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9424

当前课程知识点:基础笔译 >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

返回《基础笔译》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在线视频

下一节:本章课件

返回《基础笔译》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前几章中

我们讲解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如何正确理解原文

如何做好词汇、

句法、篇章和文体风格层面的翻译

在这一章里

我们要学习一下

与文化相关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

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而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转换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文化信息的转换

文化信息种类繁多

因时间所限

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以小见大

给大家展示一下

在翻译文化信息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种传递汉语文化的方式

就是把汉语的四字成语

或俗语转换成英语

在这一章里

我们重点学习一下

如何把汉语中的

四字成语或俗语携带的文化信息

翻译成恰当的英文

既能让西方读者听得懂

又能向他们传递中国的文化

这里以CATTI 2015年下半年

二级笔译试题汉译英第2篇为例

讲解如何在英语译文中

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

请同学们在听下面的讲解之前

一定要通读这篇短文

本文节选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在德国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

第六届会议时发表的主旨演讲

演讲的题目是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

节选的部分共有2段

共计320个汉字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

简要说明了

中欧是世界上两大重要力量及原因

第2段为第二部分

通过对比和比较的写作手法

说明中欧之间应保持紧密联系

要正确理解原文

首先需要同学们了解两个知识点

中欧论坛和中欧论坛汉堡峰会

2002年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文苑”发起了中欧论坛

2008年底更名为欧中国际及商业关系中心

论坛每年在不同的欧洲城市举办

是中欧各界人士欢聚一堂

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的国际交流平台

一直以来

中欧论坛都在为欧亚大陆之间的对话

创造各种条件

以增进中欧人民的了解和交流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

是中欧政治、经济与学术界领袖

和重要人物进行对话的平台

旨在促进中欧两地的经济往来

汉堡峰会每两年举办一届

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峰会以来

至2018年止

共举办了八届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欧之间的交流

每届峰会都会派政府高层代表出席

李克强总理这篇演讲

是在2014年第六届峰会上发表的

受众的文化背景与我们相去甚远

如果能在这个国际平台上

达到加深彼此了解的目的

将有助于推动中欧两地的经济往来

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

这篇演讲的英语译文就显得格外重要

掌握了中欧论坛

与汉堡峰会这两个知识点之后

同学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

在译文中传递中国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翻译文化信息的方法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已经定型的词

多为四字

携带有大量的文化信息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就是浓缩了的句子

要理解成语的含义

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知识

俗语多由群众创造

流传范围广

口语性强

简练形象

俗语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

与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密切相关

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

也很难理解俗语的含义

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翻译的方向发生了转变

五四时期

以把外国的文学作品、

技术资料、

科研成果翻译成中文为主

而现在

中国把汉文化

推向世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中国没有像今天这样

大规模地参与国际事务之时

汉译英

要更多地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

成语和俗语的译文

更倾向于贴近西方文化

而在今天

想要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在翻译成语和俗语时

既要想办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又要使译文通俗易懂、简洁凝练

让外国读者通过这些译文

逐渐了解、接受中国的文化

为了配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中国的政论文中常出现成语和俗语

其翻译方法灵活多变

直译、意译、直译+意译、

阐释性翻译都有

没有统一的翻译方法

但政论文中成语和俗语的翻译

一般都遵循一贯性、严谨性

和简洁性三条原则

在政府文件中常出现的成语或俗语

例如: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如果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译文

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

一般不宜随意改动

译员一定要仔细考虑成语

或俗语出现的语境

分清在当前语境下

应突出成语或俗语的哪些方面

然后再翻译

简洁性是说

成语的译文要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读者对译文传达的意思要一目了然

下面我们进行范例讲解

大家在阅读完这篇短文之后可以发现

原文中有五处

携带中国文化信息的成语或俗语

分别是:

