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汉语文字词汇 > 结语 > 结语 > 为什么要学汉语词汇
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词汇呢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如果我们把语言比喻成一座高楼大厦的话
那么词汇
就是建筑这座高楼大厦的一块一块的砖
所以要想运用一种语言
进行交际或者进行思维的话
就必须掌握它的词汇
什么是词汇呢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边所有的词
和固定结构的总称
那么词是什么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它做了两个解释
一个是语言或者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
这是从它的使用来讲
另外一个
如果从语言的规律来讲
从语言的法则来讲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
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
那么这就是为词汇和词
做了一个非常科学的界定
实际上
我们人类从出生开始慢慢地学习语言
就是从学习一个一个的词开始的
进而从词到词组 到句子 到成段的语言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渐渐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
那么我们从小就使用汉语来说话或者写文章
就要使用到汉语里的词
我们能不能保证
我们所使用的词或者是词语都非常正确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我们看一看很多错误地使用词语的例子
比方说在广告词里边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广告
第一句 做好东道主 笑纳远方客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条广告
那么笑纳这个词用的非常不对
因为什么叫笑纳
就是要把你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
表示谦虚的一种说法
是说自己送的礼物不好
不成敬意
让对方笑话了
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能把客人比成东西
更不能比成是什么礼物
所以这个笑纳应该改成笑迎
我们还看到一些装修公司的广告
说我们的装修结果能让你蓬荜生辉
蓬荜是一种野草
那么蓬荜后来就把它比喻成茅草屋
一种非常简陋 非常破旧的房屋
那么广告公司说能让你蓬荜生辉
是说你原来的屋子就是一个破屋子
非常的破败
那这显然是非常不礼貌的说法
本来 蓬荜生辉也是一种谦敬之词
它是说您的到来到我家来做客
或者您送的礼物
尤其是像书画一样的礼物
那么让我的这个本来是破旧的房屋
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光艳
是这个意思
好
还有的广告
手机或者其他的物品都说
我这个产品炙手可热
这也用得不对
所谓炙手可热是说一个人气焰非常的盛
而且权势非常大 让别人不敢接近
所以它并不是说它很红
或者很抢手
并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几个广告的用词都是错的
那么在报刊文章上
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用法
比方这个
一篮子货币
这本来是一个经济学名词
是很专用的
也可以叫货币篮子
并不是一揽子
一揽子的意思是什么都包容在里边
可是这里边讲的是把不同的货币里边
在制定汇率的时候
挑出那么一组货币来进行比较
这个叫做货币篮子 或者叫一篮子货币
不是一揽子
因为它是需要区分的
第二个是说
研究所的人为了能够取得成功倾巢出动
这个用得非常不对
因为倾巢出动是一个贬义词
一般是说敌方
或者是不好的人 歹徒什么的 倾巢出动
我们的科研人员应该是全体都竭尽全力
不能是倾巢出动
好
第三个例子是说
朴槿惠被弹劾以后
她的政权的人举足无措
这也不对
因为在汉语里面
实际上是没有举足无措这个词的
是手足无措
这个措是放置的意思
是说手和脚都不知道放哪儿了
形容很紧张
第四个例子
是说爆发了一场争吵
用的是火字边的爆 是不对的
应该是没有火字的
因为火字边这个爆发一般是形容
非常猛烈的一种突发事件
像火山爆发这样的
而暴发了争吵只是说突然出现
没有那么火药味儿那么浓
这是用成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口语当中
失误的现象就更多了
我们可能经常在不经意间
说出一些不太准确的例子
比方说
告诉别人 我的令尊已经去世了
这是错的
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
而不能说自己
第二是学生给老师
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跟老师请假的时候
或者写个假条说我感冒了
给老师请假
这个给用的是错的
应该是向老师请假
如果对面话说的话
也可以说跟老师请假 不能用给
下边这一句
经常听到
而且还说得好像很文雅
其实用错了
在这七月流火的炎热的日子里
七月流火(是)《诗经》里的一句
它形容的是火星往西沉的时候
是天气渐渐变凉了
七月是阴历的七月
而不是说天特别热
像下火一样
这个是完全误解了这个诗句的例子
第四句是说
他经常说话很片面
这个看不到全面
所以给人的印象是 盲人摸象 目无全牛
盲人摸象是对的 不全面(的意思)
但是目无全牛不是不全面的意思
是形容一个人的技术非常的精湛
在他的眼睛里边看不到一个完全的整体
而是看到很细微的地方
所以它是形容技艺的精湛
而不是说他看不到全面
可见在我们中国人
在用自己母语说话的时候
都会出现一些偏误
那么如果说我们在用一种外语来说话的时候
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时候
那么偏误就更容易产生了
现在
我们这门课面对的对象是
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
或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
还有正在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们
所以很多学习这门课的人将来是或者将来
或者现在正在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
也就是说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
