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暖通空调 > 第七章 室内气流分布 > 7.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 > 07-01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
大多数空调与通风系统
都需要向房间或被控制区域
送入和排出空气
不同形状的房间
不同送风口和回风口型式和布置
不同大小的送风量等
都影响着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
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
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
都是人体舒适的要素
而污染物的浓度
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
要使房间内人群活动区域
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
空气质量优良的环境
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
和对空气的处理方案
而且还必须有合理的气流分布
气流分布
又称为气流组织
也就是设计者要组织空气合理的流动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对气流分布的要求和评价
例如
对有害物发生的车间
用有关污染物方面指标
来评价气流的分布的效果
如污染物最大浓度区的当量扩散半径
实际的不均匀分布
工作区的
平均浓度
与排风浓度比值等
又如恒温恒湿空调房间
对房间气流分布的要求
是工作区内
各点的温湿度均匀一致
并保持
与基准温湿度差最小
对气流分布的要求
主要针对人员停留区或工作区
美国
ANSI/ASHRAE标准
55—2004
定义工作区通常为
距地面1.8m以内
距外墙(窗)或供暖
或通风空调设备1m
和距内墙0.3m的区域
工艺性空调房间
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
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
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
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
从舒适度角度
人体头部足踝间
空气的垂直温差
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美国
ANSI/ASHRAE标准
55—2004建议
建议人体头部和足踝间
垂直温差<3℃
国际标准ISO7730—2005
分别规定了
三个热舒适度等级的头部
和足踝间的空气垂直温差为
A级<2℃
B级<3℃
C级<4℃
我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对置换通风气流分布规定地面上
0.1~1.1m间
的空气垂直温差
不宜大于3℃
作区的风速也是
影响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温度较高的场所
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的办法
来改善热舒适环境
但是大风速通常是令人讨厌的
试验表明
风速在0.5m/s以下时
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各国的规范
标准或手册中
对工作区的风速都有规定
我国规范规定
舒适性空调室内人员
长期停留区域的风速
冬季不应大于0.2m/s
夏季不应大于0.25m/s
或不大于0.3m/s
工艺性空调室内人员
活动区的风速
冬季不宜大于0.3m/s
夏季宜为0.2-0.5m/s
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
和风速引起人体局部冷感
从而导致人体不舒适的感觉
他是热舒适的一个指标
吹风感用有效温度θ评价
它的定义为
tx、 tr室内某点的温度
和室内平均温度
Vx室内某点的风速
对于办公室
当θ在-1.7~1.1 ℃
Vx<0.35m/s时
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
小于下限值时有吹风感
有效吹风温度θ
只是评价室内
某点的一个热舒适指标
而室内人员停留区各点
是否有吹风感
则用气流分布特性指标
ADPI来评价
它定义为
人员停留区内
各点满足θ的点
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一般要求
ADPI大于等于80%
对于已有房间
还可以通过实测各点
空气温度
和风速来确定
在气流分布设计时
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办法
进行预测或参考有关文献
手册提供的数值
-1.1 暖通空调含义及工作原理
-1.2 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1.3 暖通空调的发展概况
-1.4 关于本课程
--1.4关于本课程
-章末测试--作业
-2.1 负荷概念
--2.1 负荷概念
-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2.3 供暖系统热负荷
-2.4 夏季空调冷负荷与湿负荷
-2.5 新风量与新风负荷
-2.6 室内冷负荷与制冷系统冷负荷
-章末测试--作业
-3.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3.2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3.3 供暖热计量及系统形式
-3.4 蒸汽供暖系统
-3.5 辐射供暖
-章末小结--作业
-4.1空气调节系统分类
-4.2 湿空气性质与焓湿图
-4.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送风参数
-4.4 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
-4.5 变风量空调系统
-4.6空气-水空调系统
-4.7冷剂空调系统
-4.8空调系统选择与划分原则
-章末小结--作业
-5.1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必要通风量
-5.2全面通风系统
-5.3局部通风和事故通风
-5.4自然通风原理
-章末小结--作业
-6.1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及控制的必要性
-6.2火灾的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
-6.3自然排烟
--6.3自然通风
-6.4 机械排烟
--6.4机械排烟
-6.5加压防烟
--6.5加压防烟
-章末小结--作业
-7.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
-7.2 室内气流分布评价
-7.3 典型气流分布模式
-章末小结--作业
-期末测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