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是一门相对新颖的课程,在传统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常常是隐性课程。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整合课程和PBL的教学改革使得临床思维培养在更早期的阶段称为可能,同时也为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其中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门课程紧密结合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体现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基础与临床融合对于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人际沟通通过鲜活的案例,促进学习者在临床实践中识别、理解、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原则,并不断反思和提高“沟通”胜任力。
开设学校:北京大学;学科:医药卫生、
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是一门相对新颖的课程,在传统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常常是隐性课程。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整合课程和PBL的教学改革使得临床思维培养在更早期的阶段称为可能,同时也为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其中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门课程紧密结合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体现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基础与临床融合对于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人际沟通通过鲜活的案例,促进学习者在临床实践中识别、理解、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原则,并不断反思和提高“沟通”胜任力。
-本课导学
--课程导学
-1.1 思维的概念
-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1.3 思维的分类及临床思维
-本章课件
-第1章 章节测试题
-2.1 概念的建立和延伸(上)
-2.2 概念的建立和延伸(下)
-本章课件
-第2章 章节测试题
-3.1 PBL基本程序和主要环节(上)
-3.2 PBL基本程序和主要环节(中)
-3.3 PBL基本程序和主要环节(下)
-3.4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3.5 承上启下的机制解释
-本章课件
-第3章 章节测试题
-4.1临床思维训练之教学与学习
-4.2临床思维训练之课程整合理念(上)
-4.3临床思维训练之课程整合理念(下)
-本章课件
-第4章 章节测试题
-5.1 实践案例:病例1
--实践案例:病例1
-5.2 实践案例:病例2
--实践案例:病例2
-5.3 实践案例:病例3
--实践案例:病例3
-本章课件
-第5章 章节测试题
-6.1认知层次与试题类型
-6.2试题与能力测试
-6.3最佳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6.4 PBL理念在命题中的应用
-6.5面试问题与临床思维考核(上)
-6.6面试问题与临床思维考核(下)
-6.7面试问题的原则与技巧
-本章课件
-第6章 章节测试
-7.1 医患沟通医学人文背景
-7.2 医患沟通的一般准备
-7.3 医患沟通基本技巧
--医患沟通基本技巧
-7.4 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7.5 医患沟通的学习与训练
-本章课件
-第7章 章节测试题
-8.1内科患者的疾病和心理特点
-8.2常见的沟通环节
-8.3SPIKES六步法具体实施
-8.4案例分享与点评
-本章课件
-第8章 章节测试题
-9.1外科患者和疾病特征
-9.2外科医患沟通要点(上)
-9.3外科医患沟通要点(下)
-9.4案例分享和点评(上)
-9.5案例分享和点评(下)
-本章课件
-第9章 章节测试题
-10.1妇科患者和疾病特征
-10.2妇科医患沟通的要点
-10.3案例分享和点评
-本章课件
-第10章 章节测试题
-11.1儿科沟通的主要困难
-11.2儿科医患沟通要点(上)
-11.3儿科医患沟通要点(中)
-11.4儿科医患沟通要点(下)
-本章课件
-第11章 章节测试题
-12.1急诊科医患沟通
-12.2案例沟通1
-12.3案例沟通2
-12.4案例沟通3
-12.5总结
--12.5总结
-本章课件
-第12章 章节测试题
李海潮,医学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大内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副院长。教育部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委。
王颖, 硕士,研究员,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英国城市大学。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教学副主任;现任教育处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核心工作组成员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国家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动态评估专家,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和《中国毕业后教育杂志》审稿专家。承担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提高项目、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回顾性研究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等9项,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科学出版社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主编及副主编)5部;发表教学文章十余篇。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2013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学管理者,2018年北京市住培优秀管理者。
叶京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协会青年委员;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秘书长;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外总专业组副组长;《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中青年编委;《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委;北京市两癌筛查乳腺癌筛查质控专家;北京市西城区妇幼健康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胡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09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毕业,专业方向为妇科肿瘤、外阴疾病。美国密西根大学医院访问学者,现任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能量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妇产学会理事、北京妇产学会外阴阴道疾病分会秘书长、北京妇产学会首都妇幼分会委员。
高雨松,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學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一医院模拟教学中心副主任。北京急診医学学会危重症分会委员;2011年始至今擔任北京市中法急救与灾难医学合作中心高级模拟培训教師。北京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北京大學第一医院优秀教师。
女,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春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川崎病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委会秘书、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擅长川崎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对儿童常见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作为一线教师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的临床教学工作,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及考核任务。曾获2019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及北医2018年度“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