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 >  1 An outlin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  2 An outline of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返回《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在线视频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下一节: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返回《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实际上直接影响中国建筑的还有很多很复杂的思想

我们在这里再举一点

比如说 大家所熟悉的阴阳的思想

阴阳

阴阳跟风水有关系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想了解中国的风水

风水离不开阴阳

当然 自汉代以来

中国的风水掺杂了很多纬学的理念

非常的驳杂 中间有很多巫术的成分

实际上特别到明清

变得乌烟瘴气

基本上是糟粕 我们这里不去谈它

但是涉及到中国建筑思想的阴阳观念

实际上有很多正面的 积极的 富于理解性的东西

我们这里还是要讨论一下的

什么叫阴阳 中国把万事万物分成阴和阳两个范畴

然后又分成八卦 按八个方位

所谓先天八卦 所谓后天八卦

这都是中国的一些基本思想框架

这个大家从中国文化的背景上可以了解到

那么 风水当然是按这个来的

它有二十四山 八卦的分化

有建筑位置的确定 有一系列法术的做法

这个我们不讨论

那么我们讨论它什么呢 阴阳和建筑有什么关系

阴和阳在中国人看来是事物的两极

过分侧重于任何一极

对于人的生活与健康都不利

中国的中医就讲阴阳的和合

那么中国的先哲老子有一段话

他这样说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任何事物都是由阴和阳组合 它是二 那么你居中 是三

万物负阴抱阳 冲气为和

也就是说 任何事物都处在阴阳交融的状态下

才能达到一个平衡 如果过分的阳气或者过分的阴气

这个人是无法在其中生存的

类似这样的思想也延伸到建筑中间来了

比如《周易》中专门谈到了一句话

“是故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穷谓之通。”

户是什么 门

把门关上呢 里面阴气太重

把门打开 阳气太重

但是门户的一开一合 形成了阴阳的交通交流

这样出现了变化和流通 人就适合居住了

我们从很多汉代的绘画可以看出来

关门 开门 这样一个关系

人在这样一个居住空间里的感觉

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门

所谓 “枢者门扉,开阖之所由也。”

门恰恰在观念上是内和外的区别 也是阴和阳的区别

所以中国人自古 无论是城门 府门 宅门 外门 内门 宫门

各种各样的门 我们对门

可以理解 它有一定的象征性

这是内和外的一个阴阳的和合

我们如果没有外部的空间进来

那么里面阴气就会太重

无论是庭院还是住宅 都是这样的

它不能完全局限在一个小空间里头

那么还有上下的关系

上下的关系我们看《旧唐书》

《旧唐书》在谈到明堂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

“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

柱以阴气上升,天以阳和下降,

固阴阳之交泰,乃天地之相承。”

一个室内有柱子

地上的阴气顺着柱子往上走

天上的屋顶代表了阳气 往下走

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 阴阳和合

阴阳交泰 天地相承 是一个最适宜的空间

所以中国建筑有时候实际上是天地和方圆这样一个思想的浓缩

我们看屋顶 非常像一个张开的穹窿

一个屋穹 下面是柱子 像树林一样

斗拱像树枝一样

所以中国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上和下 天和地的阴阳和合的空间

中国的外部空间也是这样的 和自然怎么样地渗透

阴阳和合

所以我们特别喜欢在山林间 在水边上的那些建筑物

那时候阴阳和合最适中 最适合人的停留

亭者 停也 停在那里感觉到阴阳的一种和合

这里实际上柱子承载的是阴气 它是从地上延伸上来的

而屋顶承载的是阳气 上面直接阳光照射通过屋顶辐射下来

阴气顺着柱子向上走 阳气从上而下

在室内形成交泰和合 这样的描述在史上有很多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唐代人编的《艺文类聚》 引了汉代的《盐铁论》

它这样说:“《盐铁论》曰:贵人之家,

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

上成云气,下成山林。”

意思是说 富贵人家盖房屋的时候

让工匠把大木截成小木 把圆木裁成方木

然后搭造起一座堂舍

堂舍的屋顶 同空中的云气一样 像天空

堂舍的柱子就像山林一样

这样 云气的阳和下降 山林的阴气上升

屋内就形成一种阴阳和洽的居住环境

这就是中国人的思想

而这种思想在建筑上常常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是五代时候的一座佛教殿堂——福州华林寺

