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考察了

二分模型的社会学内涵和哲学基础

实际上 在当代二分模型的坚定支持者

已经非常少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

二分模型得以确立的哲学基础出了问题

这些问题进一步导致其社会学工作

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其哲学基础存在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曾经说过

其哲学基础的简单表述是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事实

科学家可以通过中立 客观的观察或实验

获得这些事实

然后 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

建立起科学理论的大厦

我们可以将这一表述区分为下述三个方面

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 事实问题

逻辑规则问题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首先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

尽管二分模型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事实

但事实是不会直接进入科学研究之中的

在这里需要做出一个区分

事实以及陈述事实的命题

大家想一下

教室里有一张桌子这样一个事实

和通过某人之口说出来的教室里有一张桌子

这样一个事实命题之间是存在着差别的

因此 实际上能够成为科学的直接基础的

是事实命题

大家翻开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中的事实部分也就是实验部分

都是以事实命题的形式出现的

事实本身无法进入论文之中

在此意义上

科学研究始于事实可以被转变为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但是二分模型的这一观点

遭到了哲学家波普尔的质疑

为了引起人们对科学始于观察的反思

波普尔在一次演讲中

一开始就向听众提出了一个要求 请观察

听众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请观察 但问题是观察什么呢

波普尔在这里的意思是说

观察总是带有目的的观察

而这种目的在一定意义上是由问题决定的

不仅如此 在观察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

以及问题背后 它的理论的深入

我们举一个例子

天文观测家在观测水星的时候

发现存在一种现象

即水星绕日轨道的近日点

一直都在发生缓慢的进动

简单地理解

就是说水星的运行轨道在近日点发生了偏差

那么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观察呢

还是一个问题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 这当然是一个观察

不然天文观测家

是如何知道水星的运行轨道的呢

但是大家再想一下 如果只凭借观察

我们又如何知道水星的运行轨道发生了偏差呢

显然这里是带有一个问题的

即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太阳引力和其它行星的引力摄动

对水星运行轨道的影响

所得出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不相符合

所以我们才说出现了偏差

当然大家也可以想一下 在古希腊的时代

人们会怎么表述对水星的观测呢

大家想一下

我们前面曾经讲到过的拯救现象的例子

应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正是在此意义上

波普尔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理论和问题能够引导观察

于是 二分模型的第一个基础受到了质疑

正如刚才的讨论所表明的

如果说科学研究中的事实

都是以事实命题的形式出现的

那么观察和实验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事实命题都是客观的 中立的观察者

通过观察得到的

于是这里的问题就被转变为了

观察是否是客观的 中立的这样一个问题

哲学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与此相关

第一个问题是观察渗透理论

如果说观察是客观的 中立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观察成为了一个纯粹的

生理过程

也就是说 只要我们的感知器官

比如说眼睛是正常的

那么不同的人从同一个角度观察同一对象

所得到的观察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那么观察渗透理论是什么意思呢

汉森这样说

看 也就是我们所说过的观察了

是一件渗透着理论的事情

X的先前知识形成对X的观察

没有这些语言和符号

也就没有我们能认作知识的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样一张图片

能够从这张图片中看到什么呢

一只鸭子 一只兔子

一会是鸭子 一会又是只兔子

正因为如此

这张图片被称作鸭兔图

我们再来看另一图片

有的同学可能会从中看出是一位少女

有的同学可能看到的是一位老太太

所以这张图片也被称作老妪少女图

这些图片都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对这两张图片的观察表明

观察似乎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粹生理的过程

也就说观察者的背景知识 经验 预期等等

都会渗透到观察的结果之中

这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观察渗透理论

那么在科学中会不会这样呢

汉森举了一个例子

他问在一个晴朗的早晨

第谷和开普勒所观察到的太阳

是否是同一个太阳呢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

曾经介绍过他们的宇宙模型

在日地关系上

第谷坚持的是地心说

而开普勒坚持的是日心说

因此第谷的观察结果是地球静止

太阳绕地球旋转

开普勒的观察结果是太阳静止

地球绕太阳旋转

这样观察的客观性 中立性就成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被称作是

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

有时候简称为非充分决定性命题

例如假设在一个平面上存在有限数目的点

那么通过这些点可以画多少条曲线呢

实际上答案是无数条

也就是说这些有限的数据

事实上无法决定我们的理论的取舍

再举一个例子

