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开设学校:中国农业大学;学科:哲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1.1“实事求是”碑是怎么来的?
--1.1.2习题
-1.2为什么说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
--1.2.2习题
-2.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后的故事
--2.1.2习题
-2.2什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2.2.2习题
-3.1“穷棒子社”为什么被毛主席称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3.1.1“穷棒子社”为什么被毛主席称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3.1.2习题
-4.1《论十大关系》为什么在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4.1.1《论十大关系》为什么在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4.1.2习题
-5.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率先从农村开始?
--5.1.2习题
-5.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5.2.2习题
-6.1苏共亡党亡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6.1.2习题
-7.1.2习题
-8.1怎样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8.1.2习题
-9.1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什么不同?
--9.1.2习题
-9.2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
--9.2.2习题
-9.3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变”与“不变”
--9.3.2习题
-10.1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0.1.2习题
-10.2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为什么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
--10.2.2习题
-10.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3.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3.2习题
-10.4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10.4.1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10.4.2习题
-10.5中国为什么不搞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10.5.2习题
-10.6如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6.2习题
-10.7如何正确认识“九二共识”?
--10.7.2习题
-10.8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10.8.2习题
-10.9为什么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10.9.2习题
-10.10当谈论国家安全的时候,我们应该谈什么?
--10.10.2习题
-10.11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11.2习题
-10.12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
--10.12.2习题
-11.1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接力跑”?
--11.1.2习题
-11.2从高铁看中国创新发展
--11.2.2习题
-12.1为什么说 “修昔底德陷阱”不适用于中国?
--12.1.2习题
-13.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3.1.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3.1.2习题
-13.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3.2.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3.2.2习题
-14.1四川凉山州悬崖村是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14.1.2习题
-14.2新时代的扶贫相关问题访谈
陈东琼,男,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讲授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门,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山东社会科学》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8部,荣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曾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张玲玲,女,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要讲授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近五年来在《光明日报》、《思想政治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报纸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王娜(1984-),女,辽宁盘锦市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2016年赴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政治经济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和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近五年来在《教学与研究》、《经济学家》、《红旗文稿》、《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国梦学习读本》等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中特专项1项,北京市社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教工委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荣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扬帆资助计划”资助,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张亚东,男,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和关注方向为中共党史学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农村党建。主要讲授本科生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篇。
赵卫涛,男,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比较政治、大国外交等。主讲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各1项。先后在《红旗文稿》《政治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周东娜,女,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孔子研究》、《东岳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