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信号分析与处理》(第三版)(崔翔.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配套慕课。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近20年信号课程的教学经验及积累,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课程配套电子资源建设、学堂在线配套视频公开课等教材及课程建设成果;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校级优秀青年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种教学奖励。《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在配套教材基础上,对本科阶段重点内容进行知识点选取,精炼整合内容,每节慕课内容精致,包含知识点讲解,辅以适当例题及应用;每章最后为Matlab仿真实践,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编程及仿真实现,增加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时效性;每章内容辅以相应作业题,帮助学生进行线上复习并答题获取相应结课成绩;每章设置讨论题,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答疑,实现线上辅导;课程最后一章为综合例题及工程应用,为团队教师精心设计总结的综合应用分析题目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应用,全面提升课程的深度及综合应用性。《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结合国家级规划配套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子资源、线上全程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了完备全面的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包括慕课、微课、公开课工程实践、计算。
开设学校:华北电力大学;学科:工学、
《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信号分析与处理》(第三版)(崔翔.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配套慕课。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近20年信号课程的教学经验及积累,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课程配套电子资源建设、学堂在线配套视频公开课等教材及课程建设成果;团队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校级优秀青年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种教学奖励。《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在配套教材基础上,对本科阶段重点内容进行知识点选取,精炼整合内容,每节慕课内容精致,包含知识点讲解,辅以适当例题及应用;每章最后为Matlab仿真实践,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编程及仿真实现,增加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时效性;每章内容辅以相应作业题,帮助学生进行线上复习并答题获取相应结课成绩;每章设置讨论题,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答疑,实现线上辅导;课程最后一章为综合例题及工程应用,为团队教师精心设计总结的综合应用分析题目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应用,全面提升课程的深度及综合应用性。《信号分析与处理》慕课结合国家级规划配套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子资源、线上全程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了完备全面的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包括慕课、微课、公开课工程实践、计算。
-第1章 习题
苑东伟 课程负责人兼主讲教师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工程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日常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电磁场理论及数值计算、电磁兼容分析等方面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科研经历。 曾获2018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2019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河北省在线精品课程《电磁场》,并顺利在中国大学MOOC运行。主持中央高校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参与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校级教改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7篇。
刘刚,课程主讲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数字仿真联盟会员,担任IEEE Power Delivery、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Electrical Engineering、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和《高电压技术》等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工程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日常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围绕电气设备的绝缘、损耗、温升和受力分析及控制问题,开展了多物理场耦合、高效数值计算、结构优化和电力系统时域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在多物理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压器数字孪生模型研究。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15项。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22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2项,出版专著2部。
安勃,课程主讲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计算测量、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主讲《工程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电磁兼容》、《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获评校级教学优秀奖。指导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数学建模竞赛2项。 近年来主持中国电力科学院项目《复杂电磁环境下变电站无线网络可靠性研究》、《变电站内通信设备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研究》、《XX82-15-001电力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试验检》和华为公司《低压电力线宽带PLC辐射研究》,参与电科院《高海拔沙尘条件下西北电网750kV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研究》、《局部放电信号时频分析特性及抗干扰机理研究》、《±800kV特高压换流站暂态过电压对二次系统影响研究》、《山东电网智能变电站物联网运行工况下电磁环境监测》等11个项目,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物联网无线传感单元在变电站电磁环境中受到的电磁干扰》、《智能电网电磁环境评估系统的研究开发》等课题两项。出版专著一部《变电站内电力通信设备电磁干扰分析研究》。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篇。
赵小军,课程主讲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材料磁性能测量与模拟技术,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面向变压器、电抗器减振降噪的多场耦合模型及高效频域数值计算方法等。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天威保变特高压变压器设计,产品已在青海-河南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的先进制造作出了重要贡献。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共9项,主持校企联合研究课题10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教改论文4篇。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河北省“燕赵英才”A卡人选。
黄世龙,课程主讲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讲师,IEEE、CIGRE、CSEE会员。主要从事《工程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日常教学,电磁场理论及数值计算、放电机制抑制及应用等方面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科研经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电力规划总院等横向项目多项,参编IEEE 标准4项,在CSEE JPES、Phys Plas. 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相关研究成果已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平,课程主讲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电磁场》、《信号分析与处理》和《电磁兼容》等课程的日常教学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超/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电磁场理论及数值计算、电磁兼容分析等方面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科研经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20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讲师,IEEE Member。研究方向为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电子化电气设备电磁特性分析,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作为负责人主持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科研基金2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省级纵向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17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先后在IEEE期刊、电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16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担任 IEEE 磁学会刊等期刊审稿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副教授,IEEE会员,负责本科生课程《工程电磁场》和《信号分析与处理》,研究生课程《电磁场数值计算》的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电磁场数值计算、高电压绝缘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等多项横向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