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 >  第十部分 >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返回《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在线视频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下一节: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返回《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了解了交流负反馈

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我们就可以根据需求来对放大电路

引入合适的反馈

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这里是指的交流负反馈

当然从我们前面学过的

有时候在直流通路里边

我们也引入负反馈

那是为了稳定工作点

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稳定工作点就引入直流负反馈

改善动态性能就引入交流负反馈

根据信号源的特点

增大输入电阻的应该引入串联负反馈

减小输入电阻的应该引入并联负反馈

根据负载需求

需要稳定的输出电压的

也就是要减小输入电阻的

应该引入电压负反馈

需要稳定的输出电流来驱动负载的

也就是要增大输出电阻的

应该引入电流负反馈

另外还可以从信号转换关系上看

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受控源的

应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输入电流受控源的

应该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输出电流是输入电压受控源的

应该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输出的电流是输入电流受控源的

应该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当(1 + AF)远远大于1的时候

我们认为这时候是深度负反馈

也就是环路的放大倍数足够大的时候

就是深度的负反馈

它们的转换关系

都可以写成为1 / F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根据以下的需求分别说明

应该引入什么反馈

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这个老早之前我们就知道这件事

就是引入直流负反馈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

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

增加带负载能力

我们需要理解一下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

就意味着你的输入电阻要大

输入电阻大了

输入的电流才会小

增强带负载能力

是指的带上负载之后

输出的电压变化不大

或者基本不变

是指的从输出端看进去

应该更趋于一个恒压源

所以这里应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为了使电流信号

转换成与之成稳定关系的电压信号

那我们先要看

输入是什么信号

输出是什么信号

输入的是电流信号

转换成的是电压信号

所以在这里应该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为了使电压信号转换成

与之成稳定关系的电流信号

输出是电流 输入是电压

因此要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为了得到稳定的电流放大倍数

那就输入输出都是电流了

所以应该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这是从概念上

我们知道在这种需求下引入反馈

那下面我们就看一看

具体的电路我们是怎么引的呢

在这个电路里边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那在这个电路里边

我们看它是两级电路

前面一级是一个差分放大电路

后边是一个共射电路

注意它从端子⑧对地输出

这个T3是从b(基)极输入

集电极输出

所以它是一个共射放大电路

然后我们就来引了

首先我们把⑨和③连起来

只要这样连引入的一定是串联反馈

因为差分放大电路是这两点的差值

对这个值差值进行放大

所以如果我们在③这

获得了反馈电压是上“+”下“-”

那么在这输入是“+”的时候

反馈回来也是“+”

必然使得b-b之间的差值变小

那就是负反馈了

是串联的负反馈

而我们要引电压负反馈

一定要从输出电压这往回引

所以它一定是这样接的

为了使得这个地方获得“+”—“-”的电压

这个输出电压一定得是“+”

这么一接就是一个电压反馈了

那下面我们知道要引的是负反馈

强调的是负反馈

所以我们要研究

第二级和第一级怎么连接

我们已经知道⑧这个端子是“+”

这又是共射电路

由此往前推

你必须在它的基极加“-”的时候

才有可能在输出得到“+”

所以一定这是“-”的

而从瞬时极性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这样一个差分放大电路

它的左端也就是④输出的是“-”

⑤输出的是“+”

于是我们应该把两个极性相同的端子

接起来

这样在这个电路里边

就完成了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所以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呢

首先你要知道反馈引回到哪

就是串联反馈

到底是怎么引回就是串联的

然后我们要知道

说电压负反馈

怎么从输出引出

它就是一个电压反馈

然后光是反馈还不行

要根据Uf的需求得到输出的极性

从输出的极性得到

输出级的入端的极性

从而和前一级连接

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我们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我们该怎么引

首先我们看并联负反馈怎么去接呢

那就这样接

就是并联负反馈了

也就是说你在这里

要有一个节点使得输入的电流

和反馈电流的差值

作为T1管它的净输入电流

作为它的Ib

然后我们再来看

这时候你要从输出回路上

引出电流中分流一部分作为反馈电流

所以是把⑦和⑩连起来

然后我们再看电流必须是这样流

这才是负反馈

也就是说在这是正的时候

这电流往里流

那么它应该减去反馈支路里边的

这个反馈电流

才是净输入电流

于是就要求⑦这个端子它应该是负的

⑦是负的

我们就要往回推

那⑥应该和谁去连接呢

⑦是负的这是发射极

它的基极跟发射极是同符号的

所以应该把⑥标成为“-”

