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返回《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开始进入本门课程的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顾名思义 本讲的主题

是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在第一讲中已经指出

科学和技术之间 既存在着差别 又有联系

因此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也要以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为基础来进行考察

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首先会考察一下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而后再考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当然上一讲最后我们也讲到了“技性科学”的概念

因此 在课程的某些章节中

实际上 也是将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进行考察的

大家要注意 本讲内容有一定的

理论的深度和难度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我们补充的课外阅读资料

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讲内容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第一种立场

也就是 科学和社会之间的二分模型

在科学身上

大家似乎能够发现一个有些矛盾的现象

就是说科学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但 当我们说科学真理 客观科学的时候

科学仿佛又跟人类无关了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现象

但我们又不自觉地将科学与社会分开

仿佛科学与社会也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 科学似乎将人为性和非人为性

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那么 我们很自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

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对科学进行研究吗

或者说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表述

可以用社会学对科学进行研究吗

如果可以 社会学可以研究科学的哪些层面呢

这样一个领域被称为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

或者说是就社会如何影响科学所进行的研究

当然 在不同的科学社会学家那里

社会学的方法能够在何种意义上研究科学

他们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在前三节课 我们主要讲科学社会学的

一种传统立场

第四节课开始

我们讲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出现的一种新的立场

实际上 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

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确立

这种新类型知识的合法性

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合法

并不是合乎法律的意思

而是说被确认为一种合理的 可接受的

知识的意思

前面我们曾经讲到过伽利略 洛克等人

将自然界区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在此基础之上

哲学家 如休谟 进一步提出了

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二分

如果我们利用这一二分法来审视科学

那么它就演变成为了

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政治之间的二分

这是人们在科学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

第一个观点

也是正统的观点

许多传统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都坚持此种立场

这节课我们首先

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工作入手

来审视一下这一二分模型的社会学维度

罗伯特·默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

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被公认为“科学社会学之父”

二分模型的核心立场是 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科学

但只能影响科学的外围特征

无法进入到科学的认识论内核之中

认识论这个概念在上一讲中我们曾经提到过

其核心问题是知识的基础是什么

是否存在找到这种知识的合理方法等等

涉及到科学

认识论问题就转变为了科学是否是客观的

科学的基础是什么

是否存在发展科学的合理方法等等

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家

是按照如下思路为这一核心立场辩护的

他们将科学区分为两种维度

知识维度和社会维度

这两个维度大致可以对应于

科学的认识论层面和外围特征层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知识维度

科学显然是一种知识性的存在

它由系统化的概念 命题

理论和方法等等所构成

以此种形式存在的科学是独立于社会的

因为概念的界定 命题的判定

理论的检验等等

都是由科学自身得到评价的

这里由其自身得到评价主要是指

按照默顿的话来说

就是要与观察和以前被证实的知识相一致

默顿有时也将之统称为 经验和逻辑的标准

经验在此指的是

科学必须要与观察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这样就能把科学研究的人性因素排除在外

逻辑指的是新的科学知识既要与旧有的

已经被证明的知识之间保持一致

同时 其内部也要保持逻辑自洽 不能存在矛盾

只要坚持这两个标准

科学研究就成为了一项客观的

独立于个体的人和集体的社会之外的事业了

科学的社会维度是科学的非本质特征

例如 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科学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呢

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

才能够得到客观的科学呢

科学作为一种制度

它采取何种运转机制

才能够确保科学的知识性维度不受损害呢 等等

可以看出 对科学的社会维度的研究

其根本导向在于

一方面 为科学的发展寻求某种社会根基

从而对未来科学的发展提出某些政策建议

另一方面 在于将科学的社会性特征

限定在一定的边界之内

使之不会影响科学的正常运转

科学的知识维度

仅仅是科学社会学得以存在的哲学基础

这并不是社会学家们的主要工作范围

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社会维度

这样 在维持这两种维度之二分的基础之上

社会学能够对科学的哪些方面展开研究呢

在此 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

和科学共同体的群体性特征

我们先来看一下科学的动力机制

显然 动力机制 意思也就是说

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社会学家们一般将之归结为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 社会主流文化和特定的价值导向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例如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我国国内流传一句话

