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在线视频

下一节: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的 那么正如我刚才所说

我们希望拥有一种新的理论

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的理论去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努力

帮助我们达到既定目标

那么产业政策就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其中一种应用

用来指引政府的行为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

经济发展是在

市场经济中

一个技术与创新快速变化升级的过程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

你需要去解决一些问题 还有经济外部性

对于先行企业你需要为它们提供一些奖励机制

与此同时你也要去协调

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的改善

比如像电力 道路系统 员工的技能培训

金融制度等等

它们可以调动金融资源

去使相应的产业能够获取投资

那么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我们需要有一个有为政府

一个国家它的资源是有限的

执行能力也是有限的

政府无法承诺

它可以把产业需要的所有东西都进行改善

很不幸的是

一个政府 就像一个企业

像一个家庭一样

资源与执行能力都是有限的

既然你的资源

和执行能力是有限的

那么你就需要战略性地使用你的资源

还有执行力

去支持那些可以为你达到最大利润回报的产业

比如在就业方面

经济增长方面

在为整个国家提供收入财政回报等方面

那能够为你的国家带来

最大化利润 最多就业机会

最大出口等等的 这样的产业

也就是你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因此政府应该使用它有限的资源

和执行力

去帮助那些企业从比较优势

变成你的竞争优势

你的国家竞争力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很显然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产业政策

因为你需要去选定产业

去实施特定产业引导的产业政策

但是我知道很多经济学家

反对使用产业政策

因为在过去绝大多数的产业政策都失败了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进口替换政策

很显然它也是属于产业政策

那么进口替换政策

想要通过政府的资源和干预

去帮助那些非常先进的产业去发展 对不对

比如说像资本密集型

或者其他很先进的产业

这类型的产业政策失败了 对吗

因为像这样的失败在过去实在是太普遍了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既然之前失败了无数次

我们就不应该使用产业政策

因此很多人排斥产业政策的使用

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

为什么之前的产业政策失败

是因为之前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

野心太大

他们尝试要去支持的那些产业

过于先进 过于资本密集

离他们本身的比较优势距离太遥远

也离他们的要素禀赋非常远 公司无法靠自己生存

在发达国家

那些高收入国家

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

原因却恰恰相反

有一些产业

他们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

比如说在矿业

或者在农业高收入的国家

实际上呢 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了

但是有时候政府出于选举的政治需求

总是会为这些产业提供保护

或者补助

这样才能够赢得选民的支持

通过给他们提供补贴还有保护

同样的 在这些产业里面 这些企业是没有自主生存能力的

那么这种保护和补助

不但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

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像寻租行为

最终就变成对政府的一种捆绑 还有政治献金等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产业政策失败了

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产业政策取得成功

那么产业政策应该针对那些在你的国家内

我称之为拥有后发比较优势的产业

当我说到后发比较优势 我指的是什么呢

它是指根据我们的要素禀赋

这个产业在你的国家或者在你的经济体内

已经具备了全世界范围内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

或者是全球最低之一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知道要想要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并不只是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

它是一个全方位成本的竞争

并不仅仅取决于要素生产的成本 而是也包括了交易的成本

还有合适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度

如果基础设施或者说制度并不完善

那么交易成本就会很高

全部的成本也会很高 你就无法具备竞争力

举个例子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最重要的生产成本要素是劳动力成本

那么今天在场的有非常多来自非洲国家的与会者

劳动力成本在你们的国家 相比起中国应该很低 对吗

但是你们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不具备竞争力 为什么

因为你们没有足够好的基础设施

没有足够好的软件制度

结果就是交易成本变得相当高

要素成本也变得相当高 那么你就没有竞争力了

产业政策就应该针对这种类型的产业去开发

所以基于生产中的要素成本

你们应该是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

但是你们现在并不具备这种竞争力

因此 政府的政策就应该要尝试

通过提升改善这些具有后发比较优势的产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度

将这些高昂的交易成本去除 这就使得这个产业具备了竞争力

如果你能够让你的这个产业政策是朝这样的方向去制定

那么你就可以拥有非常高效率的产业政策 去达迅速达到成功

但是政府要怎么样才能够正确的选择产业

让这些产业和后发比较优势保持一致

这又是一个问题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

我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

分成了5种类型

其中一种类型就是你拥有这个产业

但是高收入国家同样也拥有这个产业

你正在一个追赶的阶段

比如在机械制造领域

中国拥有这些产业

德国也同样拥有

但是同样的机器在德国可以卖到500万美元一台

在中国只能卖到100万美元一台

那么很显然中国的技术以及包括产品质量在内

是处于一个追赶的过程

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在非洲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你们可能有工人在制作鞋子

