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 >  7 Architectural remains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  Section 1 >  Nine-bay wood hall

返回《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Nine-bay wood hall 在线视频

Nine-bay wood hall

下一节:Seven-bay wood hall

返回《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Nine-bay wood hall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五代 两宋时期

建造量是很大的

因为它有不同的王朝

每个王朝都有大规模的建造活动

而且主要的建筑当然还是宫殿

苑囿 以及大量的住宅

但是这些建筑都已经不存在了 特别是宫殿

它带有政治色彩 一般新的朝代往往都不会保存它

所以五代 两宋 辽 金时期

宗教建筑遗存比较多

而且特别是佛教建筑保存得很多

中国社会佛教的传入

是在公元1世纪

号称公元67年汉明帝梦金人开始传入

到公元3世纪开始比较大规模地传播

4世纪就开始进入一个佛教的

比较鼎盛的状态了 南北朝时期

那么4世纪是十六国时期

东晋到5世纪南北朝时期

一直到10世纪 唐代

南北朝和隋唐两代

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应该说是个佛教社会

那时候的帝王都希望把自己变成转轮王 佛教的王

而且大规模地营造各种寺院 殿阁 石窟寺 塔

历史上最高大的塔

最大的寺院几乎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宋以后只有几个主要的几个宗派

禅宗 净土宗 律宗 这个还存在

其它的像仪式比较繁杂比较神秘的

像密宗 法相宗这些仪礼比较复杂的宗派逐渐地都淡出了佛教的领域

那么这对这个佛教建筑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唐代佛教十三宗这样一个盛景

到了宋代已经看不到了

而且唐代那种动则有数十个院落

甚至上百个院落的大寺院

寺院规模有好几百亩

寺塔有上百米 七八十米高的塔

五千平米这样大的殿堂

这样的格局已经见不到了

这个到宋代寺院的规模明显地变小

佛教也慢慢地集中在了律宗

禅宗 净土宗 华严宗这样几个主要宗派上了

我们就进入到正式的关于建筑的讨论

那么我们谈一下五代 两宋 辽 金时期的

单檐木构殿堂

我们为什么这么来分呢

因为中国建筑它主要是殿堂和塔幢

殿堂如果按照时代去划分比较杂乱

我们按照类型 按照格局去划分

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我们知道大概什么时候保存了什么建筑

首先我们来看从规模上讲 规格最高的

规模最大的 有两座九开间的大型木构殿堂

这两座大殿堂都是辽代建筑

一座是大同华严寺上寺大殿

另外一坐是辽宁的义县奉国寺大殿

大同上华严寺

它的创建年代是辽清宁八年 公元1062年

离现在大概接近1000年了 有950多年

这一座殿堂应该是我们所知道的

唐 宋 辽 金时期规模最大的殿堂

它有九开间 通面阔53.70米 将近54米

进深有五间 通进深27.44米

也就是说进深相当于面阔的大约二分之一

这是古代大型殿堂的一个基本的比例

我们看这座殿堂 感觉它非常地古拙

北方殿堂有很厚的墙

屋脊比较平缓 比唐代的稍微高一点

但是比明清的屋脊显得平缓

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建筑 有些术语可能大家会涉及到

我会简单地做一些解释

但是详细的大家去看一些图

这座殿堂叫进深十架椽

所谓十架椽就是有十个椽架

一个椽架大概是现在的尺寸大概两米多

十个椽架二十多米

这十个椽架是以两个檐柱向里

如果再加上往外 还要宽一些

平面是类似身内双柱的做法

所谓“身内双柱”是《营造法式》的说法

建筑屋内有两排柱子 叫身内双柱

但是它的柱子怎么摆布的呢

它用了一个《营造法式》的术语

我们可以用这个来描述 叫十架椽屋前后三椽栿用四柱的构架形式

它的进深有十架椽

然后前面和后面各用了三椽的梁

三架椽的梁 这已经是六架了

中间是一个四椽栿 这样是十架椽

然后一共是四个柱子

前后三椽中间四椽 这不是四个

加上前后檐柱 四柱

那么殿堂很大

按柱中心线推算它的室内面积是多大呢

1473.53平米 将近1500平方米了

这是它的剖面

我们看出来十架椽是什么概念

这是个庑殿顶 我们叫五脊殿

庑殿是清代的叫法

宋 辽时代叫五脊 五条脊

这是它的基本形状 单檐五脊殿

单檐就是只有一重檐子而不是两重檐

一般有两重檐的外面就要有一圈廊子了

叫周匝副阶

但是这个没有廊子 就没有周匝副阶的做法

但是它有个特点 这是辽 宋时期常有的

有生起 有侧脚

什么叫生起

柱子从中间的两间开始向外逐渐地升高

角柱最高

次间柱比明间柱 当心间柱高一点

一点一点越来越高

比如它当心间平柱高7米

到了角柱就是7.32米

升高了32公分

一边才有几间 四间

升了30多公分

这就说明它生起的幅度很大

生起带来什么结果呢

整个这个檐部还有额部 柱头部分是一个曲线

造成一种结构向内的挤压力

这对结构的稳定性很好

说明建筑技术的一个进步

另外有“侧脚”