来进行教学的这样的一种工作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汉语教师
或者未来的汉语教师
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就显得更为重要
要学习任何一门外语
那么学习它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
衡量一个人的外语水平的高低
那个词汇量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有的外国人在学习我们汉语的时候
容易产生的一些偏误
比方说我经验了那件难忘的事情
显然他是把经验和经历搞混了
另外我们经常说北京的春天很少下雨
那么这些学生们就开始用来举一反三
北京的夏天很多下雨
我们说不对
很多不能这样用
我们游泳了一个小时
我毕业了那所著名的高中
这错误都是离合词用错了
王教师怎么怎么样 (这)显然不对
应该是王老师
为什么会产生错
因为我们有的时候告诉学生教师就是老师
但是这两个词是不能随便用的
不能相互换的
这是一个有名品牌
我们都会加一个的
有名的品牌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错呢
因为有一个词知名 跟有名差不多
但是知名的后面不用加的
这是一个知名品牌 是对的
但是有名品牌就不对了
我很欢喜这个电影
应该是喜欢
因为我们汉语里边
AB或者BA
这样的组成复合词的时候
有的时候意思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可能外国人看来不太理解
父母不应该固执自己的意见
应该是坚持
固执是不能这样用的
昨天的电视不有意思
显然不和没都是否定词
但是在汉语里用法是不一样的
他应该用没的时候用了不
那么当然
使用汉语的成语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
因为汉语的成语作为一个固定结构
要比词更为复杂
比方说天气冷得咬牙切齿
显然不对
咬牙切齿是恨得咬牙切齿
不是冷得咬牙切齿
他小心地翼翼怎么怎么样
是把小心翼翼
拆开用 不对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
所以故宫参观得走马观花
我们只能说走马观花地去参观
而不能把它放在最后 参观得怎么怎么样
走马观花是不能这样用的
父母的每一举一动都怎么怎么样
一举一动就有了每的意思
就不能再加上一个每了
这就用多了
我们两人互相帮助 取长补全地成为朋友
这显然不对
取长补短不能做状语用
老师处心积虑地帮助我们学习汉语
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是处心积虑地干坏事
而不能干好事
说起中国历史 他夸夸其谈 非常博学
本来是表扬他学问非常多
但是夸夸其谈是太夸张 说起来没完
而且说得都不合实际情况
这才叫夸夸其谈
最后一个例子
看着老人们唱歌跳舞
我感到四面楚歌 非常感动
本来他非常高兴
看到老人们这样的一种载歌载舞的场面
他非常感动
但是四面楚歌
是一个历史故事
它指的是被敌军围困 没有出路的意思
所以用错了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偏误
当然还有很多偏误
首先是汉语和他们的母语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
尤其是我们汉语的复合词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里边有很多像离合词啊等等
还有就是颠倒的这种复合词
这样的例子是具有汉语的很多特点的
是其他的语言 英语呀 其他日语呀 都没有的
所以语言的差异应该说是产生偏误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语言上有差异
所以学生他掌握了自己的母语
他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语言的迁移
那么这个迁移如果是正面的 是对的
但是有的时候母语和汉语的差异
造成了一种母语的负迁移
比方我们刚才讲的经验了这件事情
那么实际应该是经历
在日语里边经历跟经验是一个意思
所以他误解了
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现象 就用错了
这个当然是语言本身和学生学习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当然是多种多样的
原因是很多的
这些都会在我们今后的课程当中进行分析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汉语教学当中
如果方法不得当
或者是我们对自己的母语没有更清楚的认识
也是造成学生产生偏误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教师本人
要准确地认识 和科学地把握
汉语词汇以及它的各种特征
尤其要把握住
我们汉语词汇和其他语言之间的一些
本质性的差异
这是一个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
和业务水平
好
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儿
谢谢大家
-测验1
-测验2
-作业1
-作业2
-测验3
-作业3
-作业4
-第一节 近取诸身
--测验4
-第二节 远取诸物
--测验5
-第三节 深及诸理
--深及诸理(上)
--深及诸理(下)
--测验6
-作业5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测验7
-如何阅读《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解词的角度
--测验8
-作业6
-作业7
-现代汉字及汉字形体的演变
--测验9
--作业8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测验10
--作业9
-测验11
-作业10
-固定结构
-测验12
-作业11
-词的界定
--词的界定
--测验13
-词与相关单位
--词语相关语言单位
--测验14
-作业12
-测验15
-作业13
-词的理性义与感性义
--测验16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测验17
-词的语言义与言语义
--测验18
-古今词义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测验19
-作业14
-语音上的联系
--语音上的联系
--测验20
-词形上的联系
--词形上的联系
--测验21
-意义上的联系
--意义上的联系
--测验22
-易混淆词
--易混淆词
--测验23
-作业1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