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 > 第二部分 > 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 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当我们查阅手册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了三极管
它的一些主要的参数
大概是这样一些参数
一个参数就是直流参数
就是它的直流的电流放大系数
还有集电极的反向电流
还有就是穿透电流
实际上这两个电流
我们只要知道一个就知道了另一个
交流参数一个就是动态的
交流的电流放大系数β
还有一个就是跟频率有关的参数
叫f{\fs10}T{\r} f{\fs10}T{\r}是使β等于1的信号频率
也就是说没有电流放大作用时候的
那个时候的信号频率
那好为什么β会因为
信号的频率不同而不同呢
我们知道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构成的
两个PN结就有两个结电容
因此是结电容使得频率高到一定程度
结电容的容抗不能够认为是无穷大了
这时候三极管β就要产生变化了
不但幅值要变还会产生相移
再有就是极限参数
极限参数描绘的是三极管
不会损坏的参数
一个是对电流的限制
一个是对功率的限制
还有一个是对它的压降的限制
我们分别来看
I{\fs10}CM{\r}叫做最大集电极电流
当这i{\fs10}C{\r}超过I{\fs10}CM{\r}的时候
至少有一个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它的β明显的下降
通常i{\fs10}C{\r}应该小于I{\fs10}CM{\r}
第二个叫P{\fs10}CM{\r}
P{\fs10}CM{\r}描述的是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
P{\fs10}CM{\r}应该于i{\fs10}C{\r}乘以u{\fs10}CE{\r}
那么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数学式子
它应该是一个双曲线
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三极管来讲
它是工作在第一象限的
所以它只是双曲线的一部分
再一个参数就是c-e之间的击穿电压
那为什么c-e之间会击穿呢
因为当c-e加上一个正向的电压的时候
总有一个结是处在反向偏置的
那就是集电结
处于反向偏置的结
当电压大到足够大的时候
就会被击穿
这样我们就看到
说在三极管的输出坐标平面上
这个输出特性上
我们可以标出I{\fs10}CM{\r}以及P{\fs10}CM{\r}所构成的
双曲线的一部分
还有呢就是它的击穿电压
这时候我们就看到要想三极管不损坏
一定要让它工作在安全区域里边
也就是既不是电流过大
也不是电压过大
也不是损耗过大
P{\fs10}CM{\r}本身其实它描述的就是管子
通过电流以后产生了温升
而这个温升是有一定的极限值的
这个就是三极管的一些主要参数
因为我们在研究这些参数的时候
是在前面那个电路的基础上
来研究有关参数的
前面那个电路呢
它是一个共射接法的电路
也就是说它的输入回路b-e回路
和它输出回路c-e回路
是以发射极作为公共端的
我们叫它共射电路
也叫共射的接法
所以这些参数是共射接法时候的
主要参数
那三极管还可以有其它的接法
比如说共基极的接法
那共基极它也会还有自己特殊的参数
在后面的课程里边我们碰到了
再去讲述它
我们测试一个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其实就可以看出来
在什么情况下三极管
工作在截止区 放大区 或者饱和区
比如就这么一个电路
那什么是它的电压传输特性呢
电压传输特性描述的
就是我给一个电路输入电压
然后看它的输出
注意电压传输特性
也是一个稳态的特性
是可以逐点测试出来的
也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出来
所以给一个u{\fs10}I{\r}就得到一个u{\fs10}O{\r}
给一个u{\fs10}I{\r}又得到一个u{\fs10}O{\r}
我们就可以描点得出来
那对于这样一个电路
如果我所加的输入的电压
小于晶体管的开启电压的时候
它一定是截止的
然后我逐渐增大
那它一定是从截止区
逐渐向放大区过渡
而到了放大区域的时候
当电流逐渐增大
在输入信号增大的情况下
i{\fs10}C{\r}逐渐增大
那么R{\fs10}C{\r}上的电压逐渐增大
c-e的电压就会逐渐减少
大到一定程度
c-e电压小不下来了趋于零了
那这个时候它就饱和了
在这个电路里边
还有一个画法我要解释
就是这写一个正的V{\fs10}CC{\r}
它表明的是V{\fs10}CC{\r}的负极接到了公共端
我们经常用这样简化的画法
来画一个电子电路
那这个电路测试出来
它的传输特性是这样的
首先建立起来它的传输特性的
这样一个坐标系
然后我们测试出来它是这样的
在这里头我其实是已经把它折线化了
这么一个折线化之后
几个区域就可以分辨出来了
那就是我找着两个拐点
中间的这个区域是一个线性的变化区域
那它是处在放大区
而输出电压几乎就是V{\fs10}CC{\r}的时候
这时它截止了
而输出电压接近零的时候
这是这个管子饱和了
那在放大电路里边
我们应该让晶体管
工作在这样一个线性的区域里边
而不让它进到饱和区
或者是截止区
-1.1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及如何学习该课程
-2.1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2.1本征半导体--作业
-2.2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2.2杂质半导体--作业
-2.3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2.3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作业
-2.4 PN 结的电容效应
-2.4 PN 结的电容效应--作业
-2.5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2.5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作业
-2.6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电流方程
--2.6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电流方程
-2.7二极管的直流等效电路(直流模型)
-第一部分--2.7二极管的直流等效电路(直流模型)
-2.8二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和主要参数
-第一部分--2.8二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和主要参数
-实验1-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
-2.9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9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作业
-2.10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第一部分--2.10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2.1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2.1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作业
-实验2-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第一部分--作业
-2.12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2.12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二部分--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3.1放大的概念
--3.1放大的概念
-第二部分--3.1放大的概念
-EDA应用1-2-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特性的测试
-3.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Video
-第二部分--3.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实验3-放大电路(黑盒子)性能指标的测试
-3.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3.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作业
-EDA应用3-在Multisim环境中电路的搭建
-3.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
-3.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作业
-3.5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两种实用的放大电路
--3.5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两种实用的放大电路
-3.6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第二部分--3.6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7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第二部分--3.7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3.8图解法用于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3.8图解法用于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3.9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
-第二部分--3.9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
-第二周作业
--第二周作业题
-EDA应用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3.10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第三部分--3.10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3.11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交流等效模型)
-第三部分--3.11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交流等效模型)
-3.1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三部分--3.1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13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第三部分--3.13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3.14放大电路中静态对动态的影响
--3.14放大电路中静态对动态的影响
-3.1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三部分--3.1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3.16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3.16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3.17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17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EDA应用5-共射放大电路中电阻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第三周作业
-EDA应用6-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实验4-静态工作点稳定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3.18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3.18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3.19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第四部分--3.19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3.20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3.20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3.2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第四部分--3.2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3.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第四部分--3.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作业
