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生态毒理学 >  第十章 生态风险评价 >  第10章测试 生态风险评价 >  1.4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

返回《生态毒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4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在线视频

1.4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

1.4 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


1.4.1 生态毒理学的应用

生态毒理学不仅是一门揭示自然科学规律的理论科学,而且也是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同时而获得学科发展,是生态毒理学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从它1969年诞生至今只有50年的历史,它的高速发展,表明它是一个应用性很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目前,生态毒理学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准值,提供科学依据。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的关于环境污染对各种动、植物影响的数据,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基准的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在我国制订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准中,生态毒理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的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的生态毒理数据,为我国各项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在环境保护具体执法过程中,提供环境事件责任方的违法证据。在环境保护具体执法过程中,往往需要生态毒理学试验为环境管理或执法提供证据。

例如,采取企业排放的废水,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处理标准模式生物(例如标准鱼种、或者标准蚤类),观察分析该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从而为环境执法提供证据。

因此,生态毒理学也是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4. 建立生态毒理学模型,为环境污染的生态控制和治理提供手段。生态毒理学模型为环境化学污染特别是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具,其在环境工程、生态工程方面的应用,推动了环境的绿色治理,在避免由于化学治污而造成二次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生态毒理学可以为生物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在环境生物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从而,使生态毒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环境污染动态分析和生态变化预测预报方面  发挥积极作用,为生态培育、生态修复及生态工程等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6.新化学物批准生产和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因此,生态毒理学的应用可以从源头控制化学品进入环境,是环境污染源头治理的必需环节。

7.生态风险评价在我国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从多个方面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上述这些应用,只是生态毒理学实际应用的一部分,随着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它的更多的理论和技术将被应用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中,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4.2  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生态毒理学深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形成越来越多的分支学科。下面我们介绍: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形成的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

 

(1)从学科知识结构来看,生态毒理学可分为理论生态毒理学、实验生态毒理学及应用生态毒理学。

1理论生态毒理学在吸收大量现代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科学等现代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于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的方法,主要研究生态毒理学有关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等基础理论问题。

2实验生态毒理学则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取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得到生态毒理学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

3应用生态毒理学,则是运用生态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应用性研究。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生态毒理学可分为: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淡水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湖泊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河口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及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等。

 

(3)从生物学角度,生态毒理学可分为:

植物生态毒理学、

动物生态毒理学、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

细胞与分子生态毒理学等。

 

动物生态毒理学还可进一步分为:哺乳类动物生态毒理学、非哺乳类动物生态毒理学。

非哺乳类动物生态毒理学还可分为:鱼类生态毒理学、昆虫生态毒理学、鸟类生态毒理学等。

 

(4)从不同应用领域和行业的角度,生态毒理学可分为:

工业生态毒理学、

农业生态毒理学、

城市生态毒理学、

矿区生态毒理学、

交通生态毒理学等。

 

(5)根据环境污染物的不同,也可对生态毒理学进行分类,例如:

金属生态毒理学、

农药生态毒理学、

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学、

二氧化硫生态毒理学,等。

 

总之,随着生态毒理学的发展,由于生态毒理学与多种行业、领域及学科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将导致更多的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出现和发展。



返回《生态毒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生态毒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概论

-1.1生态毒理学的概念与学科地位

--1.1生态毒理学的概念与学科地位

-1.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的区分

-1.3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

-1.5生态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5生态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6生态毒理学简史

--1.6生态毒理学简史

-第1章测试 概论

-第1章讨论 概论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转化及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

-2.1生物转运与生物吸收、分布和排泄的关系

-2.2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与转运方式

--2.2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与转运方式

-2.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及其对生态毒性的影响

--2.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及其对生态毒性的影响

-2.4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一)毒物、毒性、中毒与剂量

--2.4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一)毒物、毒性、中毒与剂量

-2.5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二)效应、反应及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2.5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二)效应、反应及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2.6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三)作用类型、联合作用与影响因素

--2.6生态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三)作用类型、联合作用与影响因素

-第2章测试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及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2章讨论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及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及蓄积

-3.1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及其动力学

--3.1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及其动力学

-3.2 生物富集因子测定及预测模型

--3.2 生物富集因子测定及预测模型

-3.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

--3.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

-3.4 生物放大因子及其测定技术与方法 (1)

--3.4 生物放大因子及其测定技术与方法 (1)

-3.5 生物放大因子及其测定技术与方法(2)

--3.5 生物放大因子及其测定技术与方法(2)

-3.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蓄积

--3.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蓄积

-3.7 影响生物积累的因素(1)

--3.7 影响生物积累的因素(1)