假设某人有十块钱

苹果三块钱一斤 香蕉两块钱一斤

那么他买了多少水果呢

这些证据也无法让我们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或者说当然可以有很多种

那么在面对有限的证据

我们该如何在不同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呢

换句话说是否存在合理的标准

让我们作出选择呢

这个论题

就叫做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问题

如果仍然认为存在合理的选择标准的

那么就属于理性主义立场

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拉卡托斯

如果认为不存在合理的标准的

则会导向相对主义

下节课我们要讲授的社会建构论

就属于这种立场

显然 这一论题弱化了

证据与理论之间的必然性联系

也使得实证主义所认为的

理论和证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遭到了挑战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逻辑规则问题

从事实到理论所使用的推理方式是什么呢

大家应该都清楚 这种推理方式是归纳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也曾经简单介绍过

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科学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不完全归纳

因为如果某一科学定律

仅仅相对于有限量的情况才能成立

我们也就不会认为它是科学定律了

不完全归纳的意思是说

从有限数目的前提推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这种归纳之所以存在问题

就是因为结论所断言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所以使得结论的逻辑必然性无法得到辩护

于是哲学家们设想了几种

能够增强归纳的可靠性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增强归纳过程的可靠性

例如 如果归纳推理的基础

是有限数量的观察或数据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进行非常多的次数的观察呢

但问题在于 不管我们观察的次数如何之多

就以哲学家们经常使用的

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例子来说

不管我们观察了多少只天鹅

一百只 一千只 一万只

但相对于所有时空中存在的天鹅而言

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值

它有一个无穷大数字的比值仍然趋近于零

哲学家罗素曾经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火鸡饲养场中有一只会进行归纳推理的火鸡

他发现每天早上9点钟主人都会给它喂食

而且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观察

并且也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了观察

例如晴天 雨天 雪天等等

于是他得到了一个结论

每天早上9点钟都是早餐时间

不过他可能料想不到

也许某一天主人家来了一位朋友

他就成为了主人招待客人的菜肴了

此外 事实上有些情况下

要求更大数量的观察也是不合适的

例如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故事

父亲让儿子去买火柴

并对儿子说 你买的火柴要能够点得着

儿子买回火柴之后对父亲说

我买的火柴都能点得着

因为我每一根都试过了

再比如我们经常说水火无情

但是如果你说从归纳的角度来讲

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

我想大概不会有人想去亲自试一下

是否真的是水火无情

面对这种情况

有人就提出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

尽管归纳的过程可能是不可靠的

但我们可以将归纳得来的结论进行演绎推理

然后对推理所得的结果进行验证

仍然以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为例来进行讨论

我们可以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

天鹅一是白色的

天鹅二是白色的

一直到天鹅N是白色的

然后可以对这些结论进行检验

这种立场认为

尽管归纳的过程可能存在逻辑漏洞

但验证的过程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

这种推理仍然存在漏洞

因为哪怕我们验证了N只天鹅

但仍然有N只外的天鹅没有得到验证

用逻辑公式来表示就是

如果P蕴含Q 并且Q

那么P的成立仍然是难以确定的

大家可以在课外思考一下

这个推理方式为何是无效的呢

上述三个层面的讨论实际上表明

证据的客观性难以保证

证据与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保证

证据对理论的验证的合理性也难以保证

这些方面都对二分模型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基于这些问题

提出了有关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新的模型

社会建构主义或者说社会建构论

下节课我们将会集中讨论

社会建构论的基本立场

好 这节课就到这里

各位同学 下次课见

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列表:

课程导学

-课程导学

-【测试】课程导学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1.1讨论】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五节 何为技术

--第五节 何为技术

--【§1.5讨论】谈谈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2.2讨论】谈谈你对“科学共同体”的看法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3.1讨论】你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4.4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测试】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5.8讨论】当代社会中“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