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  2. Classical Theor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在线视频

下一节: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返回《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

罗斯托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罗斯托是美国经济学家

主要研究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

他最著名的学术成果是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历史的进程

将社会发展分为6个阶段

本次课程分成三个部分

理论的背景与提出

理论的基本内容

理论的应用实践

现在进入第一个部分:理论的背景与提出

罗斯托理论的提出有两个世界背景

第一,1950-1970年

西欧、美国和亚洲的日本

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济繁荣,消费扩大

生活水平提高

第二,原先是殖民地的区域相继独立了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它们建立了新的国家

和发达国家相比,它们是后发国家

如何让后发国家摆脱贫困

进入发达社会

罗斯托的发展阶段理论

也是其中的研究成果

他按照发达国家经历的进程

划分发展阶段

认为后发国家

也将经历同样的阶段

1960年,罗斯托在著作

《经济增长的阶段》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需要经历五个阶段

到1971年他又在著作《政治和成长阶段》中

补充了第六阶段

完成了整个发展阶段理论

罗斯托提出了哪六个阶段

我们来看下他的理论内容

罗斯托以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为标准

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历史

划分为六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传统社会阶段

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在传统社会阶段,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生存

主导产业是农业

处于自然经济,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

人均收入极低

罗斯托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传统社会

包括古埃及、地中海文明

古代中国、中世纪的欧洲

这是传统社会与起飞之间的

过渡阶段

社会上升的条件正在形成

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或者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除了农业外,家庭手工业、商业

服务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近代科学知识开始

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生产力提高了

生产投资增加

出现了融资问题

于是金融机构诞生了

政治上的中央政府也成立了

区域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罗斯托列举了三类

创造起飞条件的实例

第一类是英国

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取得技术上的进步

成立英格兰银行等

金融机构筹集资金

通过大航海扩大商业贸易

第二类是英国以外的西欧和日本

引进技术和制度

创造了条件

第三类是美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加拿大

它们是由欧洲移民建立的

具备了欧洲国家的产业和技术

顺利地走上欧洲国家走的道路

起飞阶段是其中最重要的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

标志是工业化和技术创新

主导产业是非耐用消费品

和铁路运输业

这一时期大规模工业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起飞阶段对区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它是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关键和核心