我们看上面的所有装饰构件

我们叫驼峰 全是用云纹

而且线条非常地优美

当然 我这是画的了 反映什么呢

他想象的屋顶就是空中的云气

我们经常看到建筑室内上面的彩画都是画满了云纹

龙 云纹都是代表天空的云气

那么 柱子是林 整个的象征是阴阳合洽

甚至我们有些建筑就是这样一个象征

比如上圆下方 上圆代表天 下方代表地

或者外圆内方 圆代表天 方代表地

甚至我们看到一些建筑的细部比例上

我们注意到 特别在唐宋时期

很多建筑的柱子的高度 和屋檐上面最高的叫橑檐枋的檐枋的高度

刚好是一个圆和方的关系

就是那个枋(到地面)的高度相当于柱(高)为边长的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中国人讲究方圆

他在确定这个高度的时候就有圆的概念 把它延伸上去了

而上面恰恰代表了屋顶

圆 方 方是地 圆是天

这实际上也蕴含了阴阳和合的概念

中国建筑很多地方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加以比例的分解

当然不是所有的

有些比较重要的建筑 我们仔细分析 都有方圆内涵的关系在里头

这是一个重要思想 阴阳和洽 阴阳和合

这个思想我们不要把它跟风水扯在一起 当然风水离不开阴阳

再看另外一个观点 也跟阴阳有关系

但是它表述为具体的建筑观念 叫适形和大壮

所谓适形就是建筑的房屋 房屋的建造要大小适度 空间适中

只有适形才能达到阴阳的和洽

关于这一点古人有很多议论

很早在秦代的时候 有一本书叫《吕氏春秋》

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 它这么说的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什么意思呢

房间太大了阴气太重 建筑物太高了阳气太重

阴气太重人们就很抑郁 阳气太重人们就很萎靡

这是阴阳不适

所以呢 我们聪明的祖先不住在大的房间里

也不住在很高大的建筑物里

类似的观点历来都有阐释

比如汉代董仲舒就说过

“高台多阳,广室多阴,

远天地之和也,故圣人弗为,适中而已矣。”

要适中 中道 适中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

而它可以用在建筑上——适形

非常有趣的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是历史上大兴土木 非常奢侈的一个皇帝

但是他也提到了 “适形”的思想

他这么说 他说:“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

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

高大的台基和巨大的殿 谈不上适形呀

应该是便生 方便生活就可以啦

当然 隋炀帝这种话有点虚伪 因为他盖的宫殿确实很大

这是董仲舒

这是隋炀帝

那么所谓“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其实又隐含另外一个思想

便生思想 这跟我们的三原则的厚生是有关联的

建筑是为当世的人建造的

这样的一个观点在战国时期的墨子也有过描述

他这样说:“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

这其实恰好跟西方的建筑观形成一个对比

西方的建筑观三原则中美观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我们这里说 建筑是为了便于生活的 不是为了看着好看的

(这是)两种思想

而他的观点是阴阳 我们的便生要阴阳和合 要适形

类似这样的思想在古代典籍中可以随处找到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战国时代的鲁国 这里提到一段话 《淮南子》里记载的

“鲁哀公为室而大,公宣子谏曰:‘室大,众与人处则哗,

少与人处则悲,愿公之适。’…公乃令罢役,除版而去之。”

为什么除版而去之?古代是夯土的版筑墙

他的观点很明确 他想盖一个特别大的房子

结果当时一个大臣就给他提意见了 说 你盖那么大有什么用啊

人要太多了很嘈杂你会很烦

人要太少了你又会觉得很孤单 很冷落

我建议你适当一点吧

结果这个鲁哀公还是比较听得进不同意见的

马上停了工了 把这个半截的工程给终止了

中国的建筑大部分尺度都比较适中

我们看各地的民居 正房 厢房 它的尺度都很适中

适合人的居住 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物

中国的单体建筑 最大规模 现在我们知道的也就两千多平米

它是礼仪性的空间

古代像类似这样的建筑也就四五千平米

是一座大型殿堂

很少像欧洲那种大城堡 大教堂

完全包容在一个很大空间里的一个阴森森的空间

(中国)没有这样的空间

都是光线充沛 空气流通的这样适中的空间

包括帝王的宫殿 帝王的宫殿只有礼仪性的空间比较大

居住性的空间都很小

我们看避暑山庄里的主殿——澹泊敬诚

完全是一个普通人居住的空间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 中国人由于老子的思想在里头

中国人的思想往往是主张对立统一 相反相成

它不会只有一个方面 它会两个方面兼顾的

所以中国相对于适形思想 还有一种思想叫“大壮”思想

那么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哪儿呢 《周易·系辞》下

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大壮。”

