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煤质分析 > 项目六 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 > 任务一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大家好
欢迎进入煤质分析课堂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各种煤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
其用途也各异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
同时使其适应不同工业部门的要求
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
均各自制订出
适合本国煤炭资源特点的分类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分别对世界煤炭分类发展
和中国煤炭分类发展进行学习
煤炭分类的研究工作历史久远
国外煤炭分类的研究要远早于我国
早在1599年
黎巴维斯就对包括煤炭在内的
矿物沉积有机岩进行了系统分类
随后柏屈兰特在1763年
发表了分类学如何引进科学指标的论文
该论文着重强调了分类指标的重要性
也为煤炭分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准备
截止到1800年
所谓的煤炭分类工作
和研究也仅仅只是将煤分为亮煤
暗煤和褐煤三大类
煤炭分类的发展仍然还处于瓶颈期
19世界初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煤炭逐渐成为主要的能源和原料
其用途也日益广泛
这也就产生了对煤炭分类的客观需求
1820年
英国首次开始按照煤的性质进行简单分类
出现了瘦煤 肥煤
硬煤和烟煤等称谓
此后
煤炭分类方法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
1826年
德国卡斯滕利用煤热解后残渣的特性
将煤分为不黏煤 弱黏煤和黏结性煤
并且提出了煤中氢
氧元素的含量之比与煤黏结能力有关的设想
到1837年
法国勒尼奥参照煤田的地质年代与构造
对世界各地区不同级别的煤炭
按照相对密度和元素分析结果进行了分类
并分别命名为无烟煤
肥烟煤 长焰烟煤 完全褐煤
不完全褐煤和泥炭
这些煤炭的命名已经与
当代煤炭分类系列基本相当
由此可见比较全面的分类系统已经开始出现
1875年
德国舍恩多夫又进一步
采用挥发分和焦渣特征对煤进行分类
标志着现代煤分类的基本特征已经雏形初备
1899年
英国煤化学家赛勒
提出了著名的煤科学分类法
该分类法以煤的元素分析为基础
用碳和氢作为分类指标
将煤分为四类
分别是褐煤 烟煤
半无烟煤和无烟煤
其中褐煤包括两小类
烟煤包括三小类
该方法随后又经过了两次修订
引入挥发分
粘结特性等多项分类指标
对近代煤分类方法进一步完善
二战以后
煤炭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
受到各主要产煤国的青睐
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的不同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
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纷纷根据本国的特点
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以适应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表中所列出的是一些国家煤炭分类指标
及方案对照表
英国是最早的提出本国分类方案的国家
1946年
英国科学和工业研究部建议采用
以挥发分和格金焦型为指标的分类方案
由于当时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各国大多倾向于以炼焦煤为主的分类
这些分类普遍以表征煤化程度的挥发分
为主要分类指标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煤分类
二战后由于煤炭的国际贸易量大幅度增加
为了满足各国之间的煤炭交易
因而就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煤分类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组织欧
美十几个国家研究制订了国际统一的分类
并于1956年发布了
硬煤国际分类
1959年又提出了
褐煤国际分类
但都没有能够在世界各国取得统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欧洲经济委员会又陆续提出了
硬煤的编码系统和煤层煤分类
但因为体系过于复杂
没有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
未能在国际间推广使用
90年代以后
ISO为适应煤炭的发展需求
重新组织各国煤分类专家
成立国际煤分类工作组
制定了新的
统一的国际煤分类标准
目的是按照标准规范评价煤炭资源和储量
指导煤炭的勘探
开采和利用
到20世纪90年代
环境对煤分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煤炭在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因而在煤的分类系统中
充分考虑了煤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引入了灰分
硫分和有害元素等指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煤炭分类发展
我国的煤炭分类研究较欧美各国要晚很多
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
翁文灏曾经按照煤的挥发分
固定碳和水作三元坐标图
进行煤质评价
1936年翁文灏和金开英用煤的
加水燃率
作为分类指标提出了一个分类法
将煤分为八类
1954年参照前苏联的煤分类
以挥发分和胶质层最大厚度为分类指标
分别制订了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
两个地区性的煤炭分类方案
到1956年
仍然以挥发分和胶质层最大厚度为分类指标
第一次制订了全国统一
以炼焦煤为主的煤分类
将煤分为十个大类
二十四个小类
并于1958年颁布实施
该分类方案在20多年的使用过程中
对于指导我国国民经济
各部门正确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
