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 > 课程导入:认识管理与管理学 > 0.6 管理百年脉络(一) > 0.6 管理百年脉络(一)
返回《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大家好
现在让我们来聊一聊 管理百年脉络
这部分内容我将分为两次课来为大家讲解
在进入课程之前
我们先来 想一想
作为现代管理者
你是否知道
管理科学有多长的历史
管理科学的开山鼻祖是谁
管理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管理历史上最早找到的
管理方法与工具是什么
请带着你的思考
一起进入这次管理课堂
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人类从事管理实践的历史非常久远
但是管理科学直到
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纵观管理科学发展的百年历史
我们可以将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世纪末以前
称为早期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时期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我们又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第三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1945年二战结束
称为新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又称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第四阶段 二战结束后 一直到今天
我们称为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这次课我们重点讲解前两个阶段
回顾管理科学发展历史
我们会发现一个鲜明的特征
先进的管理思想始终是同
先进的生产力相伴随
世界的管理中心
通常是和世界的经济中心相重合的
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我们称为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与实践时期
这一阶段以第一次产业革命作为分界线
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时期
产业革命之前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印度
是世界经济的强国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时期
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
主要出现在这四大文明古国之中
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
英国出现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使得英国
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发现好的管理思想
和管理活动不再出现在四大文明古国
而主要出现在英国
这一时期
最有影响的管理学者就是
英国的亚当 斯密和查尔斯 巴贝奇
亚当 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
这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
同时也是一本管理学著作
在《国富论》这本书中
亚当 斯密以制针业为例
提出了管理学中第一个
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 劳动分工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亚当 斯密
所完成的这个实验
这是在一个制针工厂完成的实验
试验之前
每个工人都需要独立去完成
制作一根针的全部工序
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制作10根针
在试验中
亚当 斯密
把制针的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
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个工序
有人专门负责抽丝
有人专门负责拉直
还有人专门负责剪断
还有人专门负责磨针尖
有人专门负责钻孔
结果呢
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做480根针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48倍
为什么前后产量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亚当 斯密认为
是劳动分工
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为此 亚当 斯密提出了管理科学中
第一个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方法 劳动分工
这里 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
管理是不是一种生产力
在制针业试验中
没有任何技术进步
只是施加了一些简单的管理劳动分工
生产效率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因此 我们说
管理就是一种生产力
从某个角度而言
管理的进步比单纯的技术进步更重要
在这一阶段
另一位著名管理学者就是
英国的学者查尔斯 巴贝奇
他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巴贝奇对劳动分工的研究
比亚当.斯密更加具体
在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与实践时期
尽管出现了一些好的管理活动
一些好的管理思想
也出现了像亚当 斯密 巴贝奇
这样有影响的管理学者
但是这个时期管理思想比较零散
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并没有形成
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是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又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介绍
三位管理学者
第一位是美国的管理学者泰勒
泰勒是管理科学的开山鼻祖
管理科学的正式形成和产生
就是泰勒1911年所出版的
《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作为标志
这本书的出版
代表着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正式形成了
我们说管理百年史
就是从1911年泰勒出版
《科学管理原理》开始来计算的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到今天大致是100年的历史
因此泰勒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是管理科学的开山鼻祖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到今天为止
我们大家都说
管理的核心命题就是提高效率
2科学制订劳动定额的原理
由于当时劳动复杂程度逐步提高
当时的制造业主所感到困惑的是
不知道如何去制定一个合理的劳动定额
泰勒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两种方法
提出了科学制订劳动定额的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制造业主的这一难题
在这里
我来介绍一下泰勒所进行的
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
搬运铁块试验是1898年
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所进行的一场实验
当时工人日常工作就要把铁块
搬运到铁路的货车上
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搬运12.5吨
工人每天的工资是1.15美元
泰勒找来一名工人进行试验
他观察了他搬运的姿势 行走的速度
通过反复的试验
泰勒将工人搬运的姿势标准化
他认为按照这一标准化姿势来搬运
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搬运48吨
他以48吨作为每人每天的劳动定额
结果是
按照这个标准化的搬运姿势
对工人进行简单训练之后
平均每人每天都可以搬运48吨
劳动效率提高了将近四倍
工人的工资也提高到了1.85美元
工人与工厂达到了互利共赢
