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结课测试 >  结课测试 >  9.3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9.3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线视频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9.3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你好

今天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大家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就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到1953年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到1956年底

随着对农业 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全面确立

中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我们中国

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及中国最终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从生产力 生产关系

和国内外其他客观环境等角度来着手分析

第一

工业化目标

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

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两大历史任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也意味着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第一项任务基本完成

并为下一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们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第二项任务而言

改变国家工业落后状况

实现国家工业化

就成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毛泽东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指出

没有工业

便没有巩固的国防

便没有人民的幸福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中国共产党认定的工业化实现方式

就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从中国经济当时的具体实际

和国家安全考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

确定了集中主要精力

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需要有相当的现代化农业与之相适应

但是即便是经历了新区土改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仍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

因此改变农业中小农经济基础

是指社会主义化以提高农业增产的能力

成为工业化建设时间本身的要求

而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经济

意味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

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合作经济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结果

一是可以综合利用耕地

和农民手中的有限的其他生产资料

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生产管理

和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劳动力

三是可以比较方便的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这些无疑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以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代替小农经济

是国家工业化建设本身提出的内在要求

因而对分散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是中国工业化的条件之一

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既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掘原油工业的潜力

也要求投资兴建新的工矿企业

但不论怎样

国民经济都是中国实现经济起飞

和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营经济呢

是在人民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不仅是对整个国民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也同时意味着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

发掘和利用原有工业潜力

国营企业大多都有较大规模

较先进的技术设备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毫无疑问

应该承担大型工业骨干企业的建设任务

相比之下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有了数十年的发展

但是毕竟规模较大

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的企业是少数

这种状况下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基本上不具备投资兴建大型工业企业的能力

相反 已经发展起来的

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已经成为

私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本身之必需

因而

为了顺利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当时历史条件之下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既符合历史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

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

在信中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中国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

和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长

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虽然收到新生人民政权的支持

其绝对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大幅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

社会主义因素大幅前进

使得中国得以在短时期内

就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

社会主义工业产值约占34.7%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9.5%

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产值约占55.8%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以后

公司经济产值均有所增加

其中社会主义工业产值比重上升较快

已经上升到56%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产值上升到26.9%

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比重则下降为17.1%

这些数据说明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业

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

在国民经济产值比重上

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商业领域中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的零售额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

已经达到了63.7%和42.8%

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在同期则为36.3%和57.2%

除此以外

资本主义经济本身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相当一部分的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组后

也纷纷以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等不同方式

和国营经济发生了各种联系

成为受到国家引导和指导的新式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半数以上

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联系

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

和运行轨迹

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即私营工商业的性质已经变了

变成了国家资本主义

这样一来

资本主义工商业跟随共产党的火车头

走向社会主义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在农业经济中

社会主义因素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截止1952年

全国已经有大约40%受惠于土地改革的农户

加入了不同级别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

此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

参加了农业供销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

这些互助合作组织

不仅有助于农民克服困难 发展生产

也实际上成为引导个体农业

逐步走向社会主义集体化之开端

发展社会主义因素以至过渡到社会主义

本来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应有之义

而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比重的迅速增长

也的确是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自身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

它表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仅仅是在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和准备条件

而且本身就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或者说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因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就是一个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国内外其他环境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曾经预言

中国革命胜利后

国内的主要矛盾将会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将成为这个时候的主要矛盾

但此后几年

中国共产党事实上仍然是把主要注意力

放在解决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上面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只是采取了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结束

原有的三大矛盾基本解决

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发展过程中

与国家计划和国营经济的矛盾

和冲突则明显的突出出来了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识到

资本主义工商业需要在“限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组

与此相对应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之后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按照首先要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被作为主要任务提上日程

这是推动新生人民政权

采取消灭资本主义的步骤的外部动因之一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与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苏联的示范作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环境

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

影响着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

一方面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对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敌视和经济上的封锁

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

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排斥

另一方面

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

与苏联工业化进程取得的迅速

且引人注目的成就

也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经验

和经济制度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

和中国人民都有着强烈的吸引

而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

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

也增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苏联的亲近感

自然而然地要把苏联作为自己的榜样

这也是新中国决定

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并把苏联作为建设目标和模板的一个外部因素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早已确认新民主主义是过渡阶段

也早已设立好社会主义是过渡的总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没有是否可能的问题

总而言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目标

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谢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第一讲 课程综述

-1.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而是诞生在欧洲呢

-1.2为什么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为什么仍然没有扭转其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

-1. 3 政治和文化是否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

-1.4 第一讲练习题

-1.5 第一讲重难点

第二讲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2.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2 近代中国衰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3 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4第二讲练习题

-2.5 第二讲重难点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1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3.2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为什么无力自救

-3.3 中国近代早期探索的得失成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3.4 第三讲练习题

-3.5 第三讲重难点

第四讲 孙中山及其旧民主主义革命

-4.1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4.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没有一直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权

-4.3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结果的花吗

-4.4 中国资产阶级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4.5 第四讲练习题

-4.6 第四讲重难点

第五讲 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1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2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5.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5.4 第五讲练习题

-5.5第五讲重难点

第六讲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6.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2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何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3 为什么说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6.4 第六讲练习题

-6.5 第六讲重难点

第七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1 弹丸岛国的日本为何一意孤行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7.2 国民党在抗战中为何无法成功运用游击战

-7.3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7.4 第七讲练习题

-7.5 第七讲重难点

第八讲为新中国而奋斗

-8.1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而蒋介石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发动内战

-8.2 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而毛泽东1945年为何涉险赴重庆谈判

-8.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什么不到三年时间,国民党政府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8.4第八讲练习题

-8.5 第八讲重难点

第九讲 改革开放前的30年

-9.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9.2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建国初期的国内局势

-9.3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9.4 第九讲练习题

-9.5 第九讲重难点

第十讲 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0.1改革开放——为何而改 改变了什么

-10.2 为什么现阶段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何处?

-10.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0.5 第十讲练习题

-10.6 第十讲重难点

结课测试

-结课测试

9.3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