和而不同、

多元一体、

命运相连、

前途相关、

包容互鉴

在这五个四字成语或俗语中

和而不同、

多元一体

以及命运相连、

前途相关两组出现在邻近的位置上

且语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

《论语》已有多个英译本

比较著名的是理雅格、

韦利、

安乐哲和辜鸿铭的译本

如果照搬《论语》英译本的译文

可能会使译文冗长啰嗦

《论语》英译本

是为了准确地传递孔子的思想而翻译的

而政论文中出现的《论语》中的成语

是为了树立现代中国的正面形象

因此

不能在政论文中照搬典籍文献的英译

而要灵活变通

“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

出现在邻近的位置上

分别说明中国和欧盟两者的不同理念

前者是在保持差异中求和谐

而后者则强调各成员国

在保持自己独特特点的同时

组成一个整体

在某种程度上

两者具有相似性

译文采用了比较相似的句式

来翻译这八个字

“harmony without uniforminy”

和“unity in diversity”

通过句式特点来暗示

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

“命运相连”

“前途相关”表面上看是两个词

但这两个词说的是一个意思

为了使四字成语

或俗语的译文简洁凝练

译文把这八个字合并译为

“common destiny and future”

“包容互鉴”一词的准确翻译

需要谨慎分析“包容”

与“互鉴”之间的逻辑关系

“互鉴”是“相互借鉴”的简称

意思是把别的人或事当作镜子

对照自己

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包容”的意思是指宽容大度

只有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

了解别人之后

才更容易对他人采取包容的态度

因此

“包容互鉴”译成了

“promote mutual learning and inclusiveness”

调整了“互鉴”和“包容”的语序

先互相学习

然后产生包容的态度

这样更符合逻辑

国外读者更容易读懂

通过以上的讲解

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

翻译汉语成语或俗语

所携带的文化信息的方法了呢

大家可以应用本节学到的翻译方法

尝试着翻译一下资料中的翻译练习

这里重点讲解

以下两对儿四字短语的翻译

驰于空想、骛于虚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是李大利的一句名言

结构对称

意思是说

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而不付诸行动

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

其中“驰”与“骛”的部首都是“马”

是奔跑、

快跑的意思

空想的意思是指不切真实的想法

虚声是指与实际不相符的虚名

在当前的语境下

“不驰于空想”

描述了我们党的精神状态

“不骛于虚声”

描述了我们党的奋进状态

原文中的句子

“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

必须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描述了目标和三条具体做法

一是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二是一步一个脚印

三是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

译文把三条具体做法

译成了三个并列的动词短语

如果再把“驰于空想、

骛于虚声”译成动词短语

会使译文的层次显得比较混乱

实际上

“驰于空想”和“骛于虚声”

所讲的意思比较相似

都是要抛弃虚假的东西

译文为了使句子结构简洁、紧凑

同时又要把这八个字

携带的文化意义翻译出来

就使用了一个动词“avoid”

把“空想”和“虚声”译成两个名词短语

做“avoid”的宾语

这样的译文

既把文化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又能与上下文紧密融合在一起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一句谚语

在白话小说《水浒传》、

元曲《赵氏孤儿》等中都出现过

比喻设法克服各种困难

八个字虽然短

却讲述了

遇到两种困难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如果遇到大山的阻挡,就要开辟路径

遇到江河阻拦,就要架桥通过

这一段在讲

我们一定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而山、路、水、桥的意象

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

如果逐字译出

不仅会使句子显得冗长

还可能会喧宾夺主

削弱“改革开放”这个话题

出于对篇章整体效果的考虑

译文只译出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喻义

也就是克服所有困难

然后

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英文译文

融合在一起

整句话的译文是:

At the significant juncture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we should surmount all obstacles

to carry the reform further to its ultimate triumph

译文简洁

重点信息突出

大家是否都已经掌握了

文化信息的笔译方法了呢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本节学到的内容

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的文化信息

是译员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在翻译此类语句时

译员一定要注意取舍

在某些情况下

中国的译员可能倾向于

把中国的文化信息

尽可能多地传递给西方读者

译文有时会显得拗口

为了让西方读者读得懂

甚至会增加很多注释

但是这种方法

会增加西方读者的阅读负担

反而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如果译员能充分考虑到

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

判断好哪些信息能够出现在译文中

哪些信息需要舍弃掉

使携带文化信息的译文

与译文的其他部分

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让西方读者

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同时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

也学习到了中国文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

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

当然

在英语译文中

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每个阶段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同学们一定要用动态的眼光