然后把④端子和⑥端子接起来

所以我们又是根据反馈的这个极性的需求

来判断输出级的极性

然后对它应该输入什么样极性的信号

做个正确的判断

才把两级 把它连接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下面我们来看

这个就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的情况

这是电流要回到这里来

要注意如果这个地方要“+”的信号

这个地方一定要“+”

这个地方要“+”

就对它输入信号的极性提出要求

这个地方也要“+”

所以它的连接的端子是这样的

具体详细的大家可以自己再做分析

同样的 如果我们用蓝颜色(线)来连接这个电路

还是要注意怎样做就是并联反馈

怎样做就是电压反馈

然后去判断T3管的基极

需要什么样极性的信号

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这样

好 通过这个电路我们就知道

在这个电路里边

可以引四种不同组态的反馈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

是不是任何一个电路

它都能引四种呢

在这个电路里边所以能够引四种

是因为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

我们可以灵活的相连接

试想假如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连接关系

已经确定

那么它是否还能够引入四种呢

那么从这样的结论里边大家就会得到

它不会了

因为前面我们看到的

它应该是⑥和④相连接

而在这是⑥和⑤

换一句话说在一个结构

已经固定的放大电路里边

它不可能能够引入四种不同组态

那么有的同学只注意了

我到底引的是哪种组态

而忘了你一定得是负反馈

所以在引入反馈的时候

切记 首先它应该是负反馈

然后再看这个电路的结构

适合引入哪种反馈

如果需求和电路结构产生矛盾的时候

你所要做的是要改变结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课程列表:

第一部分

-1.1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1.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及如何学习该课程

--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课件

-2.1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2.1本征半导体--作业

-2.2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2.2杂质半导体--作业

-2.3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2.3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作业

-2.4 PN 结的电容效应

--PN 结的电容效应

-2.4 PN 结的电容效应--作业

-2.5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2.5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作业

-2.6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电流方程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电流方程

--2.6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电流方程

-2.7二极管的直流等效电路(直流模型)

--2.7二极管的直流等效电路(直流模型)

-第一部分--2.7二极管的直流等效电路(直流模型)

-2.8二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和主要参数

--2.8二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和主要参数

-第一部分--2.8二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和主要参数

-实验1-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

--实验1-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

-2.9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 2.9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9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作业

-2.10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2.10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第一部分--2.10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2.1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 2.1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2.1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作业

-实验2-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实验2-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第一部分--作业

-第一部分课件

第二部分

-2.12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2.12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2.12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二部分--2.1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二部分课件

-3.1放大的概念

--3.1放大的概念

-第二部分--3.1放大的概念

-EDA应用1-2-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特性的测试

--EDA应用1-2-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特性的测试

-3.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Video

-第二部分--3.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实验3-放大电路(黑盒子)性能指标的测试

--实验3-放大电路(黑盒子)性能指标的测试

-3.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3.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3.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作业

-EDA应用3-在Multisim环境中电路的搭建

--EDA应用3-在Multisim环境中电路的搭建

-3.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

--3.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

-3.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作业

-3.5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两种实用的放大电路

--3.5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两种实用的放大电路

--3.5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两种实用的放大电路

-3.6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6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第二部分--3.6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7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3.7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第二部分--3.7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3.8图解法用于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3.8图解法用于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3.8图解法用于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3.9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

--3.9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

-第二部分--3.9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

-第二周作业

--第二周作业题

第三部分

-EDA应用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EDA应用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3.10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3.10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第三部分--3.10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3.11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交流等效模型)

--3.11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交流等效模型)

-第三部分--3.11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交流等效模型)

-3.1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1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三部分--3.1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13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3.13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第三部分--3.13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3.14放大电路中静态对动态的影响

--3.14放大电路中静态对动态的影响

--3.14放大电路中静态对动态的影响

-3.1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3.1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三部分--3.1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3.16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3.16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3.16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3.17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17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17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EDA应用5-共射放大电路中电阻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EDA应用5-共射放大电路中电阻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第三周作业

第四部分

-EDA应用6-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EDA应用6-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实验4-静态工作点稳定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4-共射放大电路的调试

-3.18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3.18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3.18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3.19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3.19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第四部分--3.19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3.20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3.20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3.20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3.2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3.2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第四部分--3.2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3.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3.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第四部分--3.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