所谓侧脚呢

就是它的柱子微微地往中间斜

空间上往中间斜

不止是平面上说顺着 而是往正中心斜

这个侧脚和生起的做法

使整个大殿有一个向内的挤压的力量

实际上有利于殿堂的稳定和抵抗水平荷载

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殿堂空间很大 很隆重

它的彩绘 它的佛像都很高大

这样显得殿堂非常地隆重

屋顶我刚才说了叫五脊殿

五脊殿用的屋顶叫五脊 或者叫四阿

四阿就是四注坡 四个方向的坡

这个就相当于清代的庑殿顶

清代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

只有皇家的宫殿和寺院才能用

别的地方是不能用这样规格的

檐下用斗栱 斗栱用得很有意思

它这么大的殿堂只用了五铺作出双杪的做法

什么叫五铺作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斗栱在宋代都叫铺作

它是一个名称 同时也是个计量的

比如说它出一跳是四铺作

出两跳就是五铺作

所以一说五铺作就是出了两跳斗栱

六铺作三跳

七铺作四跳

八铺作五跳

最高等级是八铺作出五跳

五跳就已经很高了 是吧

那么四铺作是比较低等级的

更低的就是斗口跳 就是原则上上不出跳了 斗口跳

再就是不出跳的 这就是低等级的

那么我们稍微了解五铺作出双杪

它等级并不高

一杪就是一跳斗栱 华栱向外跳了一跳

什么叫重栱 它叫重栱计心造

什么叫重栱计心造

凡是出跳的跳头上加了横栱就叫计心

没有横栱叫什么呢 叫偷心

偷心的做法比较早 比较古老

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可以判断它的年代

越是晚的越有计心

而且计心有两种

一种是单栱计心

一种是重栱计心

单栱计心就是出跳层只加了一层斗栱

这个时候是相对比较早的 虽然它比偷心的要晚一点

重栱计心就是在跳槽上加了两层横栱

它更晚 说明它稳定性更好

加上横栱就好像斗栱两侧加了一个拉接的扶持的构件

它就很稳定

所以斗栱越往晚越有计心

越有重栱 每跳都有计心

这是一种特点

这个时候它已经有了重栱计心

说明它已经有了一些稍微晚的一些特征了

而且有补间铺作

什么叫补间铺作

铺作就是斗栱 柱头有斗栱

转脚有斗栱

这都是在柱子上面

在两个柱之间 下面没有柱子

那个位置上我们叫补间斗栱

也叫补间铺作

补间铺作有没有 多与少

都代表这个建筑的年代

越早的建筑是没有的 没有补间

慢慢出现了补间

但是不出跳 简单的补间

像唐代有了补间

人字栱不出跳

或者斗字蜀柱不出跳

慢慢开始出现出跳的斗栱了

比如说佛光寺大殿

有了出跳的补间

但是它有数量限制

比如说只有一补间

或者是只有正面有

侧面没有 后面没有

因为毕竟做这个斗栱要花料 花工

所以它越是晚的越复杂

越是早的越简单

室内用了彻上明造的做法

现在供的是五方佛

彻上明造就是顶上没有吊顶

那么如果是有吊顶 它是后来后加的了

这是华严寺上寺大殿

一座九开间大殿堂

那么另外还有一间九开间大殿

规模也很大 在什么地方呢

也是辽代的

在辽宁的义县奉国寺大殿

这个建的时间更早

辽开泰九年 公元1020年

大概还有七 八年它就已经是千年

而且它是现存奉国寺里

唯一的一个初建的原构

那么大殿本身跟华严寺大殿一样

还是显得很古拙 很隆重

它的面广也是九间 稍微短一点

华严寺大殿接近54米 它是48.2米

山面的进深是五间 进深有25.13米

大约也是二分之一

殿基的高度是3米

前面有一个月台

月台就是在大殿台基前面

再伸出一个稍微矮的台基

便于礼仪 有月台

它的高度呢 大殿外檐平柱的高度

要比华严寺稍微低一点

华严寺7米左右

它是将近6米 5.95米

然后我们看它的当心间的间广

跟柱子的高度很接近 5.90米

也就是说它刻意设计

当心间 就是中间这一间呢

柱高和开间几乎是一样的 是个方形

然后我们再看它还有些有趣的地方

它的橑风槫的上皮橑

风槫是控制檐的高度的

但是它不是檐子的真实高度

真实高度椽子往下走了 橑风槫是控制型高度

也叫橑檐方

如果是方就是橑檐方 如果是槫叫橑风槫

那么橑风槫上皮

距离地面的台基面的高度是8.43米

这样他一算这个柱子高度

刚好是1.417倍

我们知道这个什么数啊 1.414是根号2

说明古人是刻意按照一个比例来算的

根号2是什么意思

方形的对角线嘛 就是一个方的外接圆的直径(半径)

