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测量学 > 第六章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 6.3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成果表达 > 6-3-2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在收集整理观测资料的基础上
对资料进行分析也是体现监测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
具体来说 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分为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和综合分析
观测资料的分析工作必须以准确可靠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在计算分析之前
必须对实测资料进行校核检验
对观测系统和原始资料进行考证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成果
以水利工程的为例
其观测资料包括
水工建筑物本身及有关河道、库区的
水流、泥沙、冰情、水质等各项观测资料
这些观测资料的分析是根据水工建筑物设计理论
施工经验以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的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施工期的资料分析
计算分析建筑物在施工期取得的观测资料
可为施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初期蓄水期的资料分析
以查明水工建筑物承受实际水荷载作用时的工作状态
保证水工建筑物蓄水期的安全
3运行期的资料分析
应定期进行(例如:每5年一次)
分析成果用以判断大坝等水工建筑物性态是否正常
评估其安全程度
制定维修加固方案
更新改造安全监测系统
资料分析常用方法
包括:作图分析、统计分析、比对分析、建模分析
作图分析
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
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
通过观测物理量的过程曲线来分析其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简便、直观 特别适用于初步分析阶段
统计分析
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
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
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具有定量的概念
分析成果更具有实用性
3对比分析
将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实测值
与设计计算值或模型试验值进行比较
相互验证
寻找异常原因
进而探讨改进运行和设计、施工方法的途径
建模分析
采用系统识别方法处理观测资料
建立数学模型
用以分离影响因素
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
进行实测值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
建模分析常用数学模型有这样三种
第一种是统计模型
主要以逐步回归计算方法处理实测资料建立的模型
第二种是确定性模型
主要以有限元计算和最小二乘法处理实测资料建立的模型
第三种是混合模型
一部分观测物理量用统计模型(如温度)
一部分观测物理量用确定性模型(如变形)
这种方法能够定量分析
是长期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此外 我们还应注意
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应符合规范规定
原始记录成果应整洁、清晰
不得涂改 严禁作伪
计算成果应完整、正确
图表应整齐、美观
-1.1绪论
--测试1-1
--测试1-2
-讨论1
-2.1地形图测绘概述
--测试2-1
--测试2-2
--测试2-3
-2.2地形图的应用
--测试2-4
--测试2-5
--测试2-6
--测试2-7
-3.1工程测量控制网概述
--测试3-1
--测试3-2
-3.2工程测量控制网基准
--测试3-3
--测试3-4
--测试3-5
--测试3-6
-3.3工程测量控制网的质量准则及优化设计
--测试3-7
--测试3-8
--测试3-9
-4.1施工放样概述
--测试4-1
--测试4-2
--测试4-3
-4.2平面施工放样方法
--测试4-4
--测试4-5
--测试4-6
--测试4-7
-4.3高程施工放样方法
--测试4-8
--测试4-9
--测试4-10
-5.1道路圆曲线测设
--测试5-1
--测试5-2
--测试5-3
--测试5-4
--测试5-5
-5.2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测设
--测试5-6
--测试5-7
--测试5-8
--测试5-9
--测试5-10
--测试5-11
-5.3竖曲线测设
--测试5-12
--测试5-13
--测试5-14
-6.1变形监测概述
--测试6-1
--测试6-2
--测试6-3
--测试6-4
--测试6-5
-6.2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测试6-6
--测试6-7
--测试6-8
--测试6-9
--测试6-10
-6.3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成果表达
--测试6-11
--测试6-12
--测试6-13
-课程考核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