3能力要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泰勒认为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必须为每一项工作挑选 第一流的工人
什么是第一流的工人
泰勒认为当每个工人都放到了
最符合他们 能力类型的岗位上
他们就有可能是第一流的工人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要用人所长
4标准化的原理
泰勒认为 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
实施劳动动作标准化 劳动工具标准化
为此
泰勒进行了另外一项著名的实验
铁锹实验
当时公司有一批铲运工人
铲运工人每天都要从自己家里面带来铁锹
这些铁锹大小规格是不一样的
而每天需要铲运的物料也是不一样的
有铁矿石 有煤粉 也有焦炭等等
那么工人一铁锹铲下去
到底多重才合适呢
也就是说
既能够铲的很多 又不容易引起疲劳
泰勒经过反复试验 他发现
一铁锹21磅的时候
对工人是最适合的
根据试验的结果
泰勒针对不同的物料设计出
不同规格的铁锹
此后 工人不需要从自己家中带来铁锹
而是根据物料情况从公司领取
相应规格的铁锹
结果呢
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
从以前的16吨提高到59吨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5实行有差别计件工资制
也就是要通过采用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鼓励工人超额去完成工作定额
6计划与执行相分离的原理
泰勒主张要成立专门的计划部门
也就是管理部门
专门负责计划工作
工人只负责执行
7实行职能工长制
泰勒主张将管理工作进行细分
每一个管理者只承担其中一项管理职能
8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
进行一场 精神的革命
也就是说 要在你的思维领域方面
进行变革
工人和雇主要从对立转向合作
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泰勒以及他的追随者的理论
共同构成了 泰勒制
人们称以泰勒为代表的学派
为科学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
使管理从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
在这一时期我们要介绍的
第二位学者是法国的管理学者法约尔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
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了管理十四条原则
和管理的五大职能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包括
劳动分工 职权与职责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合理报酬 集中 等级链 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在课堂上
不具体介绍原则的具体内容
我们大家来看
即使是现代企业
如果遵循的管理的这十四项原则
一定是一家管理基础非常扎实的企业
因此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十四项原则
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 包括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与控制
在管理科学经过了100多年发展的今天
我们几乎所有的管理学者
仍然认为管理具有这五大职能
在这个时期
我们要介绍的第三位是
德国的管理学者马克斯 韦伯
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他提出了理想组织体系
韦伯认为
在组织中存在三种组织的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在这三种权力中
传统的权力是通过继承职位得到的权力
并不是按能力挑选得到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则过于带感情色彩
并且是非理性的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
才可以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马克斯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对于现代管理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堂课开始前的 想一想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
我们可以知道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具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管理科学的开山鼻祖是泰勒
管理的核心命题就是提高效率
管理历史上最早找到的管理方法与工具
就是亚当 斯密所提出的劳动分工
学以致用
在这次课程结束之前
我给大家留下一个思考题
请大家 用一用
2010以来
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相继发生了
近二十起的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有一种说法
把沸沸扬扬的富士康事件
归罪于泰勒的科学管理
因为泰勒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
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而富士康通过对一线员工实行了
严格的科学管理将这个法则运用到了极致
请大家针对
富士康事件是泰勒制的恶之花
这个说法进行分析
关于思考题
我们将会在课程互动讨论区
与大家一起讨论
并给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
好 这次课就到这里
下次课见
-0.1 什么是管理——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0.2 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0.3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0.4 管理的职能、技能与角色
-0.5 案例1:个人优秀的意义并不大
-0.6 管理百年脉络(一)
-0.7 管理百年脉络(二)
-0.8 案例2:西游记团队的启示
-第一单元测试题
-1.1 洞察环境大势(一):环境分析PETS模型
-1.2 洞察环境大势(二):竞争格局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
-1.3 案例3:麦当劳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
-1.4 战略决策分析利器——SWOT分析和BCG矩阵
-1.5 群体决策工具与方法——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第二单元测试题
-2.1 态度决定一切
-2.2 态度的构成成份及形成
-2.3 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2.4 责任心与高效执行力
-2.5 伦理道德与核心价值观
-第三单元测试题
-3.1 组织中的基本问题
-3.2 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的(一)
-3.3 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二)
-3.4 案例4:销售部的责任
-3.5 高效沟通的技巧
-3.6 组织文化功能与内容
-3.7 案例5:辞职风波(一)
-3.8 案例5:辞职风波(二)
-第四单元测试题
-4.1 如何招聘到“好员工”
-4.2 激励员工的工作潜能
-4.3 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
-4.4 内容型激励理论(二):双因素理论
-4.5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4.6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
-第五单元测试题
-5.1 有效领导者的实质与任务
-5.2 领导特质理论
-5.3 领导行为理论
-5.4 领导情境理论
-5.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5.6 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
-第六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