什么意思呢

就是后人按照大壮的思想来建造的宫殿

当然 大壮是周易的一卦

大壮的卦象是什么呢

上面为震为雷 下面为乾为天

大致的卦象是天上打雷的意思

这个意思就是说

代表统治者的建筑 重要的建筑物——宫室

应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让人感觉景仰 畏惧

那么这就是大壮卦的其中一个含义

当然它更重要的含义是礼制的意思

大壮主张非礼弗履 就是说你不能超越你的等级规范

你在哪个等级就盖什么等级的建筑 这个是延伸的概念

在史书上都有很多描述

我们关于大壮卦呢 我们可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汉代 西汉初营未央宫的时候

有过一段萧何萧丞相和汉高祖的对话

这样说的:萧丞相营作未央宫,

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

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

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意思是说 丞相萧何营造的宫殿太宏大了

引起了高祖很大的不满

说天下还在打仗 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宏伟的宫殿呢

萧何说 在天下未定的时候 营造宫殿 可以为将来天子登基做好准备

而天子是以四海为家的 如果不将宫殿建造的高大宏丽

怎么能够显示出帝王的威严呢

怎么能够统治天下呢

所以 这样一说 高祖理解了 也变得高兴了

这是根据考古发掘恢复的未央宫的遗址

它的空间很大 未央宫占地一万多亩 这是中间的一个局部

我们从汉代的画像石上可以看出汉代的宫殿确实是很宏大的

就是明清北京故宫 它是宫殿的一个现存的样本 也可以看出它的宏大

所以代表一个皇家的身份的这样一个大的宫殿

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壮 要有一种统慑天下的威严感

即使明清宫殿的规模已经很小了 这种气势还在

特别注意到 从平面上看

它真正代表皇家礼仪 比如说登基大典、告朔大典这种礼仪的时候

它的前三殿 前朝部分占了几乎宫殿的三分之二

而它真正起居的空间只占三分之一

起居空间里头 真正日常的 皇帝日常办公起居的养心殿

跟一个普通四合院没有多大差别

起居空间后面的后三宫也占了很大比重 而他(皇帝)平常也不在里面用

他只是在大婚、礼仪、进行大的典礼的时候用

所以他的日常生活要求的适形 他在对外表达皇家威仪的时候要表达的是大壮

这就是大壮和适形的一个对立统一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课程列表:

1 An outlin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1 An outlin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historical divis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discussion of the typologies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2 An outline of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Ancient city planning thoughts and two opposing arguments

--Principle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Homework

-Discussion

2 Architectur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Han dynasty

-Section 1

--Early civilization and 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Architecture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Architecture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Architecture in the Zhou dynasty

-Section 2

--Civilization and citie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Palace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tombs and other types of architecture

-Homework

-Discussion

3 Architecture in the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Section 1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remain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Section 2

--Grotto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Development of wood structures as seen from grotto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Gardens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Homework

-Discussion

4 Architecture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1

--Chinese culture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Two capital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Chang’an and Luoyang

--Two capital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Chang’an and Luoyang

-Section 2

--Li-fang and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Chang’an and Luoyang

--Important build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palaces

--Garden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Homework

-Discussion

5 Architectural remains, art and technolog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1

--Religious architecture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Wood Buddhist Hall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tower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2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design method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Wood frame technolog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technolog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Prog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art

-Honework

-Discussion

6 Architecture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Section 1

--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ianliang of Northern Song and Lin’an of Southern Song

--Pingjiang Prefectural City, Southern Capital of Liao and Central Capital of Jin

-Section 2

--Palaces in Bianliang of Northern Song and Lin'an of Southern Song

--Palaces in the Central Capital in the Jin dynasty

--Gardens of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1

--Gardens of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2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Discussion

7 Architectural remains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Section 1

--Nine-bay wood hall

--Seven-bay wood hall

--Five-bay wood hall

-Section 2

--Three-bay wood hall

--Double-eave single-storey wood hall

--Multi-story wood structure 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Guanyin Pavilion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8 Yingzao-Fashi and a conclusion

-Section 1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dynasty

-Section 2

--A summary of the Yingzao-Fashi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Discussion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