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水文地质学基础 >  第八章 不同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 >  8.1 孔隙水 >  22. 孔隙水

返回《水文地质学基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2. 孔隙水在线视频

下一节:(自选5)冲积物、湖积物和黄土中的地下水

返回《水文地质学基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2. 孔隙水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一节我们来学习孔隙水

主要从孔隙水特征与类型

典型地区洪积扇的分带性

以及孔隙水分布规律、分析方法

三个方面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

孔隙水的特征与类型

孔隙水是指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在我国

孔隙水一般赋存在第四系和部分第三系

属未胶结或半胶结的松散沉积物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

孔隙水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孔隙水呈层状分布

空间上连续均匀

第二含水系统内部水力联系良好

一般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或测压面

第三孔隙水含水系统的顺层

渗透性较好

垂直层面方向渗透性较差

为层状的非均质介质

特定的沉积环境

形成不同的成因类型的

松散沉积物类型

受到不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

从而岩性和地貌

有规律的变化

这些决定着

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的特征

松散沉积物的类型

一般由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

黄土、滨海三角洲、沙漠等等类型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

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如图所示,在地势陡峭的地区

洪水期水流速度很快

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冲出山口时

由于地势突然变缓

河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

逐渐以山口为中心

堆积成扇形

称为洪积扇

而洪积物就是组成洪积扇的这些堆积物

典型的洪积扇

一般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山前地带

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洪积扇的地形地貌特征

表现为以山口开始

呈扇形或锥形隆起

没入平原,坡度逐渐变小

地形最高处称为

洪积扇的扇顶

地形平缓处为扇缘

扇顶处地形高陡

扇缘处地形低缓

受地形影响

扇顶处的水流集中

流速较快

而扇缘处水流变得分散

流速较慢

也就是从扇顶到扇缘

其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差

从山口到平原

由于水动力条件

控制着沉积作用

洪积扇显示着

良好的沉积物特性的分带性

主要表现为沉积物的粒度

分选及层理特性上

在扇顶多堆积

砾石、粗砂等

分选较差

层理不明显

沿着水流方向

随着地形的降低

过度为中、细砂

分选中等

开始表现出较明显的层理

当没入到平原或盆地的部分

则主要表现为

砂与粘性土的互层

分选随着水流方向变好

地貌岩性的分带性

又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带性

从洪积扇地下水赋存的特点来看

从扇顶到扇缘

透水性由好变差

水位埋深由深到浅

在平原区

可深入地下

成为承压水

地下水的赋存可分为扇顶的深埋区

中间过渡带的溢流区

以及扇缘的下沉区三部分

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来看

扇顶包气带为粗粒的岩土渗透性好

扇缘作为分选性较好的

细颗粒岩土渗透性差

因此从扇顶到扇缘

补给条件由好到差

地下水流动交替

由流速大、交替快

变为流速小、交替慢

排泄由径流排泄为主

转化为以蒸发排泄为主

由上述的地下水的补给

与排泄条件

可以分析出

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扇顶水化学作用

由溶滤作用为主

扇缘以浓缩作用为主

矿化度由低到高

其水化学类型

在横积扇的扇顶

一般为重碳酸根离子

中间过渡为硫酸根离子

扇缘为氯离子为主

从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来看

扇顶的地下水动态变幅大

到扇缘地下水变幅逐渐变小

但其实是一个整体统一的均衡区

其对应的景观环境

扇顶主要是缺水区

分布耐旱植物

中间过渡带则形成泉和沼泽

分布着喜水植物

扇缘一般是盐渍化区

分布着耐盐的植物

需要指出的是

上面所说的是

洪积扇中地下水的一般规律

在特定的自然条件

地质背景下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具有其独特性

我们在分析及应用时需要注意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

分析孔隙水分布规律的思路与方法

分析不同的洪积物类型的

地下水赋存

运动和水化学特征等

应从洪积物形成时的

水动力条件到沉积物沉积规律

再到地貌和岩性的分带

再到地下水的分带性特征来进行分析

即从水动力条件分带到沉积作用分带

地貌和岩性分带

再到地下水分带

同时对于具体问题

我们应具体对待分析

例如由于气候差异

造成的水化学分带的异常性

在西北地区蒸发强烈

往往显示着良好的水化学分带

但是在华南地区

由于气候湿润

水化学分带很不明显

由洪积扇

扇顶到溢出带以下

均为低矿化度的

重碳酸根水

另外还有由于新构造运动

导致洪积扇中水位埋深变化问题

在我国西北的某些山前地区

洪积扇上带的潜水埋深

往往比中带强很多

这是因为新构造运动

使隔水基底

呈现差异性的断块活动

近山处基底上升

而远山处下落

山前的水位埋深

由深变浅

再由深变浅

使两侧的地下水水位

呈现出跌水的现象

关于孔隙水

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最后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

对松散层中地下水的

分析思路与方法

请大家思考一下

冲积物、湖积物

黄土中的地下水

具有怎样的分带性

请大家自学书上的这部分的内容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感谢大家的观看

我们下次再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言

-1.1 水文地质学概述

--1. 水文地质学概述

--测试题

--讨论1

-1.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测验题

-1.3 与地下水有关的气象与水文因素(自选1)

--(自选1)与地下水有关的气象与水文因素

-1.4 中国水资源概况(自选2)

--(自选2)中国水资源概况

第二章 地下水的分类与赋存

-2.1 岩土中的空隙与水分

--3. 岩土中的空隙

--测验题

--4. 岩土中的水

--测试题

--讨论2

-2.2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5.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测试题

--(自选3)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2.3 包气带与饱水带

--6. 包气带与饱水带

--测试题

-2.4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7.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测试题

-2.5 潜水与承压水

--8. 潜水

--测验题

--9. 承压水

--测试题

第三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1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0. 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测试题

-3.2 流网

--11. 流网

--测试题

--流线经过低渗透透镜体时的绕流现象的模拟

--流线经过高渗透透镜体时的汇流现象的模拟

-3.3 包气带水的运动规律

--12. 包气带水的运动规律

--测试题

-3.4 饱水黏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自选4)

--(自选4)饱水黏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第四章 地下水化学成份及其形成

-4.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测试题

-4.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4.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测试题

-4.3地下水化学的形成作用

--15. 地下水化学的形成作用

--测试题

-4.4 地下水的化学图示与分析

--16. 地下水的化学图示与分析

--测试题

第五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5.1 地下水的补给

--17. 地下水的补给

--测试题

-5.2 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8. 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测试题

第六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6.1 地下水动态

--19. 地下水动态

--测试题

-6.2地下水均衡

--20. 地下水均衡

--测试题

第七章 地下水系统

-21. 地下水系统

-河间地块流动系统数值模拟

-地下水流动系统数值模拟例一

-地下水流动系统数值模拟例二

-测试题

第八章 不同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

-8.1 孔隙水

--22. 孔隙水

--测试题

--(自选5)冲积物、湖积物和黄土中的地下水

-8.2 裂隙水

--23. 裂隙水

--测试题

--(自选6)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8.3 岩溶水

--24. 岩溶水

--测试题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

-25. 地下水资源

-测试题

-讨论3

第十章 地下水与环境

-26. 地下水与环境

-测试题

-讨论4

第十一章 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自选)

-11.1 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一)(自选7)

-11.2 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二)(自选8)

22. 孔隙水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