说明这个柱子高度是按照方的概念去画的

檐的高度是按圆的概念去画的

也就是说相当于用当心间的柱高

和间广构成的正方形的外切圆的直径(半径)

来做它的橑风槫的上皮的高度

来控制檐子的高度

这样檐子才达到最好的状态

而且象征着圆方的概念

天和地的概念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比例

这种殿堂很多

特别是辽 宋时期很多

说明古人在设计上是很用心的

而且有很多方法 有很多象征性

整个这个殿堂看起来比例还是很好的

我们知道下面有了这个斗栱以后

它有一种不即不离的感觉

所以屋顶的那种厚重感就没有了

它的飘浮感出来了 然后比例又很好

开间宽度跟上华严寺一样

从当心间向两侧逐渐的递减的

这是大殿的剖面 纵剖面

我们看里面有七座佛像

还有很多壁画 非常珍贵

大殿我们看出来 前面是四椽栿

后面是乳栿

中间用一个四椽栿 上面再做四椽栿

加平梁到了屋脊

这个梁架非常灵活

把四椽栿跨度加大以后

后来补的柱子

梁的感觉有点不保险又加了柱子

这是它的大的梁架情况

十架椽栿 所以它进深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看它的斗栱

它的斗栱就要比华严寺大殿

斗栱显得复杂

它用了七铺作双杪双昂

隔跳偷心的做法

七铺作就是出了几跳呢

出了四跳

因为出一跳为四铺作 两跳五铺作

三跳六铺作 四跳七铺作

七铺作里头其中两跳是栱

叫双杪 在最下边

两跳是昂 在上边

叫双杪双昂的做法

隔跳偷心就是说

它不是每一跳都有计心

第一跳可能是计心

第二跳偷心

第三跳计心 第四跳偷心

这样的做法

斗栱的等级比较高

斗栱用材应该说是比较高等级的 29厘米

相当于北宋时代的一等材《

《营造法式》规定的一等材

另外它还有一些跟华严寺大殿相似的做法

比如说有生起 有侧脚

屋顶也是单檐四阿 五脊殿 四注坡

相当于庑殿顶的规格 是最高等级的

这是它的大殿剖面

可以看出殿堂很大

前面空间很深 便于进行礼佛活动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art I课程列表:

1 An outlin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1 An outlin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historical divis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discussion of the typologies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2 An outline of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Ancient city planning thoughts and two opposing arguments

--Principle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Ideas about ancient architecture

-Homework

-Discussion

2 Architectur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Han dynasty

-Section 1

--Early civilization and 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Architecture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Architecture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Architecture in the Zhou dynasty

-Section 2

--Civilization and citie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Palace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tombs and other types of architecture

-Homework

-Discussion

3 Architecture in the Wei, 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Section 1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Cities and pala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remain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Section 2

--Grotto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Development of wood structures as seen from grotto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Gardens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Homework

-Discussion

4 Architecture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1

--Chinese culture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Two capital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Chang’an and Luoyang

--Two capital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Chang’an and Luoyang

-Section 2

--Li-fang and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Chang’an and Luoyang

--Important build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palaces

--Garden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Homework

-Discussion

5 Architectural remains, art and technolog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1

--Religious architecture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Wood Buddhist Hall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tower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Section 2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design method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Wood frame technolog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technology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Prog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art

-Honework

-Discussion

6 Architecture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Section 1

--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ianliang of Northern Song and Lin’an of Southern Song

--Pingjiang Prefectural City, Southern Capital of Liao and Central Capital of Jin

-Section 2

--Palaces in Bianliang of Northern Song and Lin'an of Southern Song

--Palaces in the Central Capital in the Jin dynasty

--Gardens of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1

--Gardens of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2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Discussion

7 Architectural remains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and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Section 1

--Nine-bay wood hall

--Seven-bay wood hall

--Five-bay wood hall

-Section 2

--Three-bay wood hall

--Double-eave single-storey wood hall

--Multi-story wood structure 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Guanyin Pavilion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8 Yingzao-Fashi and a conclusion

-Section 1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Liao and Jin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dynasty

--Brick and masonry pagodas in the Song dynasty

-Section 2

--A summary of the Yingzao-Fashi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Homework

-Discussion

-Discussion

-Discussion

Nine-bay wood hall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