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黔东红色文化 > 第一章 红色文化及黔东红色文化概论 > 1.1 红色文化概论 > 1.1 红色文化概论
要研究红色文化及其历史价值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或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并不是红色和文化的
简单相加
而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中国气派
中国风格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具有阶级性 民族性
时代性等文化的一般特征
红色文化是以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对建立文化强国
树立四个自信
帮助大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文化的概念
《辞海》中曾指出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解释是
一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
考古学用语
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
不依分布特点为转移的遗迹
遗物的综合体
三
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1871年
有“人类学之父”之称的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
对“文化”做出了
一个经典的界定
“文化 或文明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而言
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
包括知识 信仰 艺术 道德 法律 风俗
和人作为社会成员
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
结合以上几种说法
我们理解是
第一文化是不断变化发展变化的
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等表现形式和外显结构
第二 文化由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审美方式等要素构成
这些作为文化构成要素中
抽象的
较稳定的部分
其变化是隐蔽的
缓慢的
第三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文化是渗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红色”常与成功
吉祥
美丽
喜庆
进步
富贵等意义相关
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
“红色”第一次与革命联系在一起
一九一七年列宁组建的赤卫队
就是后来的前苏联红军
由此红色成为“革命” “共产党”
“社会主义”的代名词
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
在此后红色被赋予鲜明的政治色彩
成为革命与奋斗的象征
土地革命时期
红色政权与国民党领导的白色恐怖政权
相对立而存在
这不仅是一种武装力量与政治权力的对立
而且从颜色分类上来说
是一种人类思维的深层次对立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里
中国社会中就开始了
大量的红色文化的积累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
和中国国旗的基本颜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党领导的政权
和军队与红色相联系
如红色政权
工农红军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
也被称为红色革命
因此
在中国这一时期所形成的
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被许多人誉为中国红色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
红色成为国旗
国徽
不可改变的底色
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
红色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生俱来的“胎记”
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脱胎换骨的精神标志
关于红色文化
2003年中国学术界
首次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2004年7月
刘寿礼先生
首先提出了“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
创造的崭新文化形态
它既区别于传统文化
也有别于近现代以来
其他阶级和党派所创造的文化
构成二十世纪以来
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
它包括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其主要形态包括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高度重视
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神宝库
红色文化的来源
首先红色文化起源于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产生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最早的红色精神
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为解决战争遗留的问题
并维持战后的秩序
以美、英等西方大国
操纵下的“巴黎和会”召开
北洋政府提出“和平希望五项”
但帝国主义不顾中国的利益
将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权益
交与日本
会议指给中国的
只是归还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
被德国所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
而北洋政府居然
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
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从此爆发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五四精神
其内涵是
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
积极创新
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
新的历史特点
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新阶段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一个开端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
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和创新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红色文化融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将追求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的时代主题
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追求
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艰难蜕变
和革故鼎新
而红色文化发生的基础
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和传播
奠定了红色文化发生的思想基础
1918年7月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
明确指出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1918年10月
他又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和《Bolshevism的胜利》
这是中国最早的两篇马克思主义文章
它发出了充满希望的热情欢呼
“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
李大钊又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和传播
不仅提供了观察思考
中国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为中国问题的解决
找到了思想的理论武器
先进知识分子聚集在
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
不久便酝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
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
发生发展创造的主体
1921年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浙江省嘉兴南湖红船上举行
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次年七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的形势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动力和对象
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
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的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
-1.1 红色文化概论
-1.2 红色文化概述
-1.3 红色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测试题
-2.1黔东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及过程
-2.2 黔东红色文化资源
-第二章 测试题
-3.1.1 青少年时代的进步思想 (上)
-3.1.2 青少年时代的进步思想 (下)
-3.2 在黄埔军校的革命活动
-3.3 北伐中出色完成党的重任
-3.4 南昌起义的功绩
-3.5 创建洪湖苏区
-3.6 力党英勇献身
-3.7 周逸群的革命精神
-3.8 周逸群故居介绍
-第三章 测试题
-4.1 红色革命精神概述
-4.2 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4.3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4 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精神
-4.5 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奉献的精神
-第四章 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