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行走的艺术 >  第二章 鸿蒙初辟 >  2.1 察车自轮始 >  2.1.4 轮的结构2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1.4 轮的结构2在线视频

下一节:2.2.1 人力车变迁

返回《汽车行走的艺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1.4 轮的结构2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

某有内胎的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这种轮胎 一般由外胎

内胎和垫带所组成

外胎是用耐磨橡胶制成的

强度较高而又有弹性的外壳

直接与地面接触

保护着内胎使其不受损伤

外胎它由胎面 帘布层

缓冲层和胎圈等组成

胎面是外胎的外表面

包括胎冠 胎肩和胎侧三部分

胎冠 也称行驶面

它与路面直接接触

承受冲击和磨损

并保护胎体不受机械损伤

为了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

防止纵横向滑移

在胎冠上有各种形式的花纹

胎肩是较厚的胎冠

和较薄的胎侧间的过渡部分

一般也有各种花纹以防滑和散热

胎侧是贴在帘布层侧壁的薄橡胶层

其作用是保护胎侧部分的

帘布层免受机械损伤及水分侵蚀

胎侧不与地面接触 一般不磨损

但此处承受较大的挠曲变形

帘布层是外胎的骨架 也称胎体

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负荷如汽车的重力

路面冲击力和内部气压

保持轮胎外缘尺寸和形状

帘布层通常由多层胶化的棉线

或其他纤维编织物所叠成

并按一定的角度交叉排列

为使其负荷均匀分布

帘布层数多采用偶数

帘布层数的多少要根据轮胎承受的负荷

内压以及轮胎的类别和用途来确定

缓冲层位于胎面和帘布层之间

质软而弹性大

其作用是加强胎面与帘布层的结合

以缓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所受到的不平路面的冲击

以及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胎面

与帘布层脱离

胎圈是帘布层的根基

它靠胎圈固装在轮辋上

胎圈由钢丝圈

帘布层包边和胎圈包布组成

内胎是一个环形的橡胶管

上面装有气门嘴

以便充入或排出空气

内胎里充满了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因为低压胎弹性好 断面宽

与道路接触面大

壁薄而散热性良好

所以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和操纵稳定性

同时 道路和轮胎本身的寿命也得以延长

因此目前 乘用车 商用车

几乎全都采用低压胎

垫带是一个环形的橡胶带

它垫在内胎与轮辋之间

保护内胎不被轮辋和胎圈磨坏

并防止尘土及水汽浸入胎内

早期使用的有内胎轮胎多为斜交轮胎

斜交轮胎 又称普通结构轮胎

是指胎体帘布层和缓冲层相邻层

帘线交叉的一种轮胎

通常帘布的帘线与胎面中心线约呈35度角

是一种侧胎边穿过胎面到另一侧胎边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

来了解一下斜交轮胎的特点

目前在汽车中

子午线轮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子午线轮胎帘布层的帘线

与轮胎子午断面接近一致

即与胎面中心线成90°

或接近90°排列

以带束层箍紧胎体

子午线轮胎特点是帘线的这种排列

能使其强度被充分利用

故其帘布层数比普通轮胎可减少将近一半

最少的只有一层

且没有偶数限制 所以胎体柔软

帘线在圆周方向上只靠橡胶来联系

为了承受汽车行驶时产生的较大切向力

子午线轮胎具有若干层帘线

与子午断面呈大角度 高强度

不易拉伸的周向环形带束层

同时带束层采用强度高

伸缩率小的帘线材料制成

故带束层像一条刚性环带箍在胎体上

极大地提高了胎面的刚度和强度

与普通斜交胎相比

子午线轮胎具有耐磨性好

弹性大 行驶里程长

滚动阻力小 节约燃料

承载能力大 减振性能和附着性能好

胎面耐刺穿和自重轻等优点

但其胎侧易裂口 胎圈易损坏

且侧向稳定性差 成本偏高

无内胎轮胎在外观和结构上与有内胎轮胎相似

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内胎和垫带

空气直接压入外胎中

其密封性是由外胎和轮辋来保证的

无内胎轮胎的内壁上

附加了一层厚约2~3mm 的橡胶密封层

有的还在该层下面

贴着一层特殊混合物制成的自粘层

当轮胎穿孔时

自粘层能自行将刺穿的孔黏合

无内胎轮胎的优点是

穿孔时漏气缓慢

胎压不会急剧下降

汽车仍能具备行驶能力

同时因无内胎

故摩擦生热少 散热快

适于高速行驶