-3.24 N沟道耗尽型MOS管
-第四部分--3.24 N沟道耗尽型MOS管
-3.25场效应管的分类
-第四部分--3.25场效应管的分类
-第四周作业题
-3.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第五部分--3.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3.2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五部分--3.2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EDA应用7-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5-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3.28复合管
--3.28复合管
-第五部分--3.28复合管
-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第五部分--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4.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第五部分--4.2
-4.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光电耦合
-第五部分--4.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光电耦合
-4.4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4.4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4.5多级放大电路的讨论
--4.5多级放大电路的讨论
-第五周作业
-实验6-两级放大电路的测试
-4.6集成运放概述—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及电压传输特性
-4.6集成运放概述—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及电压传输特性--作业
-4.7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第六部分--4.7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第六部分--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9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六部分--4.9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10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4.10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4.11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及四种接法比较
-第六部分--4.11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及四种接法比较
-4.12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第六部分--4.12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4.13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第六部分--4.13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EDA应用8-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辅助设计
-作业
--第六周作业
-4.14电流源电路—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4.14电流源电路—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4.15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第七部分--4.15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4.16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16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17互补输出级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17互补输出级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作业
-4.18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和准互补输出级
-第七部分--4.18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和准互补输出级
-4.19放大电路读图方法及双极型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第七部分--4.19
-4.20单极型(CMOS)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第七部分 4.20单极型(CMOS)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4.2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七部分--4.2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4.22集成运放的分类
-第七部分--4.22集成运放的分类
-4.23集成运放的保护电路以及低频等效电路
--第七部分 4.23集成运放的保护电路以及低频等效电路
-作业
-5.1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第八部分 5.1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第八部分--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5.3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3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5.4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
-5.4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作业
-5.5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低频段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5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低频段的频率响应
-5.6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段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6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段的频率响应
-5.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及带宽增益积
-第八部分--5.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及带宽增益积
-5.8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 5.8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9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9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作业
-5.10关于频率响应的讨论
-第八部分--5.10关于频率响应的讨论
-EDA应用9-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实验7-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第八周习题
-6.1什么是反馈
--6.1什么是反馈
-6.1什么是反馈--作业
-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第九部分--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6.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第九部分--6.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6.4有无反馈、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判断
-6.4有无反馈、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判断--作业
-6.5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第九部分--6.5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6.6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
-第九部分--6.6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
-6.7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第九部分--6.7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6.8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第九部分--6.8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6.9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第九部分--6.9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第九周作业
-6.10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第十部分 6.10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6.1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讨论
--第十部分 6.1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讨论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第十部分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6.13引入交流负反馈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
--第十部分 6.13引入交流负反馈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
-实验8-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第十部分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第十部分 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6.16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分析
--第十部分 6.16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分析
-6.17简单滞后补偿
--第十部分 6.17简单滞后补偿
-6.18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第十部分 6.18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第十周作业
-期末考试
--期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