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定性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讲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第一部分
下面我将用我个人的研究经历
来具体说明反思性实践
实际上就是我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
对于权力效应的反馈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两种科学模式都是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体
但这里我只涉及方法的部分
反思性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两个定位和一个融合
研究素材在其所产生的社会进程中如何定位
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如何定位
以及如何将研究者自身写入文本
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内容
反思性应该是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
纯粹定义层面的反思性
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们经常戛然而止的地方
因此关于方法论的实践
也是值得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
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就反思性而言
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
我将以我进行关于我国征地过程中
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的经验为例
来阐明反思性的实践
展示我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的问题
以及研究进行完之后才意识到的问题
旨在通过详细阐述材料的片面性
及所处的特殊背景
提升材料的合理性和代表性
具体而言
我将基于布鲁尔提出的良好研究实践准则
评估自己在研究中是否做到以下事项
来实践反思性
一
是否建立了社会背景
与课题之间的广义上的相关性
并识别个案得以概括化的基础
如通过界定社会背景的典型性
或其作为具有广泛联系的特殊个案的作用
二
是否区别了课题当中对研究对象所讨论的内容
和没列入讨论范畴的内容之间的不同特征
并讨论做出这些选择的原因
以及这些选择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三
是否识别了我采用的理论框架
及带到研究中的价值观
四 是否通过阐述下列问题
建立了作为研究者和作者的统一性
一
知识主张合理的基础
这个方面呢包括比如说
田野工作时间的长短
进入田野的方式
自己与受访者的关系等
二
在课题研究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经历和观点
三
研究各阶段的经历
尤其是遇到的限制和困难
四
研究计划的优缺
五
通过下列方式批判性的评估材料
一
讨论在个研究阶段产生的问题
二
阐明分析材料时所采用的分类体系
识别这一体系是受访者自身所使用的
固有的分类体系
也就是说它是从被研究者自身呢所使用的
indigenous的分类体系呢
还是分析者所构造的
就是说呢是研究者自身呢通过自己的研究过程
所构建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分类体系
三
讨论是否存在其他组织 解释资料的方法
四
在文本中摘录足够丰富的田野调查素材
使读者能够评估由此得出的结论及其解释
五
讨论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
研究对象内部的权力关系
以确认阶层性别对研究实践和写作的作用
六
通过下列途径展示材料的复杂性
避免简单地提出普适性的规律
一
讨论不在一般模式和分类范围内的反面案例
二
展示受访者提供的多样的甚至矛盾的描述
三
揭示受访者叙述的情境化特征
由于这些问题互相关联或重叠
我将根据前期准备 材料收集
材料分析 写作的研究进程
及最后的几点说明
来展现反思性的实践
首先看一下前期准备阶段
所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方面呢是建立社会背景与课题的相关性
关于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课题
是在当今中国城市化
及大规模征地的背景下展开的
因此首先我必须选择一个在征地进程
和城市化水平上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
根据这一考虑
我选择了位于中部的C市作为我的调查地点
有几个因素可以确保其相对较高的代表性
第一 由于其中部的地理位置
C市所在的省份
具有中等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
与那些已经历过长时间的城市扩张的沿海城市
或仍停留在低城市化水平的西部城市不同
C市目前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
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着
失地农民群体带来的严峻挑战
根据我的调查
在过去的八年里
征地和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十分突出
以致市政府不得不将其列为重要议程之一
因此C市的样本在反映平均的城市化水平
和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性质上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
识别课题特征和研究设计
实际上在中国探索这样一个课题并不容易
因为它具有政治敏感性
其政治敏感性在于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
即国家必须保持警惕并维持主导地位
失地农民的行为带有一定负面成分
是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
这对于我国学术界构成了挑战
出于政治的考虑
大部分该主题的研究集中于探讨
现存制度框架内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少量的理论研究倾向于构建解释框架
而缺乏深层次的分析
由于该课题的政治敏感性
和获取官方材料的限制
因此一方面我在制定研究计划时
就树立了采取客观的视角
来看待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的理念
而非片面强调任何一方的困难或谴责其中一方
另一方面
我更关注对该问题的经验事实的呈现上
以此补充现有文献中
对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进行深层次探讨不足的缺陷
出于这些考虑
我将研究焦点集中于
征地所引发的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
由此我大概已经将自己引至一个分析路径
即湿地农民与地方政府间
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构性的互动模式
另外尽管我作为中国公民
相比国外学者较容易获取所需的经验事实
但获得最新的与征地相关的
具体政策还是有一定难度
因此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二手资料
而受到这些资料的误导
由此为了尽可能形成一项可靠的研究设计
进行试调查
从而对课题可能受到的局限性有充分了解
是十分必要的
好
那么这个就是关于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的第一部分
-第一节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第二节 课程进度
--课程进度
-第三节 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四节 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第五节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第六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另类范式)
-第八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第九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第十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章 测试
-第一节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与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第一节 两种科学模式1
--两种科学模式1
-第二节 两种科学模式2
--两种科学模式2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第四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第五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第六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第七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1
--定性研究的设计1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3
--定性研究的设计3
-第三节 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第五节 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第六节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
--定性研究的设计
-第八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四章测试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第五节 实践课1
--实践课1
-第六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第七节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第八节 实践课2
--实践课2
-第九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html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第五节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第六节 叙述分析
--叙述分析
-第七节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
-第八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九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第十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第十一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节 做结论:引子
--做结论:引子
-第二节 做结论:理论
--做结论:理论
-第三节 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第四节 做结论:扎根理论
--做结论:扎根理论
-第五节 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第六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七章测试
-第一节 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第二节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第三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1
--软件和定性研究1
-第二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2
--软件与定性研究2
-第三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3
--软件和定性研究3
-第四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第五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