劫取生辰纲以后

再引出宋江

为什么

此事被官府得知

官府要捉拿晁盖

这时候宋江知道以后

去报信

那么这个故事

又转入到了宋江

这一个情节里面来了

所以宋江这个故事

是在劫取生辰纲以后

然后把阎婆惜杀了

杀阎婆惜这个故事

我觉得以现代的逻辑来看

稍有不解

什么叫稍有不解啊

宋江作为一个英雄好汉

不好女色

但是他跟阎婆惜的关系

又确实是男女关系

何以如此

确实令人费解

是吧

后来阎婆惜威胁他

要告发他

她看到自己和晁盖等人

沟通的消息

将要暴露

情急之下

把阎婆惜杀了

杀了阎婆惜以后呢

即被官府缉拿

判刑流放

但是后来的故事

和《水浒传》又有相当的不同

你可以看出来

《水浒传》这部小说

它是在原来素材基础上

做了大量加工

因为按照原先的说法

那就是宋江直接就去

九天玄女娘娘庙

受到了九天玄女娘娘的启示

得到一本天书

决定起事

天书里面讲的

正是中国历代历史上

多次发生的事情

什么事情

以某种言语暗示某人

如果起事将有大的作为

那么他得到的这个天书

就是这么四句诗

破国因山木 兵刀用水工

一市充将领 海内耸威风

山木就是宋

水工就是江

就是宋江你要起事的话

无人可挡

得此启发

宋江就决定起事

你后面再看《水浒传》

其实起事的不是宋江了

宋江是被迫上梁山

这个被迫不光是故事增加了曲折

更重要的是什么呀

是反映了宋江他的性格特征

在《水浒传》成书以前

其实宋江等人的故事

最主要的发育系统

其实还不是小说

而是戏剧

那就像我们说的

在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

是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

两门姊妹的艺术

那么整个元代

水浒戏非常活跃

而且活跃的水浒戏里面

我们会发现

36位好汉里面

其他的一些人

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性格

他们的故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你比如说现存的水浒戏里面

最活跃的人物是谁呢

一个就是李逵

一个是鲁智深

都是典型的英雄好汉

而且讴歌了他们什么故事呢

就是为人主持正义

专打抱不平

这样的故事

和早期的宋江等人的故事不一样

到了元代的水浒戏你就会发现

梁山好汉现在性质有了

很大的改变

那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主持正义

扶危救难

可以说梁山好汉的道德的底色

是在元代的水浒戏里面

被奠定的

而水浒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是什么呀

它把梁山好汉

把宋江等人

从史书上记载的流动作战

变成什么呀

有了一个固定的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就是今天我们说的

梁山泊

历史上没有记载过

宋江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宅

这样的事情

这是水浒戏的一个创造

他不光是安排了梁山泊

做他们的根据地

而且还让宋江等人的队伍

从屈指可数的

非常有限的三十六个人

变成了什么

一百单八将

而且每个将领下面

还有所谓的喽罗

就是水统

这就使得整个的队伍扩大了

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一个根据地

一个队伍大规模扩展

这都为这个故事后来的

进一步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与研究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1.1 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第2节 中国古代小说的意义

--1.2 中国古代小说的意义

-第3节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1.3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第4节 中国古代小说观的演变

--1.4 中国古代小说观的演变

-第5节 小说的史前期

--1.5 小说的史前期

-第6节 小说的萌芽期

--1.6 小说的萌芽期

-第7节 笔记小说繁盛期-魏晋

--1.7.1 笔记小说繁盛期-魏晋(上)

--1.7.2 笔记小说繁盛期-魏晋(中)

--1.7.3 笔记小说繁盛期-魏晋(下)

-第8节 传奇小说繁盛期-唐宋

--1.8.1 传奇小说繁盛期-唐宋(上)

--1.8.2 传奇小说繁盛期-唐宋(下)

-第9节 说话与话本发展期-宋元

--1.9 说话与话本发展期-宋元

-第10节 章回小说繁盛期

--1.10 章回小说繁盛期

第二章《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

-第1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一)

--2.1《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一)

-第2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

--2.2《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

-第3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

--2.3《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

-第4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四)

--2.4《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四)

-第5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五)

--2.5《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五)

-第6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六)

--2.6《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六)

-第7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七)

--2.7《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七)

-第8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八)

--2.8《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八)

-第9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九)

--2.9《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九)

-第10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

--2.10《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

-第11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一)

--2.11《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一)

-第12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二)

--2.12《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二)

-第13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三)

--2.13《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三)

-第14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四)

--2.14《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四)

-第15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五)

--2.15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五)

-第16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六)

--2.16《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六)

-第17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七)

--2.17《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七)

-第18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八)

--2.18《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八)

-第19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九)

--2.19《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十九)