也在制作服装

中国同样也有工人

在生产鞋子 还有生产服装

但是中国的服装鞋类

能够卖出比非洲要高很多的价格

所以非洲国家在这个产业上也处在追赶的阶段 对吗

那么这种你仍然出于追赶阶段的产业 就叫做追赶型产业

还有一些产业在中等收入国家

已经处于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了

比如说像高铁 像家电产品

电视机 冰箱 空调等等

在中国这些产业

已经走在全球的前沿 是吗

但也还有一些产业

曾经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

比如说像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是中国呢

已经逐渐的失去了这种比较优势

由于中国的工资上涨幅度非常的快

那么人工成本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产业当中最重要的成本

所以对比起非洲国家

或者比如说像越南 柬埔寨 老挝

或者又像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他们的工资水平只有中国的1/10或者1/5

相比中国 他们就具备比较优势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就正在丧失这种比较优势

还有一种产业类别

李教授会 李教授来了吗

回答 来了

好的 李教授会提到的这种产业

对于该类产业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投入

原因在于

他们的创新周期非常的短

12个月

有些甚至6个月或者最多两年

他们就会研发新一代技术的产品

那么对于创新而言

最主要的投入就是人力资源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对比起高收入国家

财政资本或者说金融资本

中国很显然是不如它们丰厚的

但是在人力资本方面中国确实具备优势

因为人力资源取决于两件事情

遗传和能力

你有天赋也好 你是天才也好

这些是与生俱来的

大家也知道在任何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

有天赋的人所占的比例也会一样的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所以在中国人才的数量也更多

因为中国人口更多 对吧

与此同时中国也有更广阔的国内市场

所以中国在这些领域

可以直接与高收入国家进行竞争

那么还有一些产业是从战略角度来而言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和我们的国防息息相关

又或者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战略型企业

这个战略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他们的本质或者说他们的这个创新与第4种类型刚好相反的

他们的创新周期非常的长 10年甚至20年

很显然他们需要极其高昂的人力成本

但是他们同样也需要来自财政方面的巨大支持

中国很显然并没有到达那个(能够提供巨大财政支持的)阶段

但是因为他们又对国防至关重要

或者说在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中是相当明确的存在

那中国如果不在这些产业上面进行投资

所有的专利就会被高收入国家所拥有

当中国到达了下一个阶段

高收入国家就会利用专利遏制中国的发展

所以中国在这个产业类型上面也需要有所作为

那么因此呢 我就把这些产业分为5大类

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

绝大多数产业都处在追赶阶段

那么对于追赶型产业

我们应该如何来定制相对应的产业政策呢

历史上这些成功的国家在追赶阶段普遍来讲

都把目标定位于那些与本国有着相似的禀赋结构

并且在一些可交易的产业上表现得很好的国家

通常这些国家的人均GDP

比本国人均GDP高出2倍或者3倍

为什么这些成功的国家会

将目标定在这些国家里的这些产业呢

因为比较优势是由

你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

如果你们有相似的禀赋结构

很显然你们也会有相似的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他们可以成功地

发展20 30年甚至更久

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产业

与他们的比较优势是相吻合的

不然他们没办法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

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

但如果他们长时间发展得非常的好

那么他们人力资本也会变少

所以其中的一些产业

他们曾经是有过比较优势的

会逐渐丧失这种比较优势

既然你们国家的人均收入会比这些国家要稍微低一些

在这些成功的国家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过程当中

你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这些产业就会成为你的后发比较优势

因为你的要素成本应该会比

那些国家要更低

这就是如何在这个追赶的过程当中

去识别哪一个产业

你有后发比较优势

我看到了Monga教授

他也在这里了

我们一起开发出了一个工具叫做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它有双轨六步骤

第1步就是鉴别出来在哪一个产业

你是具备后发比较优势的

首先要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

而且这个国家和你有着差不多的禀赋结构

与此同时它的人均GDP是你的一倍或者两倍

又或者在20~30年前

曾经跟你有过一样的人均收入

识别出来发展非常有活力 并且是可以交换的产业

在这些国家找到它们

这些产业就很有可能成为

你具有后发比较优势的产业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

就是鉴别你们的主要进口产品

从那些人均GDP

在你们的100~200%水平的国家

你们都会进口什么样的产品呢

上述方法可以帮助你们鉴别

哪些产业你们具备后发比较优势

这一步非常重要

你能通过这一步去帮助政府

避免做出错误的事情

或者是被一些私人资本所俘虏

因为有的时候

会有私人资本过来跟政府说

这个产业非常重要 我们一起来发展这个产业吧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产业并不具备后发比较优势

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就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补贴和保护

