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煤质分析 > 项目三 煤的工业分析 > 任务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 > 实训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同学们
欢迎来到煤质分析课堂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测定方法
方法提要
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四个部分
首先
我们来学习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1规定
全水分测定可采用两步法
一步法和微波干燥法三种方法
其中两步法和一步法
又分别包括通氮干燥法及空气干燥法两种方法
而为了进行在线分析
快速
准确地测定煤中水分
微波干燥法被列入规范性附录中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适用于所有煤种
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微波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接下来
我们进一步学习测试方法提要
两步法
方法A1和方法A2
称取一定量13mm试样
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
再将干燥后的试样破碎到标称最大粒度3mm
于105~110℃下
在氮气流或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
经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2 一步法
方法B1和方法B2
称取一定量的6mm
或13mm试样
于105~110℃下
在氮气流或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试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 微波干燥法
称取一定量的6mm试样
置于微波炉内
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
高速震动产生摩擦热
使水分迅速蒸发
根据试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下来是试验步骤
我们来看动画
两步法测定煤中全水分
1 外在水分
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的浅盘中
迅速称取13mm的试样490~510g
平摊在浅盘中
在环境温度或不高于40℃的空气干燥箱
干燥到质量恒定
记录恒定后的质量
计算外在水分
2 内在水分
立即将测定外在水分后的试样
破碎到标称最大粒度3mm
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
迅速称取9~11g试样
平摊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
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
并加热到105℃~110℃的风氮干燥箱中
烟煤干燥1.5h
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氮气每小时换气15次以上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
立即盖上盖
在空气中放置约5分钟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
冷却到室温称量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分钟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
不超过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当质量增加时
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内在水分在2.0%以下时
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计算公式为
用空气干燥做内在水分的测定
除将通氮干燥箱改为空气干燥箱外
其他操作步骤相同
2 结果计算
计算煤中全水分的公式为
3 试样水分损失补正
需要进行水分补正时
则按下式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4 方法的精密度
全水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应符合表1的规定
一步法测定煤中全水分
一 通氮干燥法
1 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
迅速称取粒度6mm的试样10~12g
平摊在称量瓶中
2 打开称量瓶盖
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
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烟煤干燥2h
褐煤和无烟煤干燥3h
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
立即盖上盖
在空气中放置约5分钟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
冷却到室温称量
准确至0.001g
4 进行检查性干燥
每次30分钟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
不超过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质量增加时
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二 空气干燥法
13mm试样的全水分测定步骤
1 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浅盘
迅速称取13mm的试样490~510g
平摊到浅盘中
2 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
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鼓风条件下
烟煤干燥2h
无烟煤干燥3h
3 将浅盘取出
趁热称量
称准至0.1g
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分钟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
不超过0.5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当质量增加时
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测量粒度6mm试样的全水分时
除将通氮干燥箱改为空气干燥箱外
其他操作步骤相同
三结果计算
计算煤中全水分公式为
试样的全水分等于试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
与称取的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四 水分损失补正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
则按下式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当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百分率大于1%时
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
则不可补正
但测得水分可以作为实验室收到煤样的全水分
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
未经补正水分损失
并将煤样容器的标签和密封情况一并报告
五 精密度
全水分测定结果取重复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修约到小数后一位报出
最后
我们来学习注意事项
1 水分无明显损失
是指破碎后的煤样全水分测定结果
与破碎前的测定结果比较
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或虽有差异
但置信范围很小
2 采集的全水分试样应保存在
密封良好的容器内
并放在阴凉的地方
3 制样操作要快
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
以保证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
4 全水分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测定
保证从制样到测试前的全过程煤样水分无变化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
则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5 全水分煤样不宜过细
如要求用较细的试样进行测定
则应该用密封式破碎机
或用两步法进行测定
先破碎成较大颗粒测定外在水分
再破碎到较细颗粒测定内在水分
6 制备好的全水分煤样如不立即测定
应准确称量
以便进行水分损失或吸收补正
本节课重点内容是全水分测定方法
有两步法 一步法 微波干燥法
思考题
国标规定的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
本节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绪论
-绪论--作业
-任务一 煤样的采集
--煤样的采集
--任务一 煤样的采集--作业
--全自动采样机
-任务二 煤样的制备
--煤样制备的程序
--人工缩分方法
--任务二 煤样的制备--作业
--全自动制样
-任务三 煤炭分析试验的项目符号与基准
--任务三 煤炭分析试验的项目符号与基准--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岩相组成与特性
--宏观煤岩类型
--煤的显微煤岩组分
--显微煤岩类型
--任务一 煤的岩相组成与特性--作业
-任务二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
--任务二 煤的物理性质--作业
-任务三 煤的表面性质
--煤的表面性质
--任务三 煤的表面性质--作业
-任务四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化学性质
--任务四 煤的化学性质--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任务一 煤的工业分析--作业
-任务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
--煤中水分的来源
--煤中水分的分类
--任务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的灰分测定
--煤的灰分来源
--煤的灰分测定
--任务三 煤的灰分测定--作业
-任务四 煤的挥发分测定
--煤的挥发分
--任务四 煤的挥发分测定--作业
-任务五 煤的固定碳计算
--煤的固定碳计算
--任务五 煤的固定碳计算--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任务一 煤的元素分析--作业
-任务二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
--煤中的碳和氢
--任务二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中全硫的测定
--煤中的硫
--电解液
--任务三 煤中全硫的测定--作业
-任务四 煤中的氮的测定
--煤中氮的测定
--任务四 煤中的氮--作业
-任务五 煤中的氧
--煤中的氧
-任务五 煤中的氧--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发热量测定
--煤的发热量
--任务一 煤的发热量测定--作业
-任务二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煤灰组成及熔融性
--任务二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作业
-任务三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热解过程
--胶质体
--罗加指数
--黏结指数
--胶质层指数
--奥阿膨胀计试验
--格金干馏试验
--坩埚膨胀序数
--吉氏流动度
--任务三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作业
--GB/T 5447-2014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pdf
--GB/T 5448-2014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 电加热法
--GB/T 25213-2010 煤的塑性测定 恒力矩吉氏塑性仪法
-任务四 煤的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
--煤的筛分试验
--煤的浮沉试验
--任务四 煤的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作业
-任务五 煤的气化指标
--煤的反应性
--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结渣性
--任务五 煤的气化指标--作业
--GB/T 220-2018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讨论题
-任务一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任务一 煤分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作业
-任务二 中国煤炭分类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中国煤层煤分类
--任务二 中国煤炭分类--作业
-任务三 国际煤炭分类
--国际煤炭分类
--任务三 国际煤炭分类
-任务四 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
--任务四 煤质评价--作业
-讨论题
-任务一 煤的形成
--成煤物质
--煤的形成
--任务一 煤的形成--作业
-任务二 煤的有机质结构
--煤的大分子结构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低分子化合物
--任务二 煤的有机质结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