以及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
正确划分煤炭类别
合理计算煤炭储量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完善煤炭分类标准
从1974年开始
在煤炭部
冶金部的牵头组织下
40多家单位共同试验 研究 统计
讨论 历时10多年的努力
于1985年通过了
中国煤炭分类 国家标准
体现了我国科学家们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科研精神
随后
该分类标准于1989年正式实施
从此我国的煤炭分类方法
掀开了新的一页
此后又一次
对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并于2009年发布了新的国标
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
国内外煤炭分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
同时明确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标准
课后给大家留了一个小的思考题
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标准是哪一年制订的
这节课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下次课再见
-绪论
-绪论--作业
-任务一 煤样的采集
--煤样的采集
--任务一 煤样的采集--作业
--全自动采样机
-任务二 煤样的制备
--煤样制备的程序
--人工缩分方法
--任务二 煤样的制备--作业
--全自动制样
-任务三 煤炭分析试验的项目符号与基准
--任务三 煤炭分析试验的项目符号与基准--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岩相组成与特性
--宏观煤岩类型
--煤的显微煤岩组分
--显微煤岩类型
--任务一 煤的岩相组成与特性--作业
-任务二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
--任务二 煤的物理性质--作业
-任务三 煤的表面性质
--煤的表面性质
--任务三 煤的表面性质--作业
-任务四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化学性质
--任务四 煤的化学性质--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任务一 煤的工业分析--作业
-任务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
--煤中水分的来源
--煤中水分的分类
--任务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的灰分测定
--煤的灰分来源
--煤的灰分测定
--任务三 煤的灰分测定--作业
-任务四 煤的挥发分测定
--煤的挥发分
--任务四 煤的挥发分测定--作业
-任务五 煤的固定碳计算
--煤的固定碳计算
--任务五 煤的固定碳计算--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任务一 煤的元素分析--作业
-任务二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
--煤中的碳和氢
--任务二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中全硫的测定
--煤中的硫
--电解液
--任务三 煤中全硫的测定--作业
-任务四 煤中的氮的测定
--煤中氮的测定
--任务四 煤中的氮--作业
-任务五 煤中的氧
--煤中的氧
-任务五 煤中的氧--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发热量测定
--煤的发热量
--任务一 煤的发热量测定--作业
-任务二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煤灰组成及熔融性
--任务二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热解过程
--胶质体
--罗加指数
--黏结指数
--胶质层指数
--奥阿膨胀计试验
--格金干馏试验
--坩埚膨胀序数
--吉氏流动度
--任务三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作业
--GB/T 5447-2014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pdf
--GB/T 5448-2014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 电加热法
--GB/T 25213-2010 煤的塑性测定 恒力矩吉氏塑性仪法
-任务四 煤的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
--煤的筛分试验
--煤的浮沉试验
--任务四 煤的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作业
-任务五 煤的气化指标
--煤的反应性
--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结渣性
--任务五 煤的气化指标--作业
--GB/T 220-2018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讨论题
-任务一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任务一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作业
-任务二 中国煤炭分类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中国煤层煤分类
--任务二 中国煤炭分类--作业
-任务三 国际煤炭分类
--国际煤炭分类
--任务三 国际煤炭分类
-任务四 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
--任务四 煤质评价--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形成
--成煤物质
--煤的形成
--任务一 煤的形成--作业
-任务二 煤的有机质结构
--煤的大分子结构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低分子化合物
--任务二 煤的有机质结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