到最后它就变成了某种陷阱

因此这一步就是要帮助你去鉴别应该发展的产业

它非常重要 可以避免犯上述所说的错误

那么在这之后

你就可以草拟出来一份产业清单

这个清单上面就是很有可能

你能够具备后发比较优势的产业

然后你再看一下在国内

是否已经有一些公司在这个产业领域内了

如果你已经有一些公司在这个产业领域内

那么你们的要素生产成本相对来讲

应该是比你作为参照物的那个国家要更低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你还是不具备这个竞争优势呢

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交易成本太高了

或者不具备好的基础设施

又或者好的技术 员工等等

又或者没有完善的金融制度

去来扶持和帮助投这些产业的投资与产业升级

诸如此类

那政府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行动

这里融合了默会知识的观点

这是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里卡多豪斯曼提倡的

第3步是那可能有企业产业

对你来讲是完全陌生的新产业

你并不具备相对应的人力资本

也没有相对应的默会知识

但是知识是可以被引进

或者被培养的

所以你可以去吸引 比如海外直接投资的招商引资

也可以培养孵化项目

这些就是用来克服你在默会知识方面的缺乏

那这种情况下 为什么那些高收入国家

已经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企业

还是不愿意把他们的生产安置在你的国家呢

也许是他们不了解你的国家

又或者你的国家不具备合适的完善的基础设施

你的政府也要相应的有所作为

接下来第4步

就是每一个国家都

具备一些独一无二的禀赋

你拿来做对比的国家

他们没有这种禀赋

很显然他们也不会拥有这种禀赋对应的产业

但如果你鉴别出来一些企业在我们提到的产业当中

并且能够收获利润

那么政府也应该帮助他们进行产业升级

又或者在过去的20年或者最近的几年

当中出现了新的技术

而在你拿来做对比的国家里面

他们可能并没有这样的产业

因为当时这样的技术尚未出现

如果你能够鉴别出来在你的国家有这些企业

可以从新的技术当中去获取新的机会

并且表现出来了盈利的能力

那么政府也同样应该帮助他们去进行产业升级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

印度的企业家在信息处理产业所发现的机会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完全没有信息服务产业

但是一些印度的企业家他们发现了这个机会

并且开始为美国的公司提供后台服务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要依靠卫星

或者电信系统

卫星是非常昂贵的

所以呢 他们需要政府

去帮助他们改善电信系统

到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

信息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印度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这就是第4步