此外 结构简单 质量较小

无内胎轮胎也存在一些缺点

密封层和自粘层易漏气

途中修理较为困难

因此 一般多采用无自粘层的无内胎轮胎

它的外胎内壁只有一层密封层

当轮胎穿孔时

由于其本身处于压缩状态而紧裹着穿刺物

故能长期不漏气 即使将穿刺物拔出

亦能暂时保持胎内部气压

无内胎轮胎一般配用深式轮辋

目前在轿车上应用较多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轮胎的基本规格代号

通用的轮胎规格代号

包括以毫米为单位表示的断面宽度

扁平率 轮胎类型代号

用英寸为单位表示的轮辋直径

负荷指数和车速代号等参数

例如 某轮胎型号为175/70R 14 77H

其中175代表轮胎宽度是175mm

70表示轮胎断面的扁平率是70%

R表示子午胎

14表示轮辋直径是14英寸

77表示负荷指数 H表示车速代号

从轮圈至胎面的高度与轮胎断面宽度之比

称为扁平率 以百分比表示

即高度占宽度的百分数

使用在汽车上的扁平率多为100至80的

不过高性能的赛车

亦有采用70~ 60的高扁平比的轮胎

扁平率增加

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

摩擦系数增大 制动性能提高

轮胎的耐久性增加

同时转弯时周向滑移率变小

触地面韧性加强 转弯性能变佳

而且在轮胎总体高度没有大的变化时

轮胎可以适当加宽

能增强车辆的美观性

给人以饱满的感觉

负荷指数

表示轮胎所能允许的最大载荷能力

一般用两位数字表示

数值愈大则表示其载荷能力愈强

如前面示例中的负荷指数为77

表示其最大载荷能力为412kg

而负荷指数为100

则表示其最大载荷能力为800kg

完整的负荷指数如此表所示

车速代号表示轮胎所能允许的

最高安全车速

一般用英文字母代表

如前面示例中提到的速度代号为H级

表示其最高安全车速为210km/h

最常见的车速代号有S级

对应最高车速180km/h

T级 最高车速190km/h和H级等

如轮胎无速度标识

除非另有说明

一般认为其最高安全速度为120km/h

完整的速度代号如下表所示

汽车行走的艺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从“车”谈起

--1.1.1 从“车”谈起

-1.2 王者之车---指南车

--1.2.1 王者之车---指南车

-第一章测试 绪论

第二章 鸿蒙初辟

-2.1 察车自轮始

--2.1.1 轮的发明

--2.1.2 轮的发展

--2.1.3 轮的结构1

--2.1.4 轮的结构2

-2.2 人力车概述

--2.2.1 人力车变迁

--2.2.2 黄包车

-第二章测试 鸿蒙初辟

第三章 畜力往事

-3.1 马与马车

--3.1.1 马的驯服

--3.1.2 马车基本结构

-3.2 车马礼仪

--3.2.1 车马礼仪概述

--3.2.2 公务用车

-3.3 其它

--3.3.1 其他畜力车

--3.3.2 畜力时代“路怒”现象

-章节测试--作业

第四章 蒸汽时代

-4.1 蒸汽机萌芽

--4.1.1 早期的探索1

--4.1.2 早期的探索2

-4.2 蒸汽机诞生

--4.2.1 巴本

--4.2.2 塞维利

--4.2.3 纽科门

-4.3 蒸汽机变革

--4.3.1 瓦特变革1

--4.3.2 瓦特变革2

--4.3.3 瓦特变革3

--4.3.4 瓦特变革4

-4.4 蒸汽汽车

--4.4.1 尝试与诞生

--4.4.2 走向成熟

-章节测试--作业

第五章 内燃江湖

-5.1 探索与问世

--5.1.1 早期探索

--5.1.2 新的突破

--5.1.3 汽油机和柴油机诞生

-5.2 内燃机原理

--5.2.1 基本结构

--5.2.2 工作过程

-5.3 内燃机汽车

--5.3.1 诞生与发展

--5.3.2 行驶原理

--5.3.3 结构综述

--5.3.4 传动部件

--5.3.5 悬架

--5.3.6 转向和制动

-章节测试--作业

第六章 电动风云

-6.1 电池篇

--6.1.1 起电机

--6.1.2 莱顿瓶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6.1.3 伽伐尼的蛙腿生物电和伏特电堆

--6.1.4 铅酸蓄电池

--6.1.5 镍氢蓄电池

--5.1.6 锂电池

-6.2 电机篇

--6.2.1 电磁学奠基

--6.2.2 电磁大师法拉第

--6.2.3 直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4 交流电机的诞生与发展

--6.2.5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6.3 整车篇

--6.3.1 尝试与探索

--6.3.2 黄金时代

--6.3.3 沉寂与复苏

--6.3.4 基本结构

-章节测试--作业

2.1.4 轮的结构2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