也是区域发展

最困难、最重要的阶段

欠发达国家只有实现了经济起飞

才能实现工业化

进入发达社会

起飞的典型实例是

美国和日本

从1865到1890年

美国结束内战

进行工业革命

技术大幅进步

铁路运输发达

1950-1970年代的日本

通过产业政策扶持

半导体、汽车等主导产业发展

保持了中高速经济增长

平均增速高于9%

这是起飞后

经济持续发展达到的阶段

现代技术有效应用于整个经济领域

主导部门是

重化工业和制造业体系

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

工商业和服务业大量发展

人口向城市集中

劳动力具有

更高学历和素质,变得更专业

新的管理方式兴起

市场上出现专门的经营者

这一阶段的典型实例是

1890-1910年代的美国

重化工业占主导

涌现出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等

一批企业家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还发展成了垄断组织

美国的城市化水平

也有很大提升

这一阶段工业高度发达

主导部门是耐用消费品工业

自行车、小汽车这样的产业很繁荣

国民收入有明显提高

休闲、旅游和奢侈品的花费增多

社会福利提升

社会保障健全

高科技的应用广泛

技术工人

在劳动力中的比例提升

这是罗斯托描述的区域发展的

最高阶段

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消费和享受水平

主导部门是提供劳务的服务业

这类服务业能提高生活质量

这一阶段要求有充足和完善的

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设施

有更多更好的服务行业

和娱乐旅游条件

这一阶段还追求消除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

罗斯托判断1970年代的美国

正在进入这一阶段

到1990年代

美国的“新经济”兴起

服务业更加繁荣

同时更注重环境质量

生活质量

比较符合这一阶段的标准

下面介绍一下罗斯托是怎么应用的

按照罗斯托的理论

一个区域只有具备了起飞的条件

才能实现经济起飞,摆脱贫困

像他的理论一样

中国自从1949年就在

努力创造起飞的条件

最终

在21世纪实现了经济腾飞

发展到了更高阶段

罗斯托提出的

经济起飞的条件包括

(1)高资本积累率

(2)具备主导产业部门,支持和保证

主导产业的发展

(3)不断进行的制度变革

(4)完备的基础设施

(5)强力的政府领导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中国是缺少资本的国家

通过大量引进利用外资

实现资本积累。

从1979-1988年中国立法机关

制定了三部法律规范和保障

外资利用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

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中国利用的外资规模是巨大的

看图中这条线

从1983年起步

到21世纪就达到了400亿美元

中国在不同时期

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

在1949-1978年

以重工业

和国防工业为主

在1979年后

支持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

成为主导产业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些地区实现了产业升级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逐渐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始终在改革制度

1979年后,中国实行了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

和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力度大,范围广,还会深入下去

中国始终根据形势变化

推进改革

不断调整政策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

中国在不断建设和升级

中国已经形成了密集高速公路网

铁路网、高铁网

极大地改善交通条件

释放了充足的潜力

中国有强力的中央政府

政策具有稳定性、连贯性

中央政府会制定

中长期规划指导发展

中央政府还提出了

建立现代化国家的百年目标

即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

建成现代化国家

通过政府领导

不断进行改革和建设

中国创造了经济起飞的条件

得以成功起飞

实现了跨越发展

图中是中国1978-2018年的GDP总量

和增长率

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Introduction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课程列表:

0.Course Introduc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1.An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rigin of NSRE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China's Physical Geography

--1.1.1 Test

-1.1.2 Hu Line

--1.1.2 Hu Line

--1.1.2 Test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Economic catch-up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3 Test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y

--1.2.1 Test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Coast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1.2.2 Test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1.2.3 Test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lan

--1.2.4 Test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

--1.2.5 Test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1.3.1 Tes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patter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1.3.2 Test

--Chapter 1 discussion

2. Classical Theor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2.1 Test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Growth Pole Theory

--2.2 Test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2.3 Test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Pole & Axis System Theory

--2.4 Test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Center-periphery theory

--2.5 Test

--Chapter 2 discussion

3.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Its Policy Application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Wh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1 Test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3.2 Test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Doe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Offer Explanations?

--3.3 Test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Application for Industrial Policy

--3.4 Test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3.5 Does the idea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ork?

--Chapter 3 discussion

4. Principals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Regional Externality

--4.1 Test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Endowme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2 Tes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Role Boundary of Facilitating Government

--4.3 Test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Spatial Optimal Equilibrium

--4.4 Test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Evolution of Dynamic Spiral

--4.5 Test

--Chapter 4 discussion

5.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OFDI

--5.1 Test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Commonness and New Tren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5.2 Test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5.3 Test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 (GIFF)

--5.4 Test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GIFF in Practice and Case Studies (Nigeria, Benin and Uzbekistan)

--5.5 Test

--Chapter 5 discussion

6. The Practice of New Structural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 6.1.1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6.1.1 Test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 6.1.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unty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6.1.2 Test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 6.2.1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Development Stag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

--6.2.1 Test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 6.2.2 The other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ies and The Case of Qinyuan Pencil

--6.2.2 Test

-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he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6.2.3 Test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he Other Coun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6.2.4 Test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he Case of Jinjiang and Guanling

--6.3.1 Test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 6.3.2 The Case of Qianyang and Changzhi

--6.3.2 Test

- 6.3.3 The Case of Hotan

--6.3.3 The Case of Hotan

--Chapter 6 discussion

7. A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7.1.1 Test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Cas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7.1.2 Test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Jilin Revitalization

--7.2 Tes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7.3.1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1 Test

-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7.3.2 Test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High-quality Deve

--7.4 Test

--Chapter 7 discussion

Final Examination

-Final examination

2.3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