从这个国家的空间禀赋或者新机会当中获利

那么在发展中国家 普遍来说

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都相对比较匮乏

但是政府又没有办法具备足够的资源

去把全国的设施都进行改善

所以一个非常务实的举措就是

成立产业园或者经济特区

在这个产业园内或者经济特区内

去把基础建设做得足够好

通过这样的办法

你就可以很快将

你具备了后发比较优势的产业

转化为你的国家竞争力

那么这个手段同样也具备下列优势

相对而言更容易催生产业群的形成

张晓波教授接下来会详细展开这个部分的内容

这一点对释放国家的竞争力非常的重要

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

类似协调机制的办法

最后一步

政府应该帮助那些先行企业克服

外部性问题

对于那些高收入国家做到这个非常简单

只要使用专利就好了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

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说一定限期内税收方面的优惠

那么如果在一个有比较好的金融制度的国家

你也可以给某种信贷来用于投资

又或者是具备外汇储备的国家

那么也可以给这些企业更便利的外汇渠道

这些就可以作为先行企业的奖励机制

在这里我想要说明的是

这个奖励机制是用来克服经济外部性的问题

这些奖励机制并不是用来

克服企业的自身能力问题

在过去政府给予企业奖励

因为企业无法靠自己生存

在这里政府给予奖励机制

并不是为了帮助企业去解决生存的问题

这里的奖励机制仅仅是为了弥补外部性问题

所以这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那么程度也会非常不同

如果你是想要去克服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

那么补贴会非常大

并且几乎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

但如果是为了弥补外部性问题

那么补贴力度应该比较小

并且时间应该是有限的

好的 以上就是针对追赶型企业的一些产业政策

这个对于低收入的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中国很显然

也在追赶一些像德国瑞士等等的高收入国家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政策

来保持我们在一些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因为在某一些产业 比如说像冰箱 空调

中国已经具备了领先全球的优势

那么这些产业实际上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因此中国不应该从这些产业退出

但是如果你想要保持这个领头羊的地位

你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你需要无时无刻靠自己开发出

新技术以及新产品

如果你想要新技术和产品

那么有两种途径可以做到

一个就是字母r代表research研究

一个就是字母d代表development发展

作为企业 它们有动力去做产品开发 也就是D

因为如果做产品开发

那么产品和技术就可以一直走在前列

但是企业并不会有动力去做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

因为这个是一个公共产品

而应该由政府来去支持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如果没有了基础研究

那么企业做发展的这个范围就会受限

所以政府的这个政策

应该集中关注在基础研究的支持方面

政府同时也应该采用采购等方式

去帮助公司去获取一些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

以便于迅速达到理想的经济规模

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

那么与此同时 政府也可以

假如说(在某个领域已经)是全球领先

那么你需要去扩大你的市场 并且进入其他国家的新市场

政府也可以在这一块帮助企业破冰打破障碍

实际上高收入的国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每次当他们有国事访问的时候

通常由他们的总统或者总理带队来到中国

一般来说会有上百个企业家们随行

因为他们也希望来到一个新的市场

那么政府就会用恰当的方式协助加快这个进程

并且克服从中出现的各种政策障碍

以上就是针对如果是已经处在全球前沿的产业可以做的政策

接下来是针对那些

你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产业

这些产业政府又该如何帮助这些产业内的公司呢

对于那些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企业

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帮助他们

首先你们一定听说过微笑曲线

在品牌 质量控制 市场营销等等

这些高附加值的方面可以去因势利导

比如说在服装产业

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

那么这样就能产生高附加值

那么你(政府)可以去帮助扶持市场渠道

诸如此类的行为都可以帮助高附加值的产生

其中有一些公司 比如说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政府也可以引导这些企业

去做出一些有利于产生高附加值的经济行动

如果你(一家企业)想要拥有品牌 政府应该提供支持

如果你想要拥有品牌 你就需要一直去设计你自己的产品

意味着你就需要有设计师

而且需要去培训这些设计师

那么政府就可以帮助

建立一些职业培训学校去培养设计师

又或者说你想要去通过市场渠道去提升附加值

那么你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有相关的人力资本

政府同样也可以设立一些培训学校

去帮助公司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这一块

政府可以帮助

他们重新到其他的国家安置厂房

以组团的形式帮助走出国门

同时也可以帮助东道主国家成立工业园等

去协助这种重新安置 这样一来呢 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所以这就是对于这类型的产业

政府可以做的一些产业政策

如果企业把你生产线安置到了其他国家

对于那些留下来的工人

政府也应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培训

这样他们就能在新的产业或服务业继续就业

他们就不会失业了

或者即使他们丢掉了现有的工作 也能找到新的出路

那么以上就是政府可以制定的产业政策

接下来就是换道超车型企业的产业政策

对于这种短周期的产业的企业来说

就像我说过的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相对而言是有比较优势的

因为中国有数量庞大的人才队伍

也有广大的国内市场

在硬件这一块

中国有最全面完整的工业体系

所以相对来讲在中国生产硬件产品是比较容易的

对比起其他的高收入国家

中国具备以上优势

但是如何帮助这些产业去发展呢

你需要有产业孵化基地

拥有新创意的人

他们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基础支持

就可以把他们的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

一旦他们有了产品

他们也需要有相应的资本

作为政府也可以去鼓励进行风险投资

随之而来也会有一些产权方面的保护 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政府同时也可通过采购等手段

去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发明

设立新的产业

最后一类产业政策是针对战略性企业

那么事实上

到最后这些战略型产业也就代表着我们的国防力量

这一类型产业的公司通常是没有自主生存能力的

因为他们不具备比较优势

但是他们在战略上来讲非常重要

因此政府应该保护并且补贴他们

在过去 发达国家曾经也一度是低收入国家

通常来说 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政策扭曲

去保护这种产业的发展

但是对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比如像现在的中国

这种类型的产业 尽管是资金密集型

但是放眼全国

他们所占的经济体量就会变得相当小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直接的手段保护这些企业

比如通过财政拨款去进行补贴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政策扭曲手段

这么做会带来以下好处

会让产业在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内运转

并且不会引起扭曲

但与此同时又能允许这个产业建立并且成长起来

而且也能让你具备相应的国防军事力量

很显然在这个过程当中

政府也要对资源的分配以及这类型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督

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课程列表:

0.Course Introduc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1.An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rigin of NSRE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Test

-1.1.2 Hu Line

--1.1.2 Hu Line

--1.1.2 Test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Test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Test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Test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Test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Test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Test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Tes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Test

--Chapter 1 discussion

2. Classical Theor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Test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Test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est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Test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Test

--Chapter 2 discussion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Test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est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Test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Test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Chapter 3 discussion

4. Principals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Test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Tes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Test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Test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Test

--Chapter 4 discussion

5.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Test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Test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Test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Test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Test

--Chapter 5 discussion

6.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6.1.1 Test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6.1.2 Test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6.2.1 Test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6.2.2 Test

-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est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est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est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6.3.2 Test

- 6.3.3 The Case of Hotan

--6.3.3 The Case of Hotan

--Chapter 6 discussion

7. A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est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Test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Tes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1 Test

-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est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Test

--Chapter 7 discussion

Final Examination

-Final examination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笔记与讨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慕课视频播放-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MOOC慕课视频教程-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