叫做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整个社会

对自然科学的一种需求

而正是这种需求和社会氛围

鼓励着大家去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

时至今日

这句话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了

很多同学转而去学习更加实用化的学科

在中国 我们把他们叫做工科

以及一些经济类的学科

这就是反映了宏观社会价值导向对科学的影响

但是 这种影响实际上并不会进入到

数理化的知识内核之中

只不过成为了人们研究数理化的一种

动力来源

默顿以英国近代科学产生过程中

清教主义的影响为例

对此进行了说明

清教主义作为一种神学立场

尽管对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它与科学本身并没有关系

不过 清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却成为了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

科学家主要从两方面获取这种动力

一方面 许多科学家研究科学的目的在于

“颂扬上帝的伟大”

波义耳直接写道

对微粒哲学或者说机械论哲学的研究

实际上也就是自然哲学或者科学了

与对《圣经》的研究一样

都是人们认识上帝的通道

波义耳的临终遗言写得更加明确

祝愿他们 也就是皇家学会的会员

在其值得称赞的致力于发现上帝杰作的

真实本性的尝试中

取得令人愉快的成功

并祝愿他们以及其他所有自然真理的研究者们

热忱地用他们的成就来赞颂伟大的自然创造者

并且使人类过上舒适的生活

默顿对清教主义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他是这样写的

清教主义与科学最为气味相投

因为在清教伦理中居十分显著地位的

理性论和经验论的结合

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当然 之所以从宗教中汲取动力

其中一方面原因就在于

科学在当时尚未完全独立

甚至还缺少自己内在的独特价值

因此 需要借助于宗教来获得其合理性

时至今日

科学已经具有了自足性

例如 科学研究的真理导向

其制度规范 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等等

当然 也包括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回报

这种回报既有精神层面的

也有物质层面的

所有这些构成了科学前进的动力

这就涉及到了科学动力机制的第二个层面

即政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社会变量

也会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 默顿就指出

经济结构和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科学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两个方面

直接的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

人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为了功利主义的目的而进行的某些科学研究

间接的方面

是指某些课题 由于它在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而被选择出来进行研究

虽然科学家不一定认识到了它的实际意义

另一位重要的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

也指出了战争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这样说

科学与战争一直是极其密切的联系着的

实际上 除了十九世纪的某一段期间

我们可以公正的说

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

是海陆军的需要直接促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方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技术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军事推动的

原子弹的研究成功

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

好 时间关系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科学的社会维度的第二个层面

我们放到下节课再讲

同学们 下次课再见

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列表:

课程导学

-课程导学

-【测试】课程导学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为何要关注科学和技术

--【§1.1讨论】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1)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第三节 历史上的科学(2)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四节 科学的当代内涵

-第五节 何为技术

--第五节 何为技术

--【§1.5讨论】谈谈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六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测试】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2)

--【§2.2讨论】谈谈你对“科学共同体”的看法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第三节 二分模型的哲学批评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模型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五节 社会建构论的哲学审视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六节 互构模型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第七节 互构模型的哲学审视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八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两种决定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第九节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立场

-【测试】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科学”与人文

--【§3.1讨论】你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二节 走向分裂的两种文化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场争论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第四节 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五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1)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六节 从反思科学到“科学大战”(2)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第七节 如何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测试】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 科学社团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科学规范及其历史变迁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三节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的形象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4.4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治理

-【测试】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二节 生态伦理(1)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第三节 生态伦理(2)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四节 气候伦理(1)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五节 气候伦理(2)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六节 工程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七节 人工智能伦理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第八节 负责任的技术创新

--【§5.8讨论】当代社会中“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测试】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二分模型(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