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是“离时代最近、看社会最深”的一门科学。帮你获得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一个介入当下时代的位置、甚至一个“撬动地球”成就人生的支点。传播学理论立足20世纪百年风云,萃取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华,是玩转21世纪信息社会的必备神器!
开设学校:黑龙江大学;学科:文学文化、
传播学是“离时代最近、看社会最深”的一门科学。帮你获得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一个介入当下时代的位置、甚至一个“撬动地球”成就人生的支点。传播学理论立足20世纪百年风云,萃取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华,是玩转21世纪信息社会的必备神器!
-1.1 给传播下定义
--信息
--测试
--视频拓展
-1.2 社会传播的特点
--传播与传播学
--测试
-1.3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讨论
--延伸
-1.4 精神交往理论
--讨论
--延伸学习论文
--1.4 测试题
-1.5 本章测试题
--1.5.1本章测试题
-2.1 人类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
--2.1.2测试
-2.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2.2测试
-2.3 信息社会及其发展
--2.3.2I测试
--2.3.3讨论
-2.4 本章测试
--测试小题
--2.4.1
-3.1 符号与人类传播
--3.1.2测试
-3.2 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3.2.2 测试
-3.3 象征行为与人类传播活动
--3.3.2讨论
-3.4 象征性社会互动对传播的启示
--3.4.2测试
-3.5 本章测试
--3.5.1 一二节 测试
--3.5.2 主观题 讨论
-4.1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源流
--4.1.2 测试题
-4.2 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4.2.2测试)
-4.3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4.3.2测试
-4.4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4.4.2测试
-5.1.2测试
-5.2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5.2.2测试题
-5.3 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
--5.3.2测试题
-6.1 人内传播
--6.1.2测试题
-6.2 人际传播
--6.2.2测试题
-7.1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7.1.2 测试题
-7.2 群体压力与群体合意形成机制
--7.2.2 测试题
-7.3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7.3.2测试题
-7.4 流言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7.4.2 测试题
-7.5 组织传播概观
-8.1 定义、特点、历史
--8.1.2 测试题
-8.2 大众传播的功能
--8.2.2测试题
-8.3 大众传播的影响及机制
--8.3.2 测试题
-9.1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9.1.2 测试
--9.1.4测试题
-9.2 媒介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9.2.3 测试题
-10.1 传播制度及大众传媒控制的因素
--10.1.2测试题
-10.2 四种媒介规范理论
--10.2.3 测试题
-11.1 作为“大众”的受众
--11.1.2 测试题
-11.2. 作为群体成员的受众
--11.2.2测试题
-11.3 作为“市场”和“权利主体”的受众
--11.3.2 测试题
-11.4 关于受众的理论:使用与满足
--11.4.2 测试题
-12.1 传播效果的内涵及研究
--12.1.2 测试题
-12.2 传播流研究及有限效果论
--12.2.2 测试题
-12.3 影响传播效果诸因素
--12.3.2 测试题
-12.4 本章讨论
--12.4 讨论
-13.1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3.1.2 测试
-13.2 大众传播 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3.2.2测试
-13.3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13.3.2 测试
-13.4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及其效果
--13.4.2 测试
-13.5 对大众传播影响的一种认知倾向:第三人效果
--13.5.2 测试
-13.6 大众传播与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13.6.2 测试
-14.1 全球信息传播系统及信息主权问题
-14.2 全球传播与文化帝国主义批评
-14.4 本章测试
--14.4.1测试
-1.1期末考试
--传播学概论 期末考
主讲教师姜德锋: 生于1967年3月,汉族,无党派人士。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 副教授、 硕导。 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事记者、编辑工作5年,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挂职1年。2003年调入黑龙江大学从事新闻教育工作,至今18年。 2005年春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18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访问学者。 主讲本科传播学概论、新闻写作、新闻伦理法规等课程,研究生层面开设新闻传播实务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美国新闻史研究等课程。曾获得学校“线上教学”专项奖(2020年)、学校优秀学业导师称号(2016年)。2021年入选“黑大英才支持计划”人才库。 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项目各一项。现主持省级教学改革课题一项,共同申获一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一部《媒体伦理与媒介素养》。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社会工程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教学方面:主讲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传播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跨文化传播等本科层面课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依托各层次教学改革项目相继发表《新闻传播专业MOOC教学模式比较研究》《翻转课堂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等多篇教研论文。近年获黑龙江大学第七届、第八届“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 学术方面: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交流》等核心期刊及E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热点事件中网络媒介权力运行机制及管理策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主持完成“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体制研究”等两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目前主持国家社科规划研究一项。研究成果曾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信息管理专业,2010年在黑龙江大学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 主讲新闻文稿编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传播学概论等课程。 第一参加人参与完成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完成或在研黑龙江省教学改革立项共五项;有多项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获省级或厅级奖励。
2011年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专业,其后在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任教至今。 主讲课程包括传播学研究方法、外国新闻传播事业史、媒介经营管理、政治传播等。 2019年1月获黑龙江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优秀教学设计奖二等奖、综合奖三等奖。 2020年10月获得黑龙江大学“线上教学”专项奖二等奖。参与完成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及教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