-3.8 影响生物积累的因素(2)

--3.8 影响生物积累的因素(2)

-第3章讨论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及蓄积

-第3章测试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及蓄积

第四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一)作用特点与分子效应

-4.1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性作用的特点

--4.1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性作用的特点

-4.2 环境污染物对DNA的损伤效应

--4.2 环境污染物对DNA的损伤效应

-4.3 环境污染物对蛋白质的损伤

--4.3 环境污染物对蛋白质的损伤

-4.4 环境污染物对酶的抑制和诱导效应

--4.4 环境污染物对酶的抑制和诱导效应

-4.5 环境污染物的氧化损伤

--4.5 环境污染物的氧化损伤

-4.6 环境污染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

--4.6 环境污染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

-4.7 环境污染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

--4.7 环境污染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

-4.8 环境污染物的组学效应

--4.8 环境污染物的组学效应

-4.9 环境污染物对细胞信号转导的效应

--4.9 环境污染物对细胞信号转导的效应

-第4章测试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一)作用特点与分子

-第四章讨论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一)作用特点与分子效应

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二): 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

-5.1 细胞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5.1 细胞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5.2 亚细胞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5.2 亚细胞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5.3 环境污染物致细胞突变与癌变

--5.3 环境污染物致细胞突变与癌变

-5.4组织与器官水平的毒理效应

--5.4组织与器官水平的毒理效应

-5.5 环境污染物的生殖毒性

--5.5 环境污染物的生殖毒性

-5.6 环境污染物的生长发育毒性

--5.6 环境污染物的生长发育毒性

-5.7 环境污染物致行为异常和生态死亡

--5.7 环境污染物致行为异常和生态死亡

-5.8 环境污染物的致死效应

--5.8 环境污染物的致死效应

-第5章测试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二)细胞与个体水平

-第5章讨论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二)细胞与个体水平

第六章环境化学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三)从种群水平到生物圈水平

-6.1 种群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1 种群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2 群落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2 群落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3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3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4景观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4景观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6.5 半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酸沉降

--6.5 半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酸沉降

-6.6 半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臭氧层破坏

--6.6 半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臭氧层破坏

-6.7 全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6.7 全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6.8 全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气候变暖

--6.8 全球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气候变暖

-第6章测试 环境化学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三)种群至生物圈

-第6章讨论 环境化学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三)

第七章 陆地与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7.1 陆地生态系统概述

--7.1 陆地生态系统概述

-7.2 环境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7.2 环境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7.3 重金属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3 重金属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4 农药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4 农药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5 酸沉降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5 酸沉降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6 外来生物入侵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6 外来生物入侵的陆地生态毒理学效应

-7.7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7.7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7.8 环境污染物的农业生态毒理学效应

--7.8 环境污染物的农业生态毒理学效应

-7.9 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修复作用

--7.9 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修复作用

-第7章测试 陆地与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第八章 淡水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8.1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

--8.1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

-8.2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类型及污染物分类

--8.2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类型及污染物分类

-8.3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与转化

--8.3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与转化

-8.4水生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

--8.4水生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

-8.5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分子水平、细胞水平

--8.5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分子水平、细胞水平

-8.6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个体水平

--8.6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个体水平

-8.7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

--8.7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

-第8章测试 淡水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9.1 概述

--9.1 概述

-9.2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代谢和食物链传递

--9.2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代谢和食物链传递

-9.3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效应及机理

--9.3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效应及机理

-9.4 海洋环境污染物在细胞及个体水平的响应

--9.4 海洋环境污染物在细胞及个体水平的响应

-9.5海洋环境污染物在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的响应

--9.5海洋环境污染物在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的响应

-9.6 海洋典型污染事例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

--9.6 海洋典型污染事例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

-第9章测试 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第十章 生态风险评价

-10.1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及生态风险的特点和规模

--10.1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及生态风险的特点和规模

-10.2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和科学基础

--10.2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和科学基础

-10.3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一):评价框架和问题形成

--10.3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一):评价框架和问题形成

-10.4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二):暴露表征

--10.4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二):暴露表征

-10.5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三):效应表征和风险表征

--10.5 生态风险评价程序(三):效应表征和风险表征

-10.6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一):暴露-效应评估方法

--10.6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一):暴露-效应评估方法

-10.7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二):风险表征方法

--10.7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二):风险表征方法

-10.8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三):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10.8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三):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10.9 转基因生物引起的生态风险及其评价方法

--10.9 转基因生物引起的生态风险及其评价方法

-第10章测试 生态风险评价

1.4生态毒理学的应用与分支学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