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基因治疗》是山东大学药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前已经连续开设13年,主要面对医药相关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紧紧围绕最新研究进展,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将肿瘤、乙肝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技术传授给研究生,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水平。
开设学校:山东大学;学科:医药卫生、
《免疫基因治疗》是山东大学药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前已经连续开设13年,主要面对医药相关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紧紧围绕最新研究进展,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将肿瘤、乙肝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技术传授给研究生,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水平。
-1.1 细胞因子基本介绍
-1.2 常见细胞因子(一)
-1.3 常见细胞因子(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2.1 抗体药物基本知识
-2.2 抗体药物的分类
-2.3 分子靶向抗体药物
-2.4 抗体偶联药物
-2.5 靶向免疫检查点PD-1类抗体药物
-2.6 靶向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药物
-2.7 多功能抗体药物
-2.8 免疫系统、感染、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抗体药物
-2.9 新型小分子抗体药物
-第二章单元测试
-3.1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3.2 以载体抗原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3.3 以多肽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3.4 以个体化新抗原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3.5 以外泌体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3.6 HBV感染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常用的动物模型
-3.7 HBV感染的免疫治疗学策略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4.1 CAR-T细胞
-4.2 CAR-T细胞 肿瘤抗原
-4.3 CAR-T细胞 趋化
-4.4 CAR-T细胞 重塑肿瘤微环境
-4.5 CAR-T细胞 抵抗能力
-4.6 NK细胞治疗
-第四章单元测试
-5.1 基因治疗概念
-5.2 基因转移方法
-5.3 基因转移方法 物理方法
-5.4 基因转移方法 化学方法
-5.5 逆转录病毒
-5.6 腺病毒
--5.6 腺病毒
-5.7 慢病毒
--慢病毒
-5.8 策略
--5.8 策略
-5.9 基因干扰
--5.9 基因干扰
-第五章单元测试
张建教授,作为药学院免疫药物学教研室主任,负责本科生课程《免疫药理学》(双语),研究生课程《免疫生物学》(全英文)和《重大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承担研究生《生物药物》(全英文)部分课程,负责网络课程《微生物与免疫学》。在教学研究方面,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开放式、柔性化的中国执业药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作为组长承担山东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子课题:临床药学专业国际化建设)、齐鲁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课程与医科平台课程建设项目(免疫生物学)、齐鲁医学院精品培训课程(慢性病药物治疗学)、齐鲁医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基于药学学科特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体系的探索);作为通讯作者在《药学教育》、《西北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免疫学杂志》发表教研论文。本课程韩秋菊老师积极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参与多门本科生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并积极参加学院、学院和国际组织的各级讲课比赛,获2019年山东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药学微课比赛一等奖、全国药学现场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山东大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一等奖。赵华俊老师在国际顶尖杂志Gut发表科研文章,在校期间获得山东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杰出青年奖、山东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青年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现为山东大学特别资助类博士后。两位年轻教师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
韩秋菊,副教授 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4篇影响因子大于5,2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别发表于Hepat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合作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两项。为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等课题。 在教学方面,承担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承担两项校级教研课题。获得全国药学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药学专业微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一等奖,获得“山东大学教学能手”称号。
赵华俊,1989年11月出生,博士,“博新计划”获得者,山东大学特别资助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乙肝病毒的免疫学研究、干预乙肝的免疫策略、乙肝的治疗性疫苗,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Gut,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两项,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杰出青年奖、山东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 青年优秀成果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