-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增强型MOS管)--作业

-3.24 N沟道耗尽型MOS管

--3.24 N沟道耗尽型MOS管

-第四部分--3.24 N沟道耗尽型MOS管

-3.25场效应管的分类

--3.25场效应管的分类

-第四部分--3.25场效应管的分类

-第四周作业题

第五部分

-3.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3.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第五部分--3.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3.2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2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五部分--3.2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EDA应用7-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EDA应用7-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5-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5-共源放大电路的测试

-3.28复合管

--3.28复合管

-第五部分--3.28复合管

-第三部分课件

-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第五部分--4.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

-4.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4.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第五部分--4.2

-4.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光电耦合

--4.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光电耦合

-第五部分--4.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光电耦合

-4.4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4.4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4.4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

-4.5多级放大电路的讨论

--4.5多级放大电路的讨论

--4.5多级放大电路的讨论

-第五周作业

第六部分

-实验6-两级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6-两级放大电路的测试

-4.6集成运放概述—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及电压传输特性

--4.6集成运放概述—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及电压传输特性

-4.6集成运放概述—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及电压传输特性--作业

-4.7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4.7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第六部分--4.7零点漂移现象及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第六部分--4.8对差分放大电路的需求分析及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9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9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六部分--4.9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10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4.10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4.10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4.11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及四种接法比较

--4.11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及四种接法比较

-第六部分--4.11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及四种接法比较

-4.12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4.12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第六部分--4.12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4.13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4.13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第六部分--4.13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EDA应用8-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辅助设计

--EDA应用8-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辅助设计

-作业

--第六周作业

第七部分

-4.14电流源电路—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4.14电流源电路—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4.14电流源电路—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4.15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4.15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第七部分--4.15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4.16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16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16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17互补输出级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17互补输出级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17互补输出级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作业

-4.18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和准互补输出级

--4.18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和准互补输出级

-第七部分--4.18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和准互补输出级

-4.19放大电路读图方法及双极型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4.19放大电路读图方法及双极型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第七部分--4.19

-4.20单极型(CMOS)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4.20单极型(CMOS)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第七部分 4.20单极型(CMOS)集成运放原理电路分析

-4.2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4.2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七部分--4.2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4.22集成运放的分类

--4.22集成运放的分类

-第七部分--4.22集成运放的分类

-4.23集成运放的保护电路以及低频等效电路

--4.23集成运放的保护电路以及低频等效电路

--第七部分 4.23集成运放的保护电路以及低频等效电路

-作业

-第四部分课件

第八部分

-5.1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1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第八部分 5.1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第八部分--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5.3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5.3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3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5.4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

--5.4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

-5.4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作业

-5.5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低频段的频率响应

--5.5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低频段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5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低频段的频率响应

-5.6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段的频率响应

--5.6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段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5.6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段的频率响应

-5.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及带宽增益积

--5.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及带宽增益积

-第八部分--5.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及带宽增益积

-5.8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8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八部分 5.8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9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9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9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作业

-5.10关于频率响应的讨论

--5.10关于频率响应的讨论

-第八部分--5.10关于频率响应的讨论

-EDA应用9-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EDA应用9-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实验7-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实验7-两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测试

-第八周习题

-第五部分课件

第九部分

-6.1什么是反馈

--6.1什么是反馈

-6.1什么是反馈--作业

-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第九部分--6.2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

-6.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6.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第九部分--6.3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6.4有无反馈、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判断

--6.4有无反馈、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判断

-6.4有无反馈、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判断--作业

-6.5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6.5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第九部分--6.5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6.6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

--6.6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

-第九部分--6.6交流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

-6.7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6.7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第九部分--6.7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分析

-6.8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6.8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第九部分--6.8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6.9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6.9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第九部分--6.9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第九周作业

第十部分

-6.10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6.10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第十部分 6.10基于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6.1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讨论

--6.1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讨论

--第十部分 6.1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讨论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第十部分 6.12引入交流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并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6.13引入交流负反馈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

--6.13引入交流负反馈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

--第十部分 6.13引入交流负反馈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

-实验8-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8-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第十部分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

-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第十部分 6.1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及条件

-6.16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分析

--6.16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分析

--第十部分 6.16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分析

-6.17简单滞后补偿

--6.17简单滞后补偿

--第十部分 6.17简单滞后补偿

-6.18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6.18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第十部分 6.18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第十周作业

-第六部分课件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作业

6.14如何根据需求引入负反馈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