-第20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

--2.20《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

-第21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2.21《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第22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2.22《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第23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2.23《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第24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2.24《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第25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2.25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第26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2.26《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第27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2.27《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第28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2.28《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第29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2.29《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第30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

--2.30《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

-第31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3.31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第32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2.32 《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第33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2.33《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第34节《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四)

--2.34《三国志通俗演义》赏析与鉴赏(三十四)

第三章《水浒传》赏析与鉴赏

-第1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一)

--3.1《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一)

-第2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二)

--3.2《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二)

-第3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三)

--3.3《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三)

-第4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

--3.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

-第5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五)

--3.5《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五)

-第6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六)

--3.6《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六)

-第7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七)

--3.7《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七)

-第8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八)

--3.8《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八)

-第9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九)

--3.9《水浒传》赏析与鉴赏(九)

-第10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

--3.10《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

-第11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一)

--3.11《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一)

-第12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二)

--3.12《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二)

-第13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三)

--3.13《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三)

-第14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四)

--3.1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四)

-第15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五)

--3.15《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五)

-第16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六)

--3.16《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六)

-第17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七)

--3.17《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七)

-第18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八)

--3.18《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八)

-第19节《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九)

--3.19《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十九)

第四章《西游记》赏析与鉴赏

-第1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一)

--4.1《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一)

-第2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

--4.2《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

-第3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

--4.3《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

-第4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四)

--4.4《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四)

-第5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五)

--4.5《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五)

-第6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六)

--4.6《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六)

-第7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七)

--4.7《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七)

-第8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八)

--4.8《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八)

-第9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九)

--4.9《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九)

-第10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

--4.10《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

-第11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一)

--4.11《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一)

-第12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二)

--4.12《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二)

-第13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三)

--4.13《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三)

-第14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四)

--4.14《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四)

-第15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五)

--4.15《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五)

-第16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六)

--4.16《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六)

-第17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七)

--4.17《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七)

-第18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八)

--4.18《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八)

-第19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九)

--4.19《西游记》赏析与鉴赏(十九)

-第20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

--4.20《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

-第21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4.21《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第22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4.22《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第23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4.23《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第24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4.24《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第25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4.25《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第26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4.26《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第27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4.27《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第28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4.28《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第29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4.29《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第30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

--4.30《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

-第31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4.31《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第32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4.32《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第33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4.33《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第34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四)

--4.34《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四)

-第35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五)

--4.35《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五)

-第36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六)

--4.36《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六)

-第37节《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七)

--4.37《西游记》赏析与鉴赏(三十七)

第五章《金瓶梅》赏析与鉴赏

-第2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

--5.2《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

-第4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四)

--5.4《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四)

-第5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五)

--5.5《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五)

-第6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六)

--5.6《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六)

-第7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七)

--5.7《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七)

-第8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八)

--5.8《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八)

-第9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九)

--5.9《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九)

-第10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

--5.10《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

-第11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一)

--5.11《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一)

-第12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二)

--5.12《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二)

-第13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三)

--5.13《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三)

-第14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四)

--5.14《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四)

-第15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五)

--5.15《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五)

-第16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六)

--5.16《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六)

-第17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七)

--5.17《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七)

-第18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八)

--5.18《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八)

-第19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九)

--5.19《金瓶梅》赏析与鉴赏(十九)

-第20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

--5.20《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

-第21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5.21《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第22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5.22《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第23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5.23《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第24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5.24《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第25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5.25《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第26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5.26《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第27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5.27《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第28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5.28《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第29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5.29.1《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九)(上)

--5.29.2《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二十九)(下)

-第30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

--5.30《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

-第31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5.31《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一)

-第32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5.32《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二)

-第33节《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5.33《金瓶梅》赏析与鉴赏(三十三)

第六章《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

-第1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一)

--6.1《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一)

-第2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

--6.2《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

-第3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三)

--6.3《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三)

-第4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四)

--6.4《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四)

-第5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五)

--6.5《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五)

-第6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六)

--6.6《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六)

-第7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七)

--6.7《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七)

-第8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八)

--6.8《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八)

-第9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九)

--6.9《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九)

-第10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

--6.10《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

-第11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一)

--6.11《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一)

-第12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二)

--6.12《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二)

-第13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三)

--6.13《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三)

-第14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四)

--6.14《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四)

-第15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五)

--6.15《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五)

-第16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六)

--6.16《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六)

-第17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七)

--6.17《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七)

-第18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八)

--6.18《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八)

-第19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九)

--6.19《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十九)

-第20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

--6.20《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

-第21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6.21《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一)

-第22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6.22 《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二)

-第23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6.23《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三)

-第24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6.24《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四)

-第25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6.25《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五)

-第26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6.26《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六)

-第27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6.27《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七)

-第28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6.28《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八)

-第29节《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6.29《三言两拍》赏析与鉴赏(二十九)

3.4《水浒传》赏析与鉴赏(四)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