去看待这个问题

随着西方读者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

译文应保留哪些信息

舍弃哪些信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各位同学

本节是

《基础笔译》这门课的最后一节

真诚的希望各位同学在这门课上

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翻译方法

熟能生巧

翻译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

能够把在这门课上学到的方法

应用到翻译实践当中

在大量的实践练习中

稳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基础笔译课程列表:

第一章 语义的理解与表达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上)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上)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下)

--1.1 抽象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下)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上)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上)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下)

--1.2 时空关系的理解与表达(下)

-第一章第一节-习题

-第一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二章 词汇的翻译

-2-1词汇的翻译(上)

--2-1词汇的翻译(上)

-2-1词汇的翻译(下)

--2-1词汇的翻译(下)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上)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上)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下)

--2-2根据原文逻辑确定词义(下)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上)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上)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下)

--2-3根据文体确定词义(下)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上)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上)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下)

--2-4抽象名词避虚就实(下)

-第二章-第二节-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习题

-第二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三章 句子的翻译

-3.1 特殊句式的翻译

--3.1 特殊句式的翻译

-3.2 拆分重组句式

--3.2 拆分重组句式

-3.3 平行结构的翻译(上)

--3.3 平行结构的翻译(上)

-3.3 插入语的翻译(下)

--3.3 插入语的翻译(下)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第三章第二节--习题

-第三章第三节--习题1

-第三章第三节--习题2

-本章课件

第四章 篇章的翻译

-4.1 复现并列结构的处理(上)

--4.1 复现并列结构的处理(上)

-4.1 复现信息结构的处理(下)

--4.1 复现信息结构的处理(下)

-4.2 逻辑重组

--4.2 逻辑重组

-第四章第一节--习题1

-第四章第一节--习题2

-第四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五章 文体风格的翻译

-5.1 强调语气的传达(上)

--5.1 强调语气的传达(上)

-5.1 强调语气的翻译(下)

--5.1 强调语气的翻译(下)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上)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上)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下)

--5.2 非正式口语体的翻译(下)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3 文学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5.4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第五章第一节-习题

-第五章第二节-习题

-第五章第三节-习题

-第五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六章 语义逻辑的理解与表达

-6.1 单词间的逻辑语义分析

--6.1 单词间的逻辑语义分析

-6.2 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分析(上)

--6.2 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分析(上)

-6.2 小句间的语义逻辑的理解(下)

--6.2 小句间的语义逻辑的理解(下)

-第六章第一节-习题

-第六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七章 词汇的翻译

-7-1词汇的翻译(上)

--7-1词汇的翻译(上)

-7-1词汇的翻译(下)

--7-1词汇的翻译(下)

-7-2人称的转换(上)

--7-2人称的转换(上)

-7-2人称的转换(下)

--7-2人称的转换(下)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上)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上)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下)

--7-3主题词汇的翻译(下)

-7-4动词的处理(上)

--7-4动词的处理(上)

-7-4动词的处理(下)

--7-4动词的处理(下)

-7-5词汇的严谨性(上)

--7-5词汇的严谨性(上)

-7-5词汇的严谨性(下)

--7-5词汇的严谨性(下)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上)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上)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下)

--7-6近义词的多样性(下)

-第七章-第一节-习题

-第七章-第二节-习题

-第七章-第四节-习题

-第七章-第五节-习题

-第七章-第六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八章 句子的翻译

-8.1 并列成分巧处理

--8.1 并列成分巧处理

-8.2 状语的灵活处理

--8.2 状语的灵活处理

-8.3 分清主次

--8.3 分清主次

-8.4 长句的切分与合并

--8.4 长句的切分与合并

-第八章第一节-习题

-第八章第二节-习题

-第八章第三节--习题

-第八章第四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九章 篇章的翻译

-第九章 篇章的翻译

--9 篇章的翻译

-第九章--练习题

-本章课件

第十章 文体风格的翻译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上)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10.1 典籍文体风格的翻译(下)

-10.2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

--10.2 科技文体风格的翻译

-第十章第一节-习题

-第十章第二节-习题

-本章课件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第十一章 文化信息的翻译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

-第十一章-习题

-本章